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诱导植物抗病的几种化合物及其抗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几种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反应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β氨基丁酸、龙胆酸以及油菜素类固醇,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诱导植物抗病的不同机理。  相似文献   
322.
结合花药培养和常规选育,从77-5433*中5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6个抗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rf virus,BYDV)、染色体数目为42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新种质,并用减数分裂配对分析、单体小麦测交法、基因组原位杂交、C分带、同工酶等电聚焦和RAPD对上述材料进行了综合鉴定;表明这些材料都是小麦-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  相似文献   
323.
籼稻品种地谷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籼稻地谷是我国杂效裟育种上重要的稻瘟病抗源之一。利用我国稻区的稻瘟病菌系ZB13和ZB15对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的杂效F1、F2和B1F1群体,以及地谷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冈46B和8987的F2群体进行接种鉴定,根据抗病性的分离确认地谷对ZB13和ZB15的抗性受显性基因控制。利用菌系ZB13接种地谷和10个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鉴别品种及其杂交F1和F2群体,进一步证明了地谷的抗温性受1对显  相似文献   
324.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 cM和4.1cM.  相似文献   
325.
在起源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accession DR147)和尾状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 L.acc.Ae14)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杂交组合衍生的BC3F2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为一个显性单基因.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鉴定了两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311和Xgwm382,它们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9 cM和4.9 cM.对双二倍体亲本硬粒小麦DR147和尾状山羊草Ae14及轮回亲本"莱州953"的DNA PCR扩增结果表明,与抗病基因相关的微卫星标记Xgwm311和Xgwm382来源于硬粒小麦DR147.根据已发表的小麦微卫星图谱和对"中国春"缺-四体系DNA扩增结果,抗病基因被定位在小麦2A染色体的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326.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作物,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国际上以水稻作为模式,对其抗性机理和抗病性的改良倾注了很大的兴趣。但是到目前为此,我们对水稻整个防卫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缺乏更多的了解,也没有像拟南芥那样有一个不断完善的分子细胞学研究模型,从而制约了我们对这个重要生物的抗病反应的系统解剖。我们利用水稻悬浮细胞,分别用病原菌和激发子激发水稻细胞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  相似文献   
327.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氧化爆发现象,总结了氧化爆发的几个特点。重点讨论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活性氧产生机制,概述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328.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 onas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 -30% ,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 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目前白叶枯病的发生范围已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1,2,3]。由于其危害严重,而化学防治难以奏效,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引起育种家们对抗病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重视。多年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基因对基因的学说解释寄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标准的单基因寄主和相对应的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随着水稻基因组研究的开展,通过分子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对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手段,开始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育种工作。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2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刘志勇  李洪杰 《遗传学报》1999,26(6):673-682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SCAR标记和荧光源位杂交技术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30.
人乳铁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表面及抗细菌与病毒的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人血液中性白细胞中分离细胞总RNA,用oligo(dT)为引物进行cDNA第1条链合成,再用乳铁蛋白cDNA的特异性此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两2段合成并拼成完整的乳铁蛋白cDNA,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该cDNA所编码的氨基酸与前人论证的人乳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将该cDNA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35ShLFc,经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染烟草叶盘,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烟草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