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样带法调查了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降水量的减少,热量和干燥度的增加,群落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组成中,多年生杂类草的相对多度逐渐减少,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相对多度逐渐增加,多年生丛生禾草对多年生杂类草具有强烈的生态替代作用。在植物生态类群功能群组成中,中旱生植物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旱生植物的作用显著增强。草地的利用方式对群落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永久样地和割草场中不耐牧种的相对生物量显著地高于放牧场,而放牧场中耐牧种的相对生物量则显著地高于永久样地和割草场。受草地利用  相似文献   
72.
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是一种外来草本植物,已逸为野生,扩展迅速,对本地草本植物构成一定的影响。其扩展能力与其生长和繁殖特点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坚尼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植株较高大,生长迅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花期长,单丛坚尼草从始穗到终穗,花期可长达6~7个月;同一穗的果实熟期不同,而且边熟边脱落,从抽穗的5~7d起开始有果实脱落,脱落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以抽穗2~3周为脱落高峰;不同时间成熟的果实,种子萌发率也不同,7月份成熟的果实比9月份成熟的果实萌发率高。同一穗中,以抽穗后2~3周(果实脱落的高峰期)成熟的果实萌发率较高。果实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储存1~6个月,种子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3.
葡萄牙发现人骨化石支持智人与尼人杂交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迅 《人类学学报》2000,19(2):165-166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联合甲硝唑对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牙结石以及牙菌斑除去、根面平整、冲洗牙周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硝唑治疗,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美舒利治疗,每次2片,每天2次。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牙周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MMP-8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I、PD、PLI、A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MMP-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美舒利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MMP-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保持牙内环境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186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用药前(T_1)、联合用药后10 min(T_2)、联合用药后20 min(T_3)、联合用药后30 min(T_4)和患者清醒后(T_5)等时间点的镇静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3、T_4时间点两组警觉/镇静(OAA/S)评分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且观察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1、T_5时间点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3、T_4时间点观察组RR、SpO_2高于对照组(P0.05);T_3、T_4时间点两组的RR水平均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P0.05)。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塞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镇静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呼吸抑制程度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是否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cl-1在吉非替尼敏感细胞PC-9和耐药细胞H1975表达差异;梯度浓度的吉非替尼作用于PC-9细胞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中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cl-1在PC-9和H1975细胞内降解速度差异。结果:Mcl-1在PC-9细胞内的表达明显低于H1975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吉非替尼作用浓度的升高,Mcl-1表达逐渐降低,而Bcl-2和Bcl-x L表达基本不变,并且PC-9细胞内Mcl-1降解更迅速,半衰期明显缩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可能与Mcl-1的表达量上调,降解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7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复合麻醉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芬太尼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消融术中(T2)、手术结束(T3)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HPO_2)和VAS评分。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MAP(95.00±6.09,90.86±3.23)(P0.05)、HR值(65.19±3.52,75.03±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O_2水平(98.78±1.15,97.81±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5±1.38,1.69±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结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可有效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HBV感染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复制组128例,低病毒复制组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病毒复制组分为高-治疗组64例、高-对照组64例,将低病毒复制组分为低-治疗组76例、低-对照组75例。高-治疗组和低-治疗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d,高-对照组和低-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7 d各组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治疗组、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低-对照组术后血清ALB、PA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ALB、PA均高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同期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与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与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和肝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5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0例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2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内皮血管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76%(229/2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69%(163/26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4/260),与研究组[10.85%(28/2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较单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与单用盐酸曲美他嗪相当。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替加环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尿量、血清LAC、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炎性因子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PACHEII评分较低(P0.05),尿量较多(P0.05);两组患者血清LAC、BUN、SCr、IL-6、CRP、TNF-α、CK-MB、c Tn I、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心肾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单用血必净注射液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