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靳永  谢玉  张波涛  邵永  杨列芳 《昆虫知识》2007,44(5):734-736
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山东省薛城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片中越冬。对成虫、初孵幼虫和越冬幼虫的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分别选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2.5%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成虫或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刺枝野丁香Leptodermis pilosa Diels var.acanthoclada Lo和穗花野丁香L.pilosa Diels vat.spicatiformis Lo发表时没指明模式,是不合格发表的名称。现通过指定模式,将它们的名称作合格发表。还对此2新变种及其近缘类群提供了分类检索表和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63.
杨四刺瘿螨Tetraspinus populi Kuang et Hong是杨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调查显示,在不同的杨树品种上该螨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不同。暖冬和少雨有利于该螨的发生。在2025品种上发生最重,2001品种上次之。1、2年树龄的杨树发生较重,3、4年树龄的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64.
【背景】北京欧文氏菌(Erwinia beijingensis)引起的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bacterial soft rot)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wbnH2糖基转移酶基因在北京欧文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目的】构建wbnH2基因的缺失株Δ-wbnH2和回补株C-wbnH2,探究wbnH2基因对北京欧文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北京欧文氏菌LMG 27579TwbnH2基因缺失突变株Δ-wbnH2,并对基因缺失菌株的致病性、生长速度、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与野生型菌株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广宿主质粒pBBR1MCS2构建回补株C-wbnH2,排除了极性效应引起的突变株表型变化。【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基因缺失株Δ-wbnH2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别。但是wbnH2基因的缺失导致多糖分泌、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致病能力明显下降。【结论】wbnH2基因影响北京欧文氏菌多糖分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黏附能力及致病力,表明该基因在北京欧文氏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软腐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王晓伟  韩佳玲  张爱勤 《生态学报》2022,42(12):4872-4881
种子的选择性败育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开展结籽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成机制及多样化的生殖对策。以刺叶锦鸡儿Caragana acanthophylla为材料,通过传粉过程、胚珠发育动态和资源分配状况的研究,以探讨种子的选择性败育格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刺叶锦鸡儿具高度自交不亲和性,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是主要的传粉者。自然状态的结实率为(86.00±4.96)%,不存在传粉限制,但受精具明显的时间效应。(2)刺叶锦鸡儿单花期4—5d,每朵花有(14.00±0.14)粒胚珠。胚珠的发育从荚果顶部开始,其中,开花后第3天荚果顶部胚珠开始膨大;第11天绝大多数胚珠出现了膨大,此时,在荚果基部的胚珠开始败育,随后荚果顶端受精后的胚珠也出现败育,最终仅荚果中部形成2—3粒种子。其结籽格局为成熟荚果中部胚珠,而败育荚果顶部和基部胚珠的选择性败育类型。(3)受微地形影响,居群内开花植株具斑块分布,对较少开花植株通过添加水肥进行资源调控后,结籽率显著提高,说明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存在资源限制。综上所述,受精顺序和资源限制两个互逆的资源梯度决定了刺叶锦鸡儿的结籽格局。其中,...  相似文献   
66.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获得‘刺葡萄0943’的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对白腐病菌侵染和水杨酸诱导的反应,并以感病品种欧亚种‘黑比诺’为对照,分析不同种质中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序列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刺葡萄0943’的VdWRKY53基因,在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都有抗病基因的序列和位点特征,在DNA和氨基酸水平上与‘黑比诺’VvWRKY53有5处差异,这5处氨基酸差异可能造成了其功能的差异;‘刺葡萄0943’和‘黑比诺’中的WRKY53基因启动子受葡萄白腐病菌和水杨酸诱导后表达量增加,且VdWRKY53基因表达量和趋势不同于‘黑比诺’VvWRKY53。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表明,在‘刺葡萄0943’抗病途径中VdWRKY53转录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7.
分别于2012—2013、2013—2014年度越冬期候鸟越冬前(10月份)与越冬后(4月份)采用样方法调查沙湖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分析不同水位条件的2个年度鄱阳湖碟形子湖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其对食块茎水鸟食物贡献的差异性,探讨越冬水鸟取食与水位变化对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2种沉水植物的冬芽同域分布。2013年10月2种植物冬芽的密度与生物量均显著低于2012年同期,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水位年际间变化剧烈,并对水质有显著影响: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丰水期(4—9月)沙湖与主湖区连通的时间和日平均水深显著减小,但水体浊度显著增加,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发育。2012—2013年度越冬水鸟迁出后2种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下降,而2013—2014年度越冬期水鸟迁出后与迁入前相比两种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很可能与食块茎水鸟的取食活动和高水位对食物可利用性的负面影响有密切关系。湖泊剧烈的水位变化导致越冬水鸟的食源具有年际波动的特征,而食块茎水鸟对鄱阳湖子湖的食物利用率受越冬季冬芽丰富度和食物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对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沉水植被恢复、越冬水鸟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3种甘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红 《植物研究》2006,26(5):560-562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3种荒漠植物的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分别为:刺果甘草(G.pallidiflara)k(2n)=2x=16=4M+8m+4sm,光果甘草(G.glabra)k(2n)=2x=16=10M+6m,胀果某草(G.inflata)k(2n)=2x=16=6M+6m+4sm。  相似文献   
69.
彭露  严盈  万方浩  王进军 《昆虫知识》2010,47(5):1017-1020
以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为材料,介绍了一种微型刺吸式昆虫唾液酶鉴定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饲养、唾液收集、唾液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鉴定与活性分析。结果显示,B型烟粉虱在特异性嗜好寄主甘蓝上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比活力分别为嗜好寄主番茄上的1.54和1.65倍。该方法操作简捷,鉴定结果直观清晰,酶活测定灵敏,适合于其他微型刺吸式昆虫如蚜虫、木虱等的唾液酶研究。  相似文献   
70.
单环刺螠纤溶酶UFE-Ⅰ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最适反应pH为7.0;Mg2+、Mn2+和Fe2+是该纤溶酶的强激活剂;Fe3+、Cu2+、Ag+、Hg+和Pb2+对该纤溶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BTI和PMSF,完全抑制UFE-Ⅰ,说明该酶为丝氨酸蛋白酶;糜蛋白酶抑制剂部分抑制UFE-Ⅰ,亮抑酶肽、抑蛋白酶肽、苯甲脒较弱的抑制UFE-Ⅰ.与蚓激酶类似,UFE-Ⅰ不仅具有直接的纤溶活力更具有纤溶酶原激活活力(84.0%),另外分别将蚓激酶原料与该酶加入到家兔血栓块中,37 ℃孵育3 h,结果表明该酶具有比蚓激酶更为强大的溶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