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肢静脉曲张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泡沫硬化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泡沫硬化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观察与记录患者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清缓激肽(BK)、P物质(SP)含量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都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0 %,明显高于泡沫硬化组的86.7 %(P<0.05)。结论:相对于泡沫硬化,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对下肢各类型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射频消融靶静脉闭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018年6月至 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 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37条静脉)采用RFA闭合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点式剥脱治疗交通支静脉和泡沫硬化处理小腿部浅表静脉)的联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 6 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射频闭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对 137 条治疗后的患肢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 6 个月,74名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标准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是CEAP术后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共 13条患肢射频靶静脉段出现再通,联合手术的成功率为 90%。其中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6条、前副隐静脉(Anterior Accessory Saphenous Vein,AASV)2条,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 SSV)5条,三种静脉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89%,76%。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靶静脉直径、静脉种类与射频消融再通相关。靶静脉直径越大,射频消融静脉段再通的可能性越大;三种静脉再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为SSV>AASV>GSV。结论:超声引导下肢浅静脉的射频消融闭合术联合交通支静脉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RFA治疗靶静脉再通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靶静脉的术前直径以及静脉种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超声测量肌瘤体积,采用子宫肌瘤症状和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术中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本组术前肌瘤体积为65.2±49.3 cm~3;术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分别为32.2±27.6 cm~3、21.2±18.2 cm~3、15.3±12.1 cm~3、10.3±9.8 cm~3,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术前SSS评分为60.23±13.2,术后3、6、9、12个月SSS评分分别为42.2±11.4、21.1±10.2、15.4±10.3、12.2±9.7,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QOL评分为58.24±16.24,术后3、6、9、1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70.3±20.3、81.4±8.6、86.3±7.6、88.2±9.1,与治疗前相比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9、12个月后患者的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有效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5例(75条患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3例(33条患肢)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聚桂醇组,42例(42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术后6、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聚桂醇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皮下血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12个月复发率为12.12%低于手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可选疗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腺肌症(ADM)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ADM患者共计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切除病灶治疗,观察组接受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变化情况、临床症状、血红蛋白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子宫体积逐渐缩小,术后各随访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过多、痛经等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腹包块、泌尿系统症状等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P>0.05),两组均无临床症状加重情况发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血红蛋白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少量阴道排液及出血、月经紊乱、下腹痛、白带异常等轻微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少量阴道排液、出血患者持续10~60天自愈;月经紊乱患者给予肾上腺色腙片或激素处理;下腹痛患者持续时间约为2周,予镇痛处理;白带异常患者嘱其注意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结论:超声引导下水冷循环电极经皮RFA治疗ADM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可明显减小子宫体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练国爱  杨淑红  罗琼 《蛇志》2013,25(2):240-241
目的 探讨腔内微波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腔内微波联合手术治疗的153例患者,在手术前常规进行物品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协助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同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术后仪器的保养,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15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腔内微波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实时虚拟导航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CNKI、CBM、VIP 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在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已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老年患者37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行传统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实验组19例行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并发症总治愈率较高,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能够更彻底的剥除曲张额静脉,有效的改善患肢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统一编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其结石残余率及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患者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20.41%,P0.05);(3)对照组患者后3个月的结石残余率为14.29%(7/49),实验组为2.04%(1/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结论: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中具有较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DSA引导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健康成分(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CS)、躯体健康成分(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CS)与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severity of venous disease,VCSS)评分,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S、PCS与V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S评分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治愈或降低静脉曲张分级,提升静脉曲张患者的精神、躯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传统药理学动物模型存在创伤过大、精确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药理学的发展。而医学微创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已有学者利用微创技术成功地建立了局灶脑梗塞、脊髓缺血及损伤、可复梗阻性黄疸模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慢性心力衰竭等系列动物疾病模型,虽然微创药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还有待完善,但它的发展必将促进药理学研究达到新的高度.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微创技术的国内外文献,对微创技术在药理学中的应用和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 月1 日至2012 年3 月1 日收治的Sei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114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开胸食管切除术组(59 例)和腔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55 例),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患者2 年生存率为83.6%(46/55),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47/59,79.7%)。此外,微创食管切除术组肺部并发症(9.09%vs 28.81%)和声带麻痹(0%vs 15.25%)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结论: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奇先强  卢伶俐 《生物磁学》2009,(20):3909-39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的形成原因、诊断要点与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2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方式及采取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所有患者采用小-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同时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部分患者采取切除根治手术,分析比较患者的疗效。结果:采取上述治疗后21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1例患者经治疗半月后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还有1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个月后再次出现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胆管癌。结论:DVT患者经联合抗凝、溶栓、祛聚、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以DVT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再发应及早考虑恶性肿瘤,以免漏诊,耽误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254例,经动员后采集及分离自体骨髓,行下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随访指标:3、6、12个月后复查皮温、深感觉、经皮氧分压和踝肱比,随访疼痛、冷感和跛行距离,观察溃疡和坏疽情况。采用F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随访254例患者。(1)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61.8%(157例/254例),冷感缓解率缓解率74.0%(188例/254例),跛行好转率40.2%(102例/254例),溃疡好转率59.0%(36例/61例),坏疽截肢6例,脱落愈合5例,无变化8例,扩大7例;(2)患者下肢皮温由32.89℃±2.19℃上升至35.52℃±2.26℃(t=13.32,P=0.000),深感觉缓解由(26.20±15.78)mV下降至(20.34±10.86)mV(t=4.901,P=0.000),经皮氧分压由(26.46±18.49)mmHg上升至(34.14±14.99)mmHg(t=5.157,P=0.000),踝肱比由0.62±0.36上升至0.84±0.24(t=8.104,P=0.000)。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有效,是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Médecine Nucléaire》2017,41(4):322-328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s a biological diagnosis. The reference treatment is surgery. Wh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considered, it is recommended to perform a cervical ultrasound and a scintigraphic examination to localize the hypertrophied parathyroid glands. The multiphasic scanner (4D CT) is a very effective examination to detect and locate precisely the parathyroid adenomas. The study of densities makes it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the adenoma from the thyroid and the lymph nodes that ar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Without injection, the adenoma is more hypodense than the thyroid with a threshold set at 75 UH. On the early phase after injection, the adenoma appears very hypervascularized with a density > 114 UH. The ganglion appears hypovascularized with a density < 114 UH. In the late phase, there is a decrease in the density within the adenoma, while density within the ganglion increases. The parathyroid scan is indicated in case of negativity or discordance of the couple ultrasound scintigraphy. It is also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case of persistence or recurrence of hyperparathyroidism after surgery, as well as to better study a parathyroid ectopy.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都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16例术后次日即拔针,10例第二日拔针,其余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意识恢复良好者27例,重残者10例,死亡5例。结论:谊术式操作时间短,血块及时有效地清除,减轻了副损伤,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