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5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模型大鼠炎症反应、T细胞亚群和核因子(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载体及基因开启技术构建过表达IDO大鼠BMSCs,建立60只大鼠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空白组建模后未给予任何处理,吗替麦考组喂养吗替麦考40 mg/kg,空白-BMSCs组在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空白-BMSCs,IDO组在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IDO-BMSCs(每只400 μL,106个细胞)。检测并对比四组心功能、血清心肌酶、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心脏病理变化以及NF-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DO组射血分数差值、环比收缩(FS)差值大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2、γ干扰素(IFN-γ)、IL-18水平以及脾脏组织CD40、CD86、CD80、MHC II、CD45RA、CD45RA+CD45RB,心脏组织NF-κB、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低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血清IL-10、TGFβ1、TGFβ3水平以及脾脏组织CD274、Treg表达高于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IDO组炎症细胞浸润较空白组、吗替麦考组、空白-BMSCs组明显减少。结论:过表达IDO-BMSCs可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改善移植心脏功能,可能与其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6(CCL26)与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BA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急性发作期组,根据病情分级将BA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轻度亚组55例、中度亚组43例、重度亚组20例,另选取同期77例BA临床控制期患者(临床控制期组)和6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作为对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PGRN、SFRP1、CCL26水平与肺功能和气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期组、急性发作期组血清PGRN水平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峰值呼气流速(PEF)依次降低,SFRP1、CCL26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依次升高(P<0.05)。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PGRN水平和FEV1%pred、PEF依次降低,SFRP1、CCL26水平和FeNO、外周血EOS计数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PGRN水平与FEV1%pred、PEF呈正相关,与FeNO、外周血EOS计数呈负相关(P<0.05),SFRP1、CCL26与FEV1%pred、PEF呈负相关,与FeNO、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PGRN水平降低,SFRP1、CCL26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和气道炎症有关,可能成为BA急性发作期患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3.
通过TIBA、LaCl3、Verapamil和TFP对菜豆下胚轴导管分化和形成的调控作用,证明生长素、Ca2+和CaM是木质部导管分化和形成所必需的。NAA能诱导菜豆下胚轴导管的分化;TIBA能抑制生长素类诱导的导管分化和形成;LaCl3和TFP在导管分化诱导期(最初24h)具抑制作用;Verapamil与TIBA相似,在导管分化诱导期和导管形成期(伤口形成后72h之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提出一种新型制备电泳方法即多通道流动电动电泳技术,建立了微机控制的电泳设备,考查了操作条件对设备分离效率的影响。应用该技术进行牛血清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HBB)混合物的连续分离,每小时从含BSA、HBB备37.Omg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13.6mg的BSA和20.Omg的HBB。应用该技术进行尿激酶粗品的纯化,可将其比活力由4 000IU/mg提高到4×104IU/mg以上.产量在10×104IU/h以上。将该技术与(NH4)SO- 沉淀方法结合,从15ml免疫鼠血清中分离出12.5mg高纯度尿激酶抗体IgG,产量为2.1mg/h。上述结果证明多通道流动电泳技术其有分离速度快、精度高和可操作性好等优点,在生物产品分离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对酵母NM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进而构建了复制子为p15A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相容性表达质粒pKZMT,将其与表达质粒pCZmCα1共转化进大肠杆菌BL21(DE3)F′,进行双质粒表达偶联加工修饰研究,其中pCZmCα1表达底物蛋白小鼠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PKA-mCα)。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双质粒表达系统中,PKA-mCα都得到了稳定的高表达,尤其在23℃低温诱导表达时,表达产物的可溶性部分明显增多;而酵母NMT被控制在有利于活性功能的可溶性低水平表达。[H]myristicacid标记测定及放射自显影的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PKA-mCα被豆蔻酰化修饰。  相似文献   
56.
双水相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还未能取得突破。阻碍电泳放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电加热作用而导致的热对流对电泳分离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电泳,应力稳定自由流动电泳,循环等电聚焦和区带电泳,色谱电泳和等电膜等电聚焦等。这些方法在电泳放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有其局限性。最近,Clark提出利用双水相的液液界面阻止热对流的设想,为开发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aghava Rao等在两种双水相体系上施加电场后成倍地缩短了分相时间。Levine和Bier采用U型管电泳装置研究了双水相体系中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观测到界面有阻滞作用。Clark在柱型电泳装置中进行了一组双水相萃取肌红蛋白的简单实验。在10mA的恒电流下电泳40min之后,肌红蛋白的分配系数为7.5,而当电场反向后,分配系数变为0.04,界面阻力并不显著,两者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57.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记述新疆螯蜂科二个种,-为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oratorius(Westwood),另-为新种:晶额双距螯蜂Gonatopuscrystallinussp.nov.  相似文献   
59.
60.
应用非结构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两种酵母的单碳源和双碳源单细胞蛋白间歇培养的动力学,用改进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双碳源流加培养过程的动力学,从实验数据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