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血乳酸(La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A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4例、中危组140例、高危组36例、极高危组10例,且根据其入院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199)。收集AUGIB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Lac、RDW水平并计算q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和血Lac、RDW对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qSOFA评分和血Lac、RDW水平依次升高(P<0.05)。230例AUGIB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率为13.48%(31/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GBS评分≥6分及休克指数、qSOFA评分、血尿素氮、血Lac、RDW水平升高为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qSOFA评分、血Lac及RDW单独预测。结论:AUGIB患者qSOFA评分、血Lac及RDW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一例智力低下患者7q~ 标记染色体的来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PCR技术构建的现有人类染色体特异性和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作为绘画探针,采用正向染色体绘画技术,结合染色体筛查方法,查明了一例7q~ 标记染色体患者的染色体附加片段来源于3q26→3qter。确定该患者的核型为46,XX,-7, der(7)t(7;3)(7pter→7q32::3q26→3qter)。应用这个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南美香瓜梨离体培养快速复壮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云开  朱西儒  张海保  刘卫   《广西植物》1996,16(1):69-72
南美香瓜梨茎段被移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其中添加有BA6.0(mg/L以下单位相同)、IBA0.2培养4周后增殖到3.8倍。用其嫩叶切块,在含有2,4—D0.5,BA0.25的MS培养基上先诱导形成绿色愈伤组织,然后转入含BA6.0和IBA0.2的MS培养基上,产生丛生不定芽。将2.5~3.0cm的不定芽切下移入含IBA0.5与0.2%活性炭,1/2MS无机盐的培养基上,25天后诱导生根,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细菌巨大质粒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巨大质粒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Eckhardt所报道的方法加以改进,使之能对根瘤菌、大肠杆菌、甚至链霉菌的大质粒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荷兰菊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芬 《生物技术》1996,6(5):19-20,43
本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荷兰菊的快速繁殖,为大量培育荷兰菊种苗提供可靠方法。通过多种培养基的试验筛选,找出较满意的培养方法、三种培养基依次使用,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目的。三种培养基分别是:MS+KTO·lmg/l+糖209/1+琼脂7g/l、MS+6—BA5mg/l+NAAO.01mg/l+糖209/l+琼脂7g/l、1/ZMS+NAAO.lmg/l+糖20g/l+琼脂7g/l·三种培养基pH均为6。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动力工厂”,能够进行氧化代谢实现能量的转化,参与三羧酸循环形成ATP。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担子菌灵芝属中已有几种灵芝的线粒体基因组被相继报道,但尚未有对重伞灵芝线粒体基因组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对重伞灵芝YX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比较分析了与其他灵芝属物种的差异,根据差异序列构建分子标记对重伞灵芝菌株快速鉴定。结果显示重伞灵芝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67 340bp的闭合环形结构,含有15个普通蛋白编码基因,28个tRNA基因,以及rRNA的大小亚基基因。共5个基因含有12个内含子,主要为IB型,部分为ID型,包含LAGLIDADG_1 superfamily、GIY-YIG_Cterm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根据重伞灵芝线粒体cox2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显示:4株重伞灵芝的cox2基因片段均可准确扩增,且扩增不出其他灵芝物种的cox2基因片段。基于各灵芝菌株线粒体cox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可以将4株重伞灵芝归在同一分支上,并且同源性为98%,与ITS鉴定结果一致。可见,基于线粒体基因cox2特异性引物可以快速地对重伞灵芝进行鉴定,且只需通过观察扩增条带的有无,无需测序,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Taqman-MGB探针的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亚稀褶红菇与其近似种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差异,设计合成1对引物和1条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并用常见有毒红菇种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引物特异性良好,仅亚稀褶红菇出现荧光信号,完成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h。该法能够为毒蘑菇中毒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细胞时其基因组RNA存在不稳定现象,但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感染细胞后,利用5′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5′ RACE)扩增并克隆细胞内CVB3基因组片段,并对每条序列及其5′端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的20条CVB3基因组片段,长度为 2 067~5 547 bp,片段断端主要分布于2Apro和2C编码区。RNAfold分析显示,这些片段多数在5′断点端形成二级茎-环结构。本研究显示,CVB在宿主细胞感染时可形成大量不完整基因组RNA片段,这些片段可在5′断点端形成局部双链结构,提示片段不是随机产生,可能是RNA酶剪切产物。此发现有助于理解CVB基因组不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1年、2017年至2018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实施输血治疗的1892例患者,将2010年至2011年未实施Rh 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时输血治疗的90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至2018年实施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后输血治疗的99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同血液成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就2017年、2018年受血者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进行罗列。结果:(1)201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9%,2011年为2.40%,2017年为1.33%,2018年为0.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观察组不同血液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不同年龄和性别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共检出20例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其中抗-M型5例,抗-D型3例,抗-E型2例,抗-C型2例,抗-P型2例,抗-LEa型1例,抗-LEb型1例,抗-JKa型1例,抗-N型1例,抗-H型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结论: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性,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多项肿瘤标志物(TM)筛查结果,分析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将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0例中老年体检者纳入研究,分别以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体检者上述TM阳性率情况,分析各项TM阳性率检出疾病情况。结果:600例体检者AFP、CEA、CA-153、CA-125水平分别为(17.48±3.84)ng/mL、(4.54±1.19)ng/mL、(29.23±7.10)U/mL、(30.65±6.39)U/mL,阳性率分别为1.67%、4.00%、3.33%、3.83%。男性体检者CEA及CA-153阳性率均高于女性,而CA-125阳性率低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AFP阳性率对比不明显(P>0.05)。81~89岁体检者的AFP、CEA、CA-153、CA-125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体检者(P<0.05)。AFP、CEA、CA-153、CA-125阳性体检者恶性肿瘤检出率较低。结论:AFP、CEA、CA-153、CA-125表达升高,可能是中老年人群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预警,应予以高度重视,且和年龄、性别关系密切。中老年人群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并治疗,防止疾病继续恶化,保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