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双水相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还未能取得突破。阻碍电泳放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电加热作用而导致的热对流对电泳分离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电泳,应力稳定自由流动电泳,循环等电聚焦和区带电泳,色谱电泳和等电膜等电聚焦等。这些方法在电泳放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有其局限性。最近,Clark提出利用双水相的液液界面阻止热对流的设想,为开发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aghava Rao等在两种双水相体系上施加电场后成倍地缩短了分相时间。Levine和Bier采用U型管电泳装置研究了双水相体系中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观测到界面有阻滞作用。Clark在柱型电泳装置中进行了一组双水相萃取肌红蛋白的简单实验。在10mA的恒电流下电泳40min之后,肌红蛋白的分配系数为7.5,而当电场反向后,分配系数变为0.04,界面阻力并不显著,两者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2.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记述新疆螯蜂科二个种,-为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oratorius(Westwood),另-为新种:晶额双距螯蜂Gonatopuscrystallinussp.nov.  相似文献   
44.
45.
应用非结构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两种酵母的单碳源和双碳源单细胞蛋白间歇培养的动力学,用改进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双碳源流加培养过程的动力学,从实验数据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6.
罗汉果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妙男  杨小华   《广西植物》1995,15(4):358-362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Swingle)C.Jemey)双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h,花粉管进入胚囊,穿过一个助细胞,放出两个精子。雌雄核融合和雄核与次生核融合同时发生在授粉后62~72,雄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快于配子融合,72h后即可见到初生胚乳核分裂。合子中的雌雄核仁在授粉后第5~6d融合,授粉后8~9d合成分裂形成二细胞胚。在双受精过程中,多次观察到有多条花粉管进入胚囊和多精入极核现象。原胚期有附加花粉管从珠孔进入。  相似文献   
47.
通过测定含β-桐酸(β-ESA)的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在加入Ca(2+)后浊度,粒度及内包荧光物释放的变化,研究了Ca(2+)与DPPC/β-ESA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PC/β-ESA脂质体是一类对外加Ca(2+)敏感的脂质体,Ca(2+)的作用首先是引起脂质体间的集聚然后使脂质体融合;此时加速脂质体内包荧光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48.
1980—1981年自北京、福州、三明、泉州、漳州、厦门和昆明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Sing]病菇上和不出蘑菇的培养料内,分离到一种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肉眼观察与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 Tresch.)极难区别。根据其分生孢子和瓶梗的形态及其在匐匍气丝上的排列情况等,鉴定为珠网丝枝霉。因具短棒状原瓶梗,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珠网丝枝霉中国变种 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W.Gams var.sinense J.D.Chen var.nov.它是双孢蘑菇的重要害菌之一。这个“属”和“种”都是我国的新记录。在猴头(Hericium erinaceus)、香菇(Lentinus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上和水稻土中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49.
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O~6-MT)活性较高的Mer~+型,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NU)造成的DNA烷化损伤,对NU不敏感。本实验证明,用0.75,0.50和0.25mmol/L甲基亚硝脲(MNU)分别处理Mer~+型的HeLaS3,SMMC-7721和表现Mer~-型特征的Cc801,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O~6-MT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三种细胞对嘧啶亚硝脲和双氯乙亚硝脲的敏感性,提示降低O~6-MT活性是使用NU对Mer~+型肿瘤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50.
钱义咏   《广西植物》1991,11(4):291-292
<正> 双腺金合欢 新记录 图1 Acacia tonkinensis Ⅰ. Nielsen in Adansonia sor. 2, 19(3): 358. 1980. 灌木攀援,有倒钩状小刺;小枝,叶柄,花序梗,叶轴和花序轴密被锈色茸毛。托叶卵形早落;二回羽状复叶,叶轴下面有倒刺;总叶柄具倒刺,基部和中部以上各具1个小腺体,以及最顶上1—3对羽片之间具有1个小腺体,小腺体圆锥形或瘤状;羽片9—12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