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寻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切开、引流、换药、微波理疗。结果耳前瘘管的伤口顺利愈合。结论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进行有效的切开和换药增加微波理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2.
银杏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常规乙醇浸提法,微波提取法作了比较研究。实验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优于常规乙醇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法的最佳操作条件为:320W超声波功率,温度30℃,70%乙醇,在液固比15:1条件下提取10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可达94.1%。  相似文献   
93.
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条件.结果表明,以净多糖得率为指标,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并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灰树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80%(全功率为800 W),液料比为25∶1.创立了一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时排除蛋白质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获得ɑ-乙酰乳酸脱羧酶的高产突变株,以产ɑ-ALDC的枯草芽孢杆菌3226-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经过微波(小火)物理诱变得到3株高产正突变株W181、W184、W195,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表明W181、W195是稳定的突变株。突变株W195的ɑ-ALDC相对酶活(OD522)由出发菌株的0.35提高到0.617,提高了76%,突变株W181提高了66.9%。  相似文献   
95.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对塔拉单宁进行提取,通过不同的起始温度、加蒸馏水量、提取次数、功率大小等实验并用1%的FeCl3溶液检测提取效果,确定较佳的提取温度、次数、加蒸馏水量和微波辅助萃取仪的功率等因素。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塔拉单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每次提取加水150~200 mL,微波功率400 w,60℃提取20 min,反复提取4次;再升温至70℃提取20 min 2次,即可提取完全。原料中的单宁含量微波浸提比水浴锅浸提稍高。因此认为用此提取方法可替代水浴浸提法。  相似文献   
96.
微波在食品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微波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杀菌技术,特别是和其他杀菌技术联合应用的综述目前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食品微波杀菌技术,包括单微波杀菌技术、微波-巴氏杀菌技术、微波-超声联合杀菌技术、微波-红外杀菌技术、微波-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特点,总结微波及其联合杀菌技术对不同类型食品的杀菌条件和效果,旨在为微波在各类食品杀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微波在生物材料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 JX  Ying HB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71-373
超低温保存生物材料的降温和复温过程中 ,冰晶的形成将损伤细胞 ,影响冻存效果。相对于常规冷冻方法 ,应用微波技术更能抑制冰晶生长 ,提高冻存质量。微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 ,可使冷冻材料较为均匀地受热。在生物材料降温时 ,微波场产生扭矩影响水分子集束的结构 ,使其不利于冰晶的增长 ,从而阻断了冰晶的形成 ,增强生物材料的玻璃化能力。在复温过程中 ,极性分子 (如水 )吸收微波能量转化为热量 ,产生较高的复温速率 ,能阻止重结晶的发生 ,获得较好的复温效果  相似文献   
98.
经过实验摸索和实践 ,我们发现一种利用微波处理在10min内可使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及脱色完成的方法 .a 将电泳后的凝胶 (厚度 0 75mm)取出 ,置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冲去残留缓冲液 .b 加入染色液将凝胶完全浸泡其中 ,放入微波炉内高火档照射 2 0s,停留 1min ,再照射 10s.c 取出染色液 (回收还可再用 2次 ) ,用蒸馏水冲去凝胶上残留染色液 .d 加入脱色液 ,高火档照射 2 0s ,取出脱色液 ,然后加入新鲜脱色液再照射 2 0s,重复5~ 6次 ,直至背景清晰透明 .实践中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a 盛试剂的培养皿上面应盖一稍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熟制鱿鱼块在微波杀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微生物灭活情况,文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传热-电磁双向耦合模型,对微生物热失活方程进行积分,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最后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微波杀菌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微生物灭活情况与实验结果总体接近,表面温度低于中心温度,相差8℃~10℃。在温度保持阶段两者差异稳定,微生物的灭活情况与温度分布相对应,关键原因就是电场分布的不均匀和食品表面热对流现象。熟制鱿鱼块中心点温度模拟值和微生物灭活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9和0.31。文章证实了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微波热杀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白僵蚕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疗、保健品及化妆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人工养殖僵蚕基地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菌种多为未进行纯化优选的自然感病死亡僵蚕孢子粉且无固定的施用浓度,使得蚕的僵化死亡率难以保证。提高白僵菌菌株的致病力并筛选性状优良的高毒力菌株是工厂化生产白僵蚕研发的重要方向。【目的】利用紫外-微波复合诱变技术筛选高毒力菌株,为僵蚕工厂化生产提供优良菌株。【方法】利用孢子稀释法从山西省养殖农户中自然感染白僵菌的家蚕中分离获得一株原始白僵菌,运用紫外-微波复合的方式对该菌株进行诱变,并比较诱变前后菌株的产孢量及对家蚕的致病力。【结果】分离得到的原始菌株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Beauveria bassiana Bb1003。通过对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紫外-微波复合诱变的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功率为15 W)照射30 min,微波(功率为800 W、额定微波频率2 450 MHz)辐照60 s。筛选后得到6株复合诱变菌株(UMCM1、UMCM2、UMCM3、UMCM4、UMCM5和UMCM6)。菌株UMCM2对家蚕的僵化率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