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降钙素原(PCT)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分为低危组(CURB-65评分<3分,n=69例)和高危组(CURB-65评分≥3分,n=58例);根据患者转归分为存活组(n=114例)和死亡组(n=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NLR、RDW、PCT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NLR、RDW、PCT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危组NLR、RDW和 PCT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NLR、RDW、PCT与CURB-65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生存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NLR、RDW、PC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NLR、RDW、PCT均是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NLR、RDW和PCT与CURB-65评分相关,且均是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NLR、RDW和PCT对老年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分形趋化因子(FKN)、活化蛋白C(APC)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4例老年CAP患者为CAP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104例、中危组123例、高危组87例,根据入院30d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65例和存活组249例,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KN、AP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KN、APC水平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组血清FKN水平升高,APC水平降低(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老年CAP患者血清FKN水平依次升高,APC水平依次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高危、机械通气和C反应蛋白(CRP)、FKN升高为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APC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KN、APC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89、0.870,二者联合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KN水平升高和APC水平降低参与着老年CAP患者病情进展,血清FKN联合APC能较好地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对急性胰腺炎(AP)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1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分为轻症AP(MAP组)125例,中重症AP(MSAP组)45例和重症AP(SAP组)40例。对比三组的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根据入院后28d预后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192例、死亡组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Hcy和TG对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和MSAP组患者的qSOFA评分、Hcy、TG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且SAP组高于MSA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分析结果显示,qSOFA评分较高、TG、Hcy水平升高是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qSOFA评分联合Hcy、TG预测AP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715、0.780、0.782。结论:qSOFA评分、TG、Hcy水平均是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联合检测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对AP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儿科序贯器官衰竭评估(pSOFA)评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分及早期血乳酸(Lac)测定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患儿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9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pSOFA评分、PCIS评分评价和血Lac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07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率为44.86%(48/107)。死亡组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3个比例、机械通气比例、p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合并≥3个器官损伤、机械通气、pSOFA评分增加、D-二聚体升高、血Lac升高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IS评分增加、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机械通气、D-二聚体、白蛋白、pSOFA评分、PCIS评分、血Lac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乳酸(Lac)、D-二聚体(D-D)、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5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根据入院时氧合指数(OI)差异分为轻度组(n=96)、中度组(n=152)和重度组(n=127),比较各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Lac、D-D、sTM、ESM-1与OI的相关性。根据28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7)和存活组(n=238),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ac、D-D、sTM、ESM-1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与OI均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脓毒性休克、ICU停留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3 d比例以及SOFA评分、血清Lac、D-D、sTM、ES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OI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13分、血清Lac、D-D、sTM、ESM-1水平较高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OI较高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ac、D-D、sTM、ESM-1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85、0.747、0.796、0.789。结论:血清Lac、D-D、sTM、ESM-1水平升高与脓毒症相关ARD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尿酸(UA)、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上述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差异均表现为,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的甘油三酯(TG)、Gensini积分、TyG指数、RDW、UA、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3.5 mmol/L、Gensini积分≥30分、TyG指数≥5、RDW≥12.8%、UA≥380 μmol/L、PCT≥35 μg/L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RDW、UA、PCT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93、0.794、0.789和0.948,联合预测效能明显更高。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血UA、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均为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AECOPD合并VAP患者(VAP组),另选取同期55例未合并VAP的AECOPD患者(非VAP组);根据VAP组患者治疗后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亚组33例和存活亚组49例。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EOS、RDW水平并计算CPIS评分,分析AECOPD合并VA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合并V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EOS、RDW联合CPIS评分对AECOPD合并V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82例AECOPD合并VAP患者共检测出89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分别占比55.06%、42.70%、2.25%。与非VAP组比较,VAP组外周血EOS、RDW水平及CPIS评分更高(均P<0.05)。与存活亚组比较,死亡亚组外周血EOS、RDW水平及CPIS评分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降钙素原、外周血EOS、RDW水平及CPIS评分升高为AECOPD合并V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EOS、RDW联合CPIS评分评估AECOPD合并V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外周血EOS、RDW及CPIS评分单独评估。结论:AECOPD合并VAP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外周血EOS、RDW水平及CPIS评分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AECOPD合并V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乳酸(Lac)联合检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15例aSAH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10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试者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此外,按照术后转归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作转归不良组以及转归良好组,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cTnI、Hcy、Lac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另外,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不良组血清Hcy以及Lac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得: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均和aSAH患者术后转归密切相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unt-Hes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大小≥5 mm、术前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及血清cTnI、Hcy、Lac均是研究组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预测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栓塞(APE)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154例作为APE组,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69例和高危组37例,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FR、NLR、Alb水平。