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86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ongenital neutropenia,CN)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以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为主要特征.现已发现数百个与CN有关的遗传变异,相关基因包括ELANE和HAX1等.由于缺乏CN的疾病模型,这些遗传变异导致的CN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严重制约了CN的药物...  相似文献   
902.
<正> 1984年5月10日和11日在丹麦的巴斯韦尔召开了Novo生物技术讨论会,同年由Online Conference组织召开了“欧洲生物技术会议”,1984年5月15—17日在伦敦也召开了有关生物技术的会议,这些会议都反映了当前酶生产和应用方而的最新进展和趋势。下面是这些会议论文的要点。根据威斯康辛大学的Thomas Brock发言,分离嗜热微生物和所包含的热稳定性酶的关键,是探索接近于目标酶理想作用温度的环境。在丹麦会议的发言中,Brock指出:从生长  相似文献   
903.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产β-溶血素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Stanier下略为Ah)隶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分布广泛,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致病菌。一般认为Ah的致病机理与其产生的毒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溶血素1-5。作者推测采用PCR法检测β-溶血素基因也能用于确认鱼类的致病菌株。本文根据鱼源Ah卜溶血素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用Nested-PCR法证实了我国鱼源Ah流行株亦存在卜溶血素的基因后,探讨了应用PCR法检测产卜溶血素Ah的方法及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904.
RCS大鼠和Wistar大鼠视网膜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年龄组RCS大鼠和Wistar大鼠视网膜中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RPE细胞消化功能的关系。运用偶氮偶联法显示12d、21d、2m的RCS大鼠和7d、2m的Wistar大鼠视网膜中的酸性磷酸酶;通过图像分析仪测定RPE细胞层和光感受器外节部分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呈暗红色,主要位于RPE细胞层,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节细胞层亦有少量阳性反应颗粒。2m的RCS大鼠视细胞内、外节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则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其余结构的酸性酶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CS大鼠和Wistar大鼠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905.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发鼠肠提取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表面抗原表测定;同时,应嗜酸性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与iIEL细胞共同孵育作用后,检测iIEL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和IL-2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906.
双歧杆菌细胞壁对荷瘤小鼠体内ANAE及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体内的正常生理菌,它不仅无毒、无副作用,而且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衰老作用〔12〕;其亚细胞结构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抗衰老机理目前尚不清除。最近我们用双歧杆菌及其自制细胞壁成分在抗肿瘤及提高...  相似文献   
907.
对乳酸菌素片生产菌嗜酸乳杆菌菌株的某些特性如质粒、抗药性、遗传稳定性、β-半乳糖甘酶含量以及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产酸条件为20%脱脂乳,自然pH,37℃发酵72h,产酸443°T。  相似文献   
908.
细菌转化黑色素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敏感的MTT法测定了嗜麦芽假单胞菌转化黑色素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黑色素毒性极低,对MDCK细胞的无毒界限为0.2mg/ml,远高于其有效的作用浓度;10~20μg/ml的黑色素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血凝效价1∶32)致细胞病变。病毒感染72h后用MTT法测定,其宿主MDCK细胞保护百分率达95%以上;此外,加黑色素后的MDCK细胞,抗流感病毒感染的能力优于目前抗病毒的有效药物病毒唑,前者的最佳作用浓度(20μg/ml)比后者(100μg/ml)低5倍。可以认为嗜麦芽假单胞菌转化黑色素具有毒性低、抗流感病毒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9.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装有CCD系统的荧光显微镜 ,研究在单脉冲电场作用下经fluo 3/AM标记的鸡胚小脑粒细胞内自由Ca2+浓度 ( [Ca 2+]i)的动态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单个电脉冲作用下 ,细胞内Ca2+浓度立刻升高并达到其最大值 .Ca2+浓度升高的幅度以及升高的速率具有电场强度的依赖性 .当细胞外Ca2+被过量的EGTA络合或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La 3+堵塞后 ,细胞内的Ca2+浓度仍然升高 .细胞内不同区域的Ca2+浓度同时升高 ;两极内的Ca2+浓度早于胞体的Ca2+浓度达到最大值并迅速恢复 .  相似文献   
910.
脉冲电场对粒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装有CCD系统的荧光显微镜,研究在单脉冲电场作用下经fluo-3/AM标记的鸡胚小脑粒细胞内自由Ca2+浓度(i)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单个电脉冲作用下,细胞内Ca2+浓度立刻升高并达到其最大值.Ca2+浓度升高的幅度以及升高的速率具有电场强度的依赖性.当细胞外Ca2+被过量的EGTA络合或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La3+堵塞后,细胞内的Ca2+浓度仍然升高.细胞内不同区域的Ca2+浓度同时升高;两极内的Ca2+浓度早于胞体的Ca2+浓度达到最大值并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