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观察白噪声疗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3例早产儿,按照双色球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白噪声疗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心率最大值、穿刺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较大,身长较长(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原始反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大于对照组,心率最大值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穿刺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噪声疗法应用于早产儿,可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数字录音技术、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技术革新,现代生物声学逐渐与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及关联学科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交叉前沿领域。现阶段,现代生物声学主要以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着重于揭示环境中各类声音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科学规律,为人类认识、保护和利用生物声学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声学的学科内涵和学科特征,介绍了动物生物声学、生态声学、水下生物声学、环境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声学、计算生物声学以及现代生物声学研究的技术框架等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评估了中国生物声学研究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机遇,并对未来学科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图像去噪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医学图像在成像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影响,因此噪声去除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将小波神经网络引入图像去噪领域中,通过多种技术优化网络学习过程,最终建立一种图像去噪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去除噪声上优于传统的中值滤波等方法,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图像的细节信息,具有很好的保真度。  相似文献   
104.
暴露于2450MHz连续(CW)微波(功率密度:2mW/cm^2,SAR:1.2W/kg)的大鼠在水迷宫训练期特别是检测期显示了认知功能的下降,表明了空间“工作记忆”的消弱。但是,同时施加一个极低频(ELE)噪声磁场(rms:10μT),上述负效应完全消失。这一动物行为学结果暗示,时间不相干而空间相干的低强度ELF噪声磁场能长程抗拮大鼠对连续微波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在原有的Gauss白噪声刻画环境噪声项的基础上,考虑环境不可预知的跳跃性变化,运用Lévy白噪声建立了有界环境中的随机生物种群模型.并且,引入随机奇异控制来描述投资者的最优采收策略.进一步地,构造一族有着不同起点的控制问题,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给出了最优采收控制问题解的充分条件,进而,将随机控制问题的求解转化为确定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不同呼吸模式对心血管调节系统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的大学生采集心电、血压和呼吸信号,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和基于Volterra—Wiener级数的非线性方法分析自主呼吸、控制呼吸和屏气对心血管调节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呼吸模式相比,10次/分钟的控制呼吸使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特性定性和定量上均显著降低,而自主呼吸节律的控制呼吸的非线性特性定性上无显著差异,但定量上仍然显著降低。这些结果提示自主呼吸是保持心肺耦合的最优呼吸模式。  相似文献   
107.
石油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  陈民山  陈聚法  赵俊  宋云利 《生态学报》2008,28(8):3527-3534
应用现场模拟实验方法测定了石油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染对鲤鱼摄食、生长、代谢和排泄等各能量收支组分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趋势却不尽相同.鲤鱼摄食、生长和生长转换效率均随噪声与振动强度增大呈减小趋势;其中摄食较为敏感,但生长的受影响程度却显著大于摄食.与摄食和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受到显著影响范围内,排泄能和代谢能随噪声与振动强度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其敏感程度与摄食相同,受影响程度也显著低于生长.钻井噪声与振动对鲤鱼影响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鲤鱼能量摄入量降低导致各能量支出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阶段为,噪声与振动进一步增强,除使摄食量继续减小外,同时造成体内代谢量和排泄量的增大,这两种影响的协同作用使鲤鱼生长大幅度降低.通过所建立的不同钻井噪声与振动强度下鲤鱼的能量收支模型,可以看出,鲤鱼生长大幅度降低总是与代谢量和排泄量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8.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Bcl-XL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on Bcl-XL gene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MGC-803,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siRNA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MGC-803 cells, together with GFP expression vector pTrace SV40.GFP expression levels were observ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Bcl-XL siRNA and negative siRNA were then constructed and stably transfected into MGC-803 cells. RT-PC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cl-XL. Spontaneous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acridine orange (AO)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48 h after GFP expression vector and GFP siRNA co-transfection,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FP in the GFP siRNA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negative siRNA group,according to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ults.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Bcl-XL in Bcl-XL siRNA stable transfectants were reduced to almost background level compared with negative siRNA transfectants or untreated cells. (2) Changes in nucleus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AO staining nucleic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which showed that stable Bcl-XL siRNA transfectants have an increased spontaneous apoptosis (21.17%± 1.26% vs. 1.19%±0.18% and 1.56%±0.15% respectively, P〈0.05 vs. negative siRNA or untreated control), siRNA targeting GFP or Bcl-XL genes can specifically suppress GFP or Bcl-XL expression in MGC-803 cells, and Bcl-XL siRNA can increase spontaneous apoptosis. Bcl-XL siRNA may be a beneficial agent against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09.
有关猫交叉听力及其对检测耳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猫的交叉听力现象及其产生机理,初步探讨交叉听力对检测耳ABR振幅的影响。方法用彻底破坏一侧耳蜗的方法,观察16只听力正常家猫的交叉听力现象及其对检测耳的影响。结果①当短声强度≥75dB(SPL)时,开始出现交叉听力波形,声强增至95dB时,交叉听力波形最典型。②95dB短声产生的交叉听力波形可被40或45dB(SPL)的稳态白噪声(SWN)完全屏蔽掉。③在同一时间轴中比较95dB短声诱发的ABR和交叉听力波形,发现交叉听力之波谷恰与ABR之pⅢ、pⅣ波峰相对应。④两耳均正常时对侧耳负荷的40dBSWN可使95dB短声诱发的ABR之pⅢ、pⅣ波振幅增大,且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叉听力对ABR振幅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波峰与波谷在同一时间轴上的对应情况,声强较大时记录到的ABR,实质上是交叉听力与刺激侧产生的ABR在同一时间轴上的综合电位。  相似文献   
110.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生活环境中,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乃至人类,都会受到噪声的负面影响. 强烈的噪声会损伤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 本文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类型、影响因素、噪声所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总结,发现NIHL主要与突触结构肿胀、谷氨酸引起的可逆兴奋性中毒以及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带状体损伤、α激动型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stimulating,GNAS)基因的mRNA及其上游lncRNA Sept7的表达量上调等因素有关. 比较噪声暴露后不同物种听力损失情况的差异,发现鱼类和鸟类由于具有毛细胞再生能力而能够较快从听力损伤中恢复,啮齿类较容易受到噪声影响,而回声定位鲸类噪声暴露后的暂时性听觉阈移较小,非常有趣的是回声定位蝙蝠在噪声高强度暴露后未表现出暂时性听觉阈移的现象. 上述结论提示,对不同物种的比较生理研究可深入揭示NIHL机制,并为听力保护以及噪声所致的听力损伤后修复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