根据不同预后将APE患者分为存活组125例,死亡组29例,比较两组DFR、NLR、Al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NLR、Alb对APE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PE组DFR、NLR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危险分层增加,APE患者DFR、NLR逐渐升高,Alb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危险分层APE患者DFR、NLR、Al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FR、NLR显著高于存活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FR、NLR、Alb对APE死亡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其中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APE患者DFR、NLR异常升高,Alb异常降低与APE危险分层增加及不良预后相关,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sTBI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lb、PCT、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PCT、RDW对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83%(55/120)。体温升高、糖尿病、瞳孔散大、基底池异常、中线移位≥5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和PCT、RDW升高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升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lb、PCT、RDW单独预测。结论:临床应重视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可作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外周血分化簇(CD)4+T/CD8+T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LN患者137例(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52例)、中度活动组(45例)、重度活动组(40例)。随访1年,根据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s、TWEAK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比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患者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与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对LN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组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TWEAK依次升高,外周血CD4+T/CD8+T依次降低(P<0.05)。LN患者SLEDAI-2000评分与血清NETs、TWEAK呈正相关,与外周血CD4+T/CD8+T呈负相关(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4期、SLEDAI-2000评分升高、NETs升高、TWEAK升高为L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D4+T/CD8+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联合预测L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单独预测的0.790、0.788、0.799(P<0.05)。结论:LN患者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NETs、TWEAK联合外周血CD4+T/CD8+T预测LN患者肾脏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并按照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OXO1、PBX3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性别、BM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FOXO1、PBX3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OXO1、PBX3预测AML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91.31 %和92.31 %。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FOXO1、PBX3的表达上调可作为预测评估其预后发展的可靠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ACS患者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检测各组的血清hs-CRP、RDW、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记录入院后心脏超声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住院期间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脏时间(MACE)等情况。结果:低、中、高危三组间血清hs-CRP、RDW、BNP、c Tn I、LEV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RDW、BNP、c Tn I高于低危组及中危组(P0.05),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血清hs-CR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s=0.490,P0.05),RDW水平与GRACE评分亦呈正相关(rs=0.401,P0.05);与非MECE组比较,MECE组患者hs-CRP、RDW较高(P0.05);血清高水平hs-CRP及RDW是ACS患者发生近期住院MACE相关高危因素。结论:血清hs-CRP及RDW水平随着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增加而增加,高水平hs-CRP及RDW是近期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对临床评估ACS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NSCLC组)和门诊接诊的102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RDW、NLR,分析RDW、NL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RDW、NLR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RDW高于年龄<60岁、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0.05),TNM分期为Ⅳ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NLR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RDW组、高NLR组NSCLC患者生存率低于低RDW组、低NLR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RDW、NLR较高,RDW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NLR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RDW、NLR预示着NSCLC预后不良,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25例)、中度组(32例)和轻度组(3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疾病梗死部位、治疗方式、发病至入院时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无关(P>0.05)。而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有关(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及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下降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随着ACI病情进展呈升高现象,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肽素(CPP)、氨基末端 A 型利钠肽(NT-proAN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与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应用Killip分级进行分组,Ⅰ级16例,Ⅱ级23例,Ⅲ级例21,Ⅳ级38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五组患者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分析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的相关性。随后将Ⅲ级与Ⅳ级重度心力衰竭的59例患者依照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1)和存活组(n=38),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RDW、CPP、NT-proANP对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血清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Ⅱ级、Ⅰ级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呈正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AUC)从依次为RDW (0.688)、CPP(0.667)、NT-proANP(0.656)、三者联合(0.671)。RDW诊断灵敏度为67.61 %,特异度为66.85 %,CPP诊断灵敏度为60.03 %,特异度为67.53%,NT-proANP诊断灵敏度为61.24 %,特异度为66.53 %,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4.58 %,特异度为86.32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Killip分级、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W、CPP、NT-proANP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相关性,其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58 %、1772.62 pg/mL、1.12 nmol/mL。同时三者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对氧磷酶-1(PON-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GO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Ⅰ期组23例,Ⅱ期组22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7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检者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对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将2年内死亡的2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一般情况与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DW、PON-1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RDW、PON-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期组RDW水平高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Ⅳ期组PON-1水平低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RDW结合PON-1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RDW单一诊断和PON-1单一诊断(P<0.05)。RDW诊断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89.63,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75.73 %,PON-1的曲线下面积为78.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 %,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基层浸润、组织分化程度、血清RDW与PON-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PON-1联合对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需针对基层浸润、RDW升高与PON-1水平降低的患者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