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本文旨在探讨母子分离应激对complexin Ⅱ基因缺陷(Cplx2-/-)小鼠快速移动行为的影响。实验分4组:应激Cplx2-/-组、应激Cplx2+/+组、无应激Cplx2-/-组和无应激Cplx2+/+组。无应激组小鼠正常饲养,应激组小鼠从出生后第2日至第21日每天施加母子分离应激。小鼠生长到第4周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基因型。4组小鼠腹腔注射激动剂去氧麻黄碱或生理盐水后,采用EthoVision系统对小鼠快速移动行为进行记录。结果显示,应激Cplx2-/-组、应激Cplx2+/+组、无应激Cplx2-/-组和无应激Cplx2+/+组注射去氧麻黄碱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出现快速移动行为不同程度的增多(P<0.01);与无应激Cplx2-/-组相比较,应激Cplx2-/-组注射去氧麻黄碱后快速移动行为增多更为明显(P<0.001);与应激Cplx2+/+组相比,应激Cplx2-/-组注射去氧麻黄碱后的快速移动行为增多更为明显(P<0.001)。本实验证实小鼠的行为可能受母子分离应激和Cplx2基因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小牛血清对CHO-C28细胞培养及HBsAg表达的影响,探讨小牛血清的不同采集时间对血清质量的影响。采集出生后4、8、12h(未进食)小牛的血清,对CHO-C28细胞进行传代、换液培养,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达量。结果可见:①在细胞传代4次时,4h采集的血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8h采集的血清细胞出现明显的衰老,12h采集的血清细胞大面积死亡;②在细胞维持换液方面,4h采集的血清可维持细胞换液25次以上,8h采集的血清可勉强维持20次,12h采集的血清维持细胞换液10次时已大部分死亡;③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达量的检测结果,同批培养上清,4h采集的血清培养细胞表达量最高。可见,小牛出生后采集血清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3.
重组CHO细胞HBsAg 纯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重组CHO细胞HBsAg纯化工艺。方法:由乙肝病毒S基因转化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培养收液,经初步提纯、密度梯度离心、凝胶过滤层析可得到HBsAg纯品。结果: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收取HBsAg活性峰,控制HBsAg活性峰的收量,并把HBsAg活性峰的下降段再收集起来重新层析,改进后可使HBsAg的总回收率达到60%以上,而且牛血清蛋白残余量达到10mg/ml以下,HBsAg纯度97%以上。结论:重组CHO细胞HBsAg纯化工艺改进后,使HBsAg在产量及质量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含β-桐酸(β-ESA)的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在加入Ca(2+)后浊度,粒度及内包荧光物释放的变化,研究了Ca(2+)与DPPC/β-ESA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PC/β-ESA脂质体是一类对外加Ca(2+)敏感的脂质体,Ca(2+)的作用首先是引起脂质体间的集聚然后使脂质体融合;此时加速脂质体内包荧光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徐长卿中一种新葡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常用中药徐长卿中获得一分子量为 1.5× 10 4 的多糖CPB 1。比旋光度 [α]D= 15 1.4°(0 .96 ,H2 O)。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仅含葡萄糖。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乙酰解、IR及NMR数据表明CPB 1的主链由α D 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组成 ,其侧链由 1,4和 1,6连接的葡萄糖残基构成。每五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重复单元中含有一个分枝 ,位于主链葡萄糖残基的O 6位上  相似文献   
6.
含preS2免疫表位的HBsAg基因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表位设计构建高效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含preS2免疫原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和分离preS2 120-146表位和S基因片段,将两者融合并置于载体pcDNA3.1的巨细胞病(CMV)启动子作用之下,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S2S。序列分析和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鉴定。结果: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插入序列与乙型肝炎病毒中国株全基因参照序列(adr亚型)一致,COS-7细胞瞬时表达鉴定实验中,ELISA检测到preS2-Ag和HBsAg的OD450分别为0.469和0.426。结论:应用表位设计成功地构建了含preS2免疫表位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S2S所构建质粒能高效表达和分泌目的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在CHO-C28细胞大规模培养中提高收获次数及HBsAg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CHO—C28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增加收获次数,延长细胞收获周期,提高HBeAg收获量。方法:采用15L转瓶培养CHO—C28细胞,分3组,对比观察不同小牛血清含量及pH值对细胞生长及HBeAg表达的影响,优化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三组比较,实验1组的收获次数最多,达25次以上,HBsAg的表达量最高,收液量最多:结论:优化了CHO—C28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含β-桐酸(β-ESA)的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在加入Ca(2+)后浊度,粒度及内包荧光物释放的变化,研究了Ca(2+)与DPPC/β-ESA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PC/β-ESA脂质体是一类对外加Ca(2+)敏感的脂质体,Ca(2+)的作用首先是引起脂质体间的集聚然后使脂质体融合;此时加速脂质体内包荧光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