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本文主要从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源、应具备的特点、主要呈现方式及教学效果四方面,论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让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及这种教学方法达成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芙新姬小蜂和潜蝇姬小蜂均为强卵育型(synovigenic)寄生蜂,成虫具有产卵寄生致死、寄主取食致死和寄主叮蛰直接致死3种寄主致死行为。为了明确成虫补充非寄主食物营养对2种姬小蜂控害潜力/控害行为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分别提供寄主食物和寄主食物+非寄主食物(10%葡萄糖)条件下的2种姬小蜂在初羽化前期(前6 d)内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致死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仅提供寄主食物时,芙新姬小蜂的寄生、取食和总体致死量均显著的高于潜蝇姬小蜂,但是直接致死能力却弱于后者;补充非寄主食物和仅提供寄主食物处理相比,两种寄生蜂的寄生量,取食量和总致死量均呈下降趋势。该研究显示:在初羽化前期,取食寄主食物的雌蜂比取食寄主食物+葡萄糖的雌蜂具有更强的致死能力。  相似文献   
43.
蜀龙姐姐 《化石》2016,(2):68-69
正"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这是苏东坡赞美银杏树的句子,两句话,状尽银杏树高挺秀颀的身姿、清秀明朗的容颜。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在中生代曾经是植食性恐龙的重要食物之一,白垩纪末开始衰退,现今仅存一属一种,殊为珍贵,被科学家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初春萌芽,仲春初夏时节,银杏一树碧绿。等到入了秋,又换了衣装,化作满目灿灿的金黄。  相似文献   
44.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45.
夏季若尔盖高寒湿地水生生物群落食物网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若尔盖高寒湿地夏季水生生物群落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关系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若尔盖湿地 3个不同区域(ZS1、ZS2和ZS3)水生生物群落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13C-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量化指标。结果显示:外源性营养源陆生植物13C、15N值分别为-28.23- -26.07,-1.20-5.98; 内源性营养源颗粒有机物 (POM:主要成分为藻类)和水生植物13C、15N值分别为-26.39- -21.17、-25.37- -24.15,3.68-6.61、3.50-4.01; 其中POM样品13C、15N组成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P0.05,P0.001)。食物网营养结构分析显示若尔盖湿地外源性碳源输入(优势陆生植物)对于维持该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尔盖湿地水域食物网营养级介于2-3,暗示了其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对脆弱性。同位素量化指标标记发现若尔盖湿地水生动物群落生态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可能与若尔盖湿地发达的畜牧产业相关。  相似文献   
46.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观察给人们以复杂的群落更稳定的直观印象, 但数学模型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一“悖论”使得复杂性-稳定性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长期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数学模型研究进行简要综述。首先对这一论题进行概念剖析, 然后将各类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 前者即群落矩阵法, 后者包括相互作用矩阵法、复杂网络数值模拟法和食物网构件动力学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群落构建方法和稳定性判断标准, 探求各物种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实现共存的。总体而言, 在随机构建的群落模型中, 多样性和连接度的增长不利于系统稳定; 而在更接近真实自然群落的模型中, 相互作用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相互作用强度分布等方面的机制提供了稳定效应, 按此组织的生态网络可达到很高的复杂度。然而, 复杂性-稳定性的研究还远未结束, 当前的模型仍不足以反映自然群落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稳定性的概念也有待拓展。对这一议题的深入研究在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管理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明海草床内主要生物类群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食物网结构, 作者于2018年8月分别在东营黄河口潮间带和烟台西海岸潮间带海草床采集大型底栖生物样品, 采用δ 13C和δ 15N稳定同位素方法, 对生物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东营海草床内生物的δ 13C、δ 15N值范围分别为-21.99‰至-12.13‰和5.23‰-11.05‰, 烟台海草床内生物的δ 13C、δ 15N值范围分别为-18.11‰至-14.06‰和6.60‰-10.22‰。东营海草床主要生物的营养级范围为2.00-3.85, 烟台海草床主要生物的营养级范围为2.00-3.15。根据δ 15N值计算所得的营养级图分析可知两区域海草床内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滤食性双壳类和多毛类, 次级消费者为植食性或杂食性甲壳类,肉食性鱼类和腹足类。与近海海域大型底栖生物食物网相比, 海草床内底栖生物的营养级均值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48.
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运用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2016—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43种水生动物的食性类型与营养结构, 并与20世纪90年代和2006年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水生动物分为4种食性类型: 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混合食性, 其中浮游生物食性消费者占绝对优势, 为39.53%; 游泳生物食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少, 为11.63%。所分析样品的营养级可分为3级, 其中植食性消费者占优势, 为76.75%; 中级肉食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少, 为4.65%;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 12种常见鱼类的平均营养级由3.80下降到2.87。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 生产者类型包括底栖藻类、浮游植物、有机碎屑3种, 主要由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相似文献   
49.
西双版纳地区丛林式橡胶林内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与医学相关的营养与代谢的研究出现不少新的认识与新发现。本文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新概念:供能的营养物质不仅是供能,还需注意他们对健康的影响;以构成蔗糖分子一半的果糖为例,它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因素;食物纤维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应高度重视维护正常肠道菌群,因为它与人体的健康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全食物营养不仅能维持生命,还能增强体质、避免和减少疾病;植物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及抗癌等作用,是全食物营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体营养与物质代谢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健康长寿。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