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37,钻孔减压治疗)和B组(n=43,钻孔减压联合ESW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9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3、6、9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这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肌力3级者少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肌力4级者多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采用钻孔减压术,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置入法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患者采取平卧位,保持头部、颈项、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置入胃管之前,先清理口、鼻、气管内分泌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硅胶胃管。操作者量好胃管置入长度后,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胃管,左手托住胃管后端,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鼻中隔缓慢插入到合适距离,固定胃管。胃管末端连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到胃内。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此种方法。24例病例中,一次性操作成功18例(占75.0%),4例(占16.7%)病例应用此法两次后成功置入胃管,2例(占8.3%)患者应用传统昏迷病人胃插管术三次均未获成功,改用此法后一次即成功。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早期伤口切开的五步蛇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2例已行早期伤口切开(观察组)及35例未行早期伤口切开(对照组)的五步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比较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的肿胀及溃疡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早期伤口切开常引起伤口严重出血,血红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伤口切开将加重五步蛇伤患者的出血,但对伤口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五步蛇伤患者在使用足量抗蛇毒血清且凝血功能正常后或可行小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排毒,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采用肌电图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患侧手共39侧)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并接受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肌电图检查,应用正中神经传导检查和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腕部正中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3%)、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6%)较手术前(72%、74%)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波幅(7.40±5.05)较手术前(4.86±3.60)显著降低(P0.001),拇短展肌静息状态下失神经电位的异常率(69%)、重收缩时募集电位异常率(13%)均较手术前(85%、26%)明显下降(P0.05)。患者手术前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管切开减压术可解除正中神经卡压状态,明显恢复正中神经功能,增强拇短展肌肌力,临床治疗效果好。肌电图检查可为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羟考酮麻醉,研究组予以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动过缓、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发生,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9.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预处理手段(烘箱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及减压内部沸腾法中各因素(真空度、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对壶瓶枣多糖及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原料枣粉的色差和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无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枣粉色差小、多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综合考虑,选用真空冷冻干燥作为原料预处理手段;减压内部沸腾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30 min,此时外界温度为71℃,真空度为80 kPa,此条件下多糖及蛋白质得率分别为26.05 mg/g和2.14 mg/g;与传统热浸提相比,有效物质多糖得率提高了16.66%。  相似文献   
50.
减压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软化的生理控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串枝红杏为试材,研究了减压处理对高湿、(0±0.5)℃条件下采后杏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探讨了减压处理抑制杏果实软化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减压和常压处理的果实硬度均逐渐下降,但同期减压处理硬度始终较高且下降的幅度小,而它们的水溶性果胶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同期减压处理值越低增加的幅度越小;减压处理的呼吸强度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峰值低且出现迟;2种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出现峰值时间相同,但对照的峰值和升降幅度更大;常压和减压处理冷害程度不断加重,腐烂果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大,但减压处理均明显低于同期常压处理。研究发现,减压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杏果实的呼吸强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维持果肉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延缓杏果实软化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