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观察给人们以复杂的群落更稳定的直观印象, 但数学模型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一“悖论”使得复杂性-稳定性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长期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数学模型研究进行简要综述。首先对这一论题进行概念剖析, 然后将各类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 前者即群落矩阵法, 后者包括相互作用矩阵法、复杂网络数值模拟法和食物网构件动力学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群落构建方法和稳定性判断标准, 探求各物种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实现共存的。总体而言, 在随机构建的群落模型中, 多样性和连接度的增长不利于系统稳定; 而在更接近真实自然群落的模型中, 相互作用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相互作用强度分布等方面的机制提供了稳定效应, 按此组织的生态网络可达到很高的复杂度。然而, 复杂性-稳定性的研究还远未结束, 当前的模型仍不足以反映自然群落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稳定性的概念也有待拓展。对这一议题的深入研究在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管理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光华  杨俊杰 《生态学报》2022,42(20):8492-8507
食物网理论沟通了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统一起来,是理解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关键。自从1973年Robert May的经典研究引发著名的"复杂性-稳定性"论辩之后,人们认识到食物网的稳定性是其结构维持、功能发挥和动态演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并开始了对食物网稳定性机制的探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只包含拓扑关系的定性食物网,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诸如自限性、弱相互作用、适应性捕食等一系列机制。本文系统梳理了过往研究中模块层面的各类稳定性机制和全网层面对各模块的整合机制,从而清晰地展示了"模块-全网"双层框架的全貌。通过在其基础上的扩展,进而提出了一个基于等级系统的食物网稳定性框架,并从动力学和能量学角度,对各层级内部的稳定性机制以及层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建立普适的食物网稳定性理论提供一些思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①将稳定性机制的研究从食物网扩展到更一般的生态网络;②综合考虑生物物理要素、动力学稳定性、系统对能流功率的追求、环境的平稳程度、演化历史等影响因素,从而得到关于食物网结构和动态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755只±17只,性比为1.14∶1,各条河沟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4.041,df=5,P<0.01),即大河、小河与坝坎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主要区域;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9,n=90,P<0.01),在人为干扰次数为1次±1次的区域,种群密度为42只/hm^2±3只/hm^2~53只/hm^2±14只/hm^2,当人为干扰次数达到7次±3次时,几乎没有鸳鸯活动。同时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鸳鸯的8种越冬行为进行了34 d(442 h)的观察,共记录各行为136 933次。取食、休息和修整为鸳鸯的主要行为;除了修整,鸳鸯在保育区与非保育区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越冬日行为节律极具规律性,取食高峰在07∶00—08∶00、14∶00—15∶00和17∶00—18∶00;休息高峰在13∶00—14∶00和15∶00—16∶00;飞行高峰在06∶00—07∶00(飞回湖区)和18∶00—19∶00(飞往夜栖地);修整在各时间段发生均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4.
水稻辐射突变体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变体的选择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异的分离与稳定。研究变异在各世代的表现及其整个稳定过程,对有效地选育和利用突变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国内外对突变体特别是大突变体,作了较多的研究。山县弘忠(1977)研究了早熟突变体的抽穗期,在γ_2—γ_3  相似文献   
5.
市售洗衣粉提高木霉菌株产生纤维素酶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不同浓度的双猫牌洗衣粉(主要成份为烷基苯磺酸钠)对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发生不同的作用。在浓度为0.1%到0.7%时,酶产量逐步提高。然献当加人量为0.8%时,提高作用下降,0.9%与1%时,反而起抑制作用。这可能与适量表面活性剂提高了木霉菌的细胞膜透性,克服其胞内产酶的反馈现象有关;而过高浓度,却使细胞膜破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心脏预适应途径即高氧预适应(hyperoxicc preconditioning,HOP)。为观察高氧预适应对鼠心肌抗氧化酶的影响,我们给大鼠吸入80% ̄85%氧气,1atm,每天6h,连续7d(HO组),然后进行实验并与室内空气环境下喂饲7d的大鼠(对照组)进行比较。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HO-1和对照-1组,HO吸入结束后直接处死,采用Northen杂  相似文献   
7.
水稻辐射突变体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松茂  李代玺  徐光华 《遗传》1985,7(2):15-18
突变体的选择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变异的分离与稳定。研究变异在各世代的表 现及其整个稳定过程,对有效地选育和利用突 变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国内外对突变体特 别是大突变体,作了较多‘的研究。山县弘忠 (1977)研究了早熟突变体的抽穗期,在Y2-Y3 之间是呈正相关的(Y - 0.835**)0佐本四郎 等181研究了株高与倒伏、抗倒性与粒重、品质及 产量的遗传相关。李秀海、康尚杰研究了水稻 Y;损伤与丁2突变频率的相关性,等等。这些研 究对大突变的选择利用和间接提高水稻生产能 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目前对小突变的研究,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