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37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61.
目的:研究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球囊损伤组(Balloon injury, BI组)12只及17-AAG治疗组(17-AAG组)12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模型,17-AAG治疗组大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17-AGG(20 mg/kg 2d)。各组大鼠于球囊损伤3周后取损伤段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形态学改变并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S)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BI组、17-AAG组大鼠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 area/Membrane area,I/M)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的I/M较BI组明显下降(P0.05)。BI组、17-AAG组颈总动脉PC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较BI组显著降低(P0.05)。BI组、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程度较B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7-AAG对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存在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影响其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62.
细胞内DNA会受部分外界因素(如紫外辐射,电离辐射和化学毒素)和内部因素(如复制错误)的影响而发生损伤,包括DNA双链断裂、DNA错配和DNA交链等。DNA损伤发生后,损伤部位会被一些蛋白识别,进而招募一系列蛋白至损伤部位,形成一个修复系统。DNA双链断裂是最严重的一种DNA损伤,错误修复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后,细胞启动RNF8/RNF168信号通路进行修复。RNF8和RNF168是这条通路的枢纽蛋白;53BP和BRCA1是关键的效应蛋白,决定着DSB修复的方式;组蛋白泛素化、磷酸化和甲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是这条通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染色质重塑、泛素化酶/去泛素化酶平衡和蛋白稳定性是这条通路的主要调节方式。本综述对RNF8/RNF168信号通路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其能对相关研究者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进行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GP、PICP、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其可有效改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且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炎性因子MPO,IL-6,IL-15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舒芬太尼预处理5μg/kg组(Suf5组,n=10)。采用动脉夹夹闭胸主动脉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Tarlov法测大鼠运动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测脊髓组织中MPO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IL-6,IL-15含量。结果:IR组Tarlov评分高于sham组,Suf5组Tarlov评分低于IR组。HE染色显微镜下见IR组脊髓组织内出现广泛的变性神经元,胞核固缩偏位碎裂,并有有空泡形成;Suf5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坏死数量减少,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Suf5组中MPO,IL-6,IL-15,含量均低于IR组,IR组中MPO,IL-6,IL-15含量均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降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MPO,IL-15,1L-6表达,减轻炎症损害,进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评价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1个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周期,将患者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分为A型内膜、B型内膜、C型内膜。分别比较不同内膜厚度分组及不同内膜形态分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目、内膜准备方案构成比、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囊胚)构成比及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内膜厚度、形态、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521个解冻复苏周期中按内膜厚度分为4组,各组周期数分别为96周期、454周期、893周期、78周期,各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4.1±5.5岁、33.3±5.4岁、32.5±5.2岁、33.7±6.0岁(P0.05)。内膜厚度≤6 mm组临床妊娠率为31.3%,子宫内膜≤6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5%、51.8%、47.4%(P0.05)。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间活产率分别为18.8%、37.7%、44.6%、39.7%(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周期数分别为920周期、189周期及412周期,三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2.3±5.1、33.0±5.7、34.2±5.5岁(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46.6%及46.4%,三组间活产率分别为42.1%、36.0%及37.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534(95%可信区间0.505-0.564),子宫内膜形态ROC曲线下面积为0.526(0.476-0.955)。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年龄、胚胎类型4个可变量,女方年龄(OR=0.929,P0.001),移植胚胎中囊胚比例(OR=1.595,P0.001)与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内膜厚度(OR=1.054,P=0.05)及内膜形态(OR=0.864)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不能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冻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患者年龄以及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才是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因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5.9±3.4)h及(39.6±3.0)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0.7±2.7)h及(54.8±3.2)h,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49.9±2.6)h及(53.6±3.2)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1.7)d及(9.2±1.8)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11%及23.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7.
神经源性心脏损伤是指各种急性脑损伤患者出现的类似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室壁运动功能障碍等。主要机制为颅脑病损伤影响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时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体液障碍。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高相关。本文详细阐释了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期望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以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6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破坏性疾病,一旦脊髓损伤发生,治疗棘手,对患者家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近年来,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相关模型,对于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治疗有深远意义。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或间接对脊髓损伤有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培养制备方案等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建立一个客观化、定量化、可模拟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提供指导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0.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严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T1DM由多病因引起,其中机体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T1DM的主要发病原因。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反应在其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机体的OS反应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机体OS反应产生机制及其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认识T1DM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