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64)。对照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脑积水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72.9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FABP、MCP-1、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其可显著降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20例(320条肢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200例(200条肢体)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120条肢体)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下肢静脉的彩超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查,其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更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运用Pringle法阻断、半肝血流阻断(HVC)后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6,Pringle法阻断)和B组(n=47,HVC),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内毒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ALT、AST、TBIL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dD-乳酸、内毒素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相比,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手术中运用HVC,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损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讨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s2,Trop-2)在病变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正常子宫内膜或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其中单纯增生子宫内膜患者26例,复杂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患者3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20例,对照组为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显示,Trop-2蛋白在正常增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中几乎不表达,在复杂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子宫内膜腺癌呈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阳性率分别为35.29 %和65.00 %,经过对比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的阳性表达率(P<0.05),且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P<0.05),其表达水平随内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rop-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与其严重程度一致,可反映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或可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Pub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报道的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文献,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对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64岁,发现盆腔肿物半月伴有绝经后阴道流血,盆腔CT提示:宫体与宫颈局部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宫底及宫体上段可见内膜。宫腔镜下组织活检病理:(宫内物)符合低分化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行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CHOP方案化疗六程,现治疗后随访17月,未发现复发。结论: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极少见,组织学上以大B 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需要结合免疫组化确诊。该疾病恶性程度高,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究鸭肠炎病毒感染对鸭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免疫基因的变化影响,本试验采用鸭肠炎病毒接种35日龄的健康樱桃谷鸭,将其分为3组(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在感染后24 h、48 h采集十二指肠,提取总RNA进行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后构建cDNA文库,使用BGISEQ-500平台对2个实验组和对照组黏膜组织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感染鸭肠炎病毒后T24和T48分别筛选出共7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24表达上调58个,下调163个;T48表达上调77个,表达下调422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感染后差异基因都与代谢、免疫、炎症和调控途径等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感染T24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氮代谢、cAMP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转导通路;感染T48的主要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和补体和凝血级联。借助BGISEQ-500平台对鸭肠炎病毒感染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探究其致病机制及其他生物学通路,弥补了非模式生物转录组研究中缺乏基因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4)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n=18)、蛛网膜下腔出血+甲状腺素组(SAH+T4)(n=18)、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SAH+溶剂组)(n=18)、假手术组(n=18)。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术后行颅脑CT平扫,建模后立即开始给药,按3 μg/100 g腹腔注射,每隔24 h一次,连续3 d,SAH+T4组予甲状腺素干预,SAH+溶剂组予等体积溶剂干预,均在建模后72 h处死;各组6只大鼠经多聚甲醛灌注处死后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及p-Akt蛋白、6只用TUNEL法检测凋亡,6只用干湿重法做脑水肿含量检测。结果:建模成功后SAH组及SAH+T4组、SAH+溶剂组大鼠的脑组织肿胀明显,蛛网膜下腔可见暗红色血凝块。SA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凋亡率、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SAH+T4组神经行为学评分、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SAH组明显增高,其脑含水量、凋亡均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T4替代治疗可以上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三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使凋亡率减小,最终大鼠行为学得以改善,对大鼠脑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10只,予正常饮食;高脂模型组(model group,M组)10只、粪菌移植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组)10只,M组和T组均予高脂饮食。T组予粪菌液灌胃2 mL/次,隔日1次,粪菌液灌胃的前一天晚上及当天早上均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灌胃;C组及M组同时予奥美拉唑及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2周后实验结束,测定血中TG、ALT、AST水平;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取回肠末端肠组织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变化。结果与M组大鼠相比,T组血清TG、ALT、AS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大鼠肝脏苏丹黑B染色可见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程度较M组减轻。T组大鼠肠组织HE染色肠绒毛轻度水肿,排列较整齐、紧密。扫描电镜中可见T组大鼠肠绒毛形态较饱满,排列比较紧密,微绒毛之间的间隙变小。结论粪菌移植能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