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豚鼠暴露于125dB SPL噪声下1小时后即刻、1天内耳组织中葡萄糖(46.0±18.3μg/mg蛋白,102.2±56.3μg/mg蛋白)及丙酮酸量(30.6±8.4μg/g蛋白,47.1±15.7μg/g蛋白)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葡萄糖26.4±8.9μg/mg蛋白,丙酮酸23.7±8.9μg/g蛋白),p<0.05。与此同时豚鼠听功能耳廓反射阈衰减dB值(30.0±12.2dB,44.8±2.5dB)显著地低于暴露前水平(49.4±2.9dB,46.2±1.9dB),P噪声暴露后3天及7天内耳组织中葡萄糖、丙酮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的同时豚鼠听功能已恢复接近于暴露前水平。噪声暴露后内耳组织中ATP水平及能荷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豚鼠暴露噪声强度131dB SPL下1小时即刻,直至7天听功能均显著地异常,而内耳组织中葡萄糖、丙酮酸量仅在暴露后即刻及3天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在声强125dB下豚鼠听功能异常主要原因是噪声刺激加速内耳能量代谢但产生的代谢能ATP的总量仍不能满足维持正常功能所需。声强131 dB下听功能异常则主要由机械性损伤毛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噪声作用后听觉中枢诱发反应振幅变化,用豚鼠记录了器材怕作用前后皮层诱发反应(ACER)和脑干诱发反应(ABR)的振幅和潜伏期,比较了暴露噪声前后短声刺激系列强度中ACER和ABR最大振幅和潜伏期,110dBA宽带噪声作用30分钟后,听阈提高53dB,ACER最大振幅增大24%,1小时后仍为24%,2小时后增大28%,峰间潜伏期(P1-P2)比暴露前缩短,噪声作用后ABRV波最大振幅增大15%,1小时后为21%,2小时后为28%,潜伏期比暴露前缩短,AP、ABP、Ⅰ、Ⅲ。Ⅳ波最大振幅均经暴露前减小。结果表明,强噪声作用后ACER存在振幅增大,同时ABRV波也有振幅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3.
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电镜技术研究105dB(A)白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在强噪声暴露期间(5min),其神经元放电出现减频反应(占53.3%),增频反应(占20%)和基本无反应(占26.7%)。而强噪声定时重复暴露(每天1h共50天)后,单位放电频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以及高频单位消失而低频单位增加;同时,突触超微结构(大鼠和豚鼠)也出现小泡不集中于突触前膜和线粒体空泡化增多等不利于突触功能的变化。表明强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影响是明显的,且以抑制性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结合本室以往工作进行讨论,认为噪声影响学习功能可能有通过影响海马的活动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强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电反应及皮层电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保龄  汤浩 《生理学报》1994,46(6):553-560
为了观察噪声作用豚鼠后,在暂时性或移和永久性阈移期间,听觉末梢和听觉各级中枢电反庆的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62d的测定。听神经电反应振幅减小29%(P<0.05),耳蜗核电反应振幅减小28%(P<0.05),上橄榄核电反应反而增加21%(P<0.05),中脑下丘的电反应振幅进而增大37%(P<0.05),听觉皮层电反应振幅却意外地增加131%(P<0.001)。这说明强噪声(125dB 150min  相似文献   
5.
噪声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使野生动物接触到人为噪声的机会增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为噪声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噪声会改变动物的生理状态,使其处在较高的应激水平,进而影响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甚至使雏鸟的端粒缩短。人为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动物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干扰动物觅食、交流等行为。这些因素累积就可能会降低动物后代的存活率,改变物种丰度,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对人为噪声带来的非听觉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噪声的潜在危害,采取更为积极的缓解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耳蜗的毒性,发现联合作用后听阈偏移大于单独顺铂作用后阈移和单独噪声作用后阈移的总和。此外,联合作用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振幅下降非常明显。结果表明,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内耳的毒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实验数据的某些非线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常用的非线性动力学参量,结合生物学实验数据的特点,给出几种最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稳态白噪声对豚鼠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豚鼠125和131dBSPL稳态白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功率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5dBSPL噪声暴露组0—200、210—500Hz频段谱能量比对照组相应频段谱能量增多(P<0.05),而510—900Hz频段谱能量却显著下降(P<0.01);131dBSPL噪声暴露组0-200Hz频段谱能量显著下降(P<0.01),但210-500Hz、910-1400Hz频段谱能量却明显增多(P<0.01).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等活动。由于噪声对人类、动物、仪器设备以及建筑物均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对噪声污染防治刻不容缓,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及接收器三方面进行噪声治理。  相似文献   
10.
环境噪声被认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胎儿期环境噪声对成年后听觉行为的影响缺少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对胎儿噪声暴露组、成年噪声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出生后第11周开始进行为期17d的听觉目标探索训练,观察其在水迷宫中寻找听觉目标的行为差异。以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成功率、运动轨迹为指标对其听觉目标探索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噪声暴露可导致大鼠在水迷宫中的听觉目标探索行为的缺陷,在胎儿期噪声暴露比成年期噪声暴露对动物探索听觉目标的行为影响更大。该结果提示,孕期进行适当的噪声防护以保证优生优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