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的有效成分,并运用oneway ANOVA统计分析了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有效成分的差异以及形态参数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生境中,相对光照强度较低的生境,其形态参数和植株各个部位的生物量均要低于光照强度相对较强的生境,但3个生境中的整体叶形基本一致;三个生境中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在光照强度较高的生境中要大于光照较低的生境;柔毛淫羊藿植株各个部位的有效成分大小为叶>根>茎;在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叶片的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都能达到用药标准,其余的部位则不能达到用药标准.因此在人工栽培柔毛淫羊藿时,应模拟野外生长条件,以期提高柔毛淫羊藿质量,替代和保护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92.
不同生境朝鲜淫羊藿生长与光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朝鲜淫羊藿野外生存的林缘、林窗和林下3种生境,研究朝鲜淫羊藿形态特征、光合特征、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朝鲜淫羊藿株高、茎径、总叶面积等形态指标随光照强度减弱明显减小,各生境间差异显著。随光照强度降低,朝鲜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叶绿素a/b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光能利用效率、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各器官生物量积累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各生境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林缘地上生物量是林窗的1.6倍,林下的3.1倍。生物量分配方面,叶生物量比、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加,根状茎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林缘、林窗与林下差异极显著;林下、林缘、林窗朝鲜淫羊藿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分别为0.733、0.659、0.664,林下朝鲜淫羊藿与林缘、林窗存在不同的光利用策略和生存策略。朝鲜淫羊藿作为极易遭受利用和生境破坏威胁的物种,宜在适度荫闭的林缘和疏林下开展野生抚育或仿生态栽培。  相似文献   
93.
羊口疮病毒分子特征与免疫逃逸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俗称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ORFV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性成员之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种属特征。在进化过程中,病毒捕获一系列免疫调节/致病性相关基因,通过各种表达产物协同性地限制宿主的免疫清除效应,以庇护种群的增殖和病毒粒子成熟。本文综述了ORFV的分子特征,着重分析了病毒主动干预宿主免疫应答、设计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明确病毒的免疫调节/致病性元件及其效应途径,有利于加深对ORFV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同时有利于针对Orf建立有效的防制。  相似文献   
94.
根据绵羊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和常染色序列分别设计了确定公羊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3对特异性引物和内标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单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3对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3对羊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绵羊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利用多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1个可用于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PCR引物组合:A0/C1。按照最优PCR扩增DNA条件配制了绵羊PCR性别鉴定试剂盒并成功应用于绵羊血液、已知性别的绵羊成纤维细胞和胚胎,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体系完全可用于绵羊早期的胚胎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95.
从淫羊藿中提取多糖并鉴定其初步结构和单糖组成.采用超声-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去蛋白、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得到淫羊藿多糖EPSⅠ-1和EPSⅡ-1.应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均一的EPSⅠ-1和EPSⅡ-1多糖在紫外和红外中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中含有吡喃环结构;EPSⅠ-1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1.13;EPSⅡ-1的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和一个不确定的糖,摩尔比为1:1.91.有效地分离纯化了淫羊藿多糖,这为淫羊藿多糖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6.
羊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淑芳  杜立新  王爱华 《遗传》2006,28(4):427-431
文章对小尾寒羊、滩羊和澳洲绵羊等繁殖性状不同的3种绵羊与排卵有关的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进行了克隆和分析,通过对FSHR基因的15个转录调控元件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羊不同品种FSHR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序列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绵羊的品种与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的相关性不强,排除了因转录调控元件突变而影响转录调节能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淫羊藿属植物中黄酮苷含量与叶片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苗圃中生长的、盛花期时的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物种叶片中4种药效黄酮苷的含量,同时测量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等参数.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淫羊藿属不同物种的叶片形态与黄酮苷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淫羊藿,其叶片面积较小,形状多呈卵形, 叶片革质化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98.
利用超声波技术分别对淫羊藿苷粗品及淫羊藿苷转化发酵液进行处理,探讨超声波处理对淫羊藿苷生物转化效果的影响。经过超声波处理的实验组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转化效果显著提高;高效液相色谱图显示经超声波处理后淫羊藿苷峰几乎消失,苷元峰突出,超声波处理对淫羊藿苷生物转化效果影响很大。本研究确定超声波的最佳处理条件为频率40kHz,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99.
侯亚梅 《化石》2006,(1):F0003-F0003
很早就知道巫山景色的瑰奇壮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耳闻过龙骨坡遗址的大名,但这些信息就如同破碎的玉片一样没有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飘渺遥远,模糊难辨。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终于有机会走近那里揭开了这一层面纱,完成了已久的心愿。这一年的秋天,我做完了湖  相似文献   
100.
研究选择了与产肉性能相关的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这5个位点在杜泊、德国美利奴、特克塞尔、道塞特和右玉本地绵羊5个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通过遗传分析预测了4个国外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右玉本地绵羊的杂种优势,并与实际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品种间杂种优势预测是可行的,杜泊羊与右玉本地绵羊杂交的杂种优势最大,与实际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