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分阶段释放药物的原位可注射水凝胶,通过直接注射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伤口处,形成水凝胶敷料,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凝胶中的两种药物通过分阶段释放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伤口的无瘢痕愈合,为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方法: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水凝胶的体系中加入聚多巴胺(PDA),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水凝胶。通过在载药水凝胶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纳米载药微粒制备CS/β-GP/PDA/NPs双载药水凝胶,通过两种载药体系的复合,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通过流变学实验测定CS/β-GP、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温度以及凝胶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S/β-GP/PDA/NPs水凝胶中两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CS/β-GP/PDA、CS/β-GP/PDA/NPs温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猪食管中,模拟ESD术后创口,通过内镜辅助将水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并通过内镜观察水凝胶的凝胶状态。结果:得到了粘附性显著增强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凝胶体系。流变学实验证明聚多巴胺(PDA)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水凝胶的凝胶温度,缩短原位成胶时间。CCK-8实验显示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在体外猪食管模拟实验中,将其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后,可原位形成凝胶,且凝胶贴合伤口,具有较强的粘附性。通过体外释药速率测定,验证了CS/β-GP/PDA/NPs水凝胶中所载两种药物释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可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结论:设计的CS/β-GP/PDA/NPs凝胶体系适用于ESD术后的伤口修复,并能够实现分阶段释药,对于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宋超  牛翠娟  陈欣然 《动物学报》2007,53(2):270-277
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急性氨氮胁迫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实验组中华鳖分别腹腔注射0mg/ml(C0组)、1mg/ml(C1组)、5mg/ml(C2组)、50mg/ml(C3组)壳聚糖溶液0.1ml,并饲养于总氨氮浓度(TAN)为110mg/L的水环境中;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血清旁路途径溶血活性、血清溶菌活性。与对照组相比,C0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血清旁路途径溶血活性均有显著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和血清溶菌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与C0组相比,注射壳聚糖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血清溶血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并且恢复到接近对照组的水平(P>0.05),只有C3组溶血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壳聚糖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ANAE活性没有显著影响。C2组溶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对氨氮胁迫导致的免疫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作用强度因壳聚糖浓度和免疫指标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53.
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规律及抗菌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利用壳聚糖的席夫碱反应对其氨基加以保护,探讨了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量越小,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越明显;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与其氨基的质子化有关。  相似文献   
54.
黄益  吕淑霞  马镝  林英  黄艳 《生物技术》2007,17(6):16-19
目的:筛选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培养基中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对长白山天池边的土样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一株产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最大酶活力达0.325U/ml。结论:经16S 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Beta proteobacterium的同源性高达99%。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将该菌株鉴定为Beta proteobacterium属的一个种,定名为Beta proteobacterium sp.T1。  相似文献   
55.
萘普生缓释微球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通过复凝聚法将萘普生制成微球,研究成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载药微球性能,制备了可生物相容,自然降解无毒的载药微球。实验中,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为1:1,pH值为4.0,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35℃。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球,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属于蜗牛的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化方法,得到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品,从而为氨基酸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及工业菌制备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建立检测蜗牛壳聚糖水解酶活性的手段并考察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比较现有层析方法纯化蜗牛壳聚糖水解酶的实际效果,确定纯化的最佳条件,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纯化方案。结果经苯基琼脂糖柱层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分离,得到高纯高活性蛋白质,在SDS-PAGE上用银染的方法呈单一蛋白质条带,比活性提高33.333倍,纯化倍数为18.272,得率为0.15。结论实验建立了1种从蜗牛中分离高效高纯度壳聚糖水解酶的方法,为壳寡糖的酶解工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利用自制绿色木霉粗纤维素酶液降解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采用粘度法、乙酰丙酮法和还原糖浓度分析,研究了温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壳聚糖水解程度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采用质谱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粗纤维素酶液水解壳聚糖作用的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时间为12 h.粗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59.
对低聚壳聚糖进行N-酰化改性,制得取代度相同的N-马来酰低聚壳聚糖(NMCOS),N-琥珀酰低聚壳聚糖(NSCOS),N-邻苯二甲酰低聚壳聚糖(NPCOS),其中NMCOS1、NSCOS1、NPCOS1的取代度均为0.25;NMCOS2、NSCOS2、NPCOS2的取代度均为0.49。考察了6种N-酰化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当取代度相同时,N-邻苯二甲酰低聚壳聚糖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次是N-马来酰低聚壳聚糖,N-琥珀酰低聚壳聚糖的还原能力最差。这可能是由取代基的性质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基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界定其恢复期.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应激4 h后、恢复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