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分阶段释放药物的原位可注射水凝胶,通过直接注射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伤口处,形成水凝胶敷料,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凝胶中的两种药物通过分阶段释放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伤口的无瘢痕愈合,为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方法: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水凝胶的体系中加入聚多巴胺(PDA),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水凝胶。通过在载药水凝胶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纳米载药微粒制备CS/β-GP/PDA/NPs双载药水凝胶,通过两种载药体系的复合,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通过流变学实验测定CS/β-GP、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温度以及凝胶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S/β-GP/PDA/NPs水凝胶中两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CS/β-GP/PDA、CS/β-GP/PDA/NPs温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猪食管中,模拟ESD术后创口,通过内镜辅助将水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并通过内镜观察水凝胶的凝胶状态。结果:得到了粘附性显著增强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凝胶体系。流变学实验证明聚多巴胺(PDA)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水凝胶的凝胶温度,缩短原位成胶时间。CCK-8实验显示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在体外猪食管模拟实验中,将其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后,可原位形成凝胶,且凝胶贴合伤口,具有较强的粘附性。通过体外释药速率测定,验证了CS/β-GP/PDA/NPs水凝胶中所载两种药物释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可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结论:设计的CS/β-GP/PDA/NPs凝胶体系适用于ESD术后的伤口修复,并能够实现分阶段释药,对于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不同摩尔比、胆汁中不同药物浓度、溶解时间与胆管结石溶石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在一个月内胆汁中药物浓度为0.1%的、摩尔比分别为0:1、8:1、4:1、2:1、1:1、1:2、1:4、1:8和1:0的九个等级的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的溶石实验,摩尔比为1:1的这两种溶石药物在胆汁中药物浓度为0、0.1%、0.2%、0.4%、0.8%、1.6%和3.2%的溶石实验,和摩尔比1:1的溶石药物在胆汁中浓度为0.1%的经过0、1、2、4、8、16、32和64d的溶石实验;评估这三个实验的各自溶石质量是否相等(P<0.05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结果:胆汁中药物浓度、溶石时间相同时,单药依地酸二钠溶石效果比胆酸钠强,复合药物比单药效果好,越靠近摩尔比为1:1时的溶石能力越强,在摩尔比为1:1时溶石能力最强;在相同时间、摩尔比为1:1的复合药物中,药物浓度越大,溶石能力越强;在有充足溶石药物的条件下,相同摩尔比、相同药物浓度,溶解的时间越长,溶石能力越强(P<0.05,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摩尔比为1:1时,复合药物具有最大的溶石效果;在有充足溶石药物的条件下,药物浓度越大,溶解的时间越长,溶石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8例,通过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和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效果和患者生存期等。结果:98例患者中有88例成功通过置入胆道内置引流管,成功率为89.8%,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所有成功患者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支架平均通畅期137天,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63天。结论:行胆道内置支架引流创伤小,并发症少,通畅性能好,可持久有效地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全身情况,明显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i—Ti合金成分对食管壁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以及在食管壁包埋后可能导致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按美国ASTM标准制备Ni—Ti合金的金属浸提液;“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食管壁疤痕的成纤维细胞(Fb),传代后以金属浸提液进行培养,分组后分别培养4、24、48、72小时,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后Fb增殖功能的变化;按美国ASTM标准进行Ni—Ti合金试件的食管壁内包埋实验,即将金属试件经表面处理后直接置入食管壁粘膜层与肌层之间,术后2、12周取出包埋组织,分析试件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纤维形成状况。结果:Ni—Ti金属浸提液可轻度抑制Fb的增殖功能,随培养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包埋实验结果也完全符合美国ASTM标准的要求,随包埋时间延长试件表面的纤维膜逐渐变薄,纤维积聚呈减少趋势。结论:Ni—Ti合金在体液中的弥散成分不会激活Fb的增殖与分泌功能,这种合金置入食管内不致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6月于我院行EUS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取诊断的293例有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分析病变的超声特点,对比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在293例患者中,270例超声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EUS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2.3%。在多种隆起性病变中,以平滑肌瘤(30.7%)及间质瘤(32.4%)最多见,超声对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7.8%、95.8%。结论: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准确的初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