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枯草杆菌芽孢呈递技术制备表达SARS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重组芽孢。方法:将枯草杆菌 CotB 基因构建到基因组整合质粒pDG1664中,再将 RBD 基因连接到 CotB 基因的下游,构建成重组质粒pDG1664-CotB-RBD,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PY-79枯草杆菌基因组中;利用红霉素抗性筛选重组菌并进行PCR和DNA测序鉴定,Western印迹鉴定重组菌芽孢表面RBD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表达RBD的重组芽孢以口服方式免疫小鼠,通过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芽孢的免疫原性。结果:制备出枯草杆菌基因组整合了RBD抗原基因的重组菌株RS1931,形成的重组芽孢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62×103的CotB-RBD融合蛋白;重组芽孢免疫的小鼠血清RBD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在末次免疫后2周可达1∶10880,重组芽孢初免后18周的小鼠脾细胞中IFN-γ+CD4^+、IL-4+CD4^+和IFN-γ+CD8^+T细胞比例上调,表明重组芽孢经口服免疫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针对SARS冠状病毒S蛋白RBD建立了枯草杆菌芽孢呈递技术方法,制备出在枯草杆菌芽孢表面稳定表达外源RBD蛋白的重组株,获得的重组芽孢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开发芽孢呈递型SARS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肌电图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患侧手共39侧)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并接受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肌电图检查,应用正中神经传导检查和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腕部正中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3%)、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6%)较手术前(72%、74%)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波幅(7.40±5.05)较手术前(4.86±3.60)显著降低(P0.001),拇短展肌静息状态下失神经电位的异常率(69%)、重收缩时募集电位异常率(13%)均较手术前(85%、26%)明显下降(P0.05)。患者手术前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管切开减压术可解除正中神经卡压状态,明显恢复正中神经功能,增强拇短展肌肌力,临床治疗效果好。肌电图检查可为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广伟  张珍珍  高焕 《遗传》2021,(2):134-141
两侧对称动物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研究是发育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文昌鱼(amphioxus)由于其特殊的进化地位以及与脊椎动物相似的胚胎发育模式和身体构筑方式,是研究动物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的理想模式物种。近年来随着文昌鱼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高效显微注射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在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文昌鱼胚胎左右不对称发育特点出发,总结了近期文昌鱼左右体轴建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文昌鱼左右体轴调控网络图:纤毛运动导致Hh蛋白在文昌鱼中不对称分布(L相似文献   
4.
单克隆抗体因具有分子量小、毒副作用低、靶向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用药的主要方式。CD33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同时也是唾液酸依赖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的成员,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D33分子特异表达于白血病细胞表面而在造血干细胞中不表达,因而成为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以CD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主要有CMA676、HUMl95、AVE9633、WM537LHIM3-4等,目前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该实验室也在进行抗CD33全人源抗体的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CD33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并构建免疫毒素和抗体偶联药物以研究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该文针对CD33分子及其抗体偶联药物的现状及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及霞多丽(Chardonnay)为试材,采用in silico克隆和分子克隆相结合的策略,从果实中克隆到分支酸合成酶基因,命名为VvCS。该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1312bp,编码436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46.9kD,等电点为7.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vCS的DNA全长7117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定位于葡萄的第13号染色体上。VvCS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来源的分支酸合成酶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75%左右;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vCS在葡萄果实、茎、叶和叶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与盛花后5周的果实相比,盛花后11周果实各部位中VvCS表达丰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针刺+依达拉奉)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后1d,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取视网膜组织,测定各组MDA含量及T-SOD、GSH-Px、CAT活性的变化.结果:①ERG a、b波振幅相对恢复率:联合组、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相比,a、b波振幅相对恢复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针刺组和依达拉奉组相比,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P<0.05).②MDA含量及T-SOD、GSH-Px、CAT活性:联合组、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相比,MDA显著降低,SOD、GSH-Px、CAT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作用显著优于针剌组或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依达拉奉具有干预自由基代谢作用,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对视网膜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对浙江大罗山一个薤白种群的13个个体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并对探讨七倍体薤白的可能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大罗山薤白种群为混倍种群,其中3个个体为七倍体,染色体组型是2n=7x=46m(2SAT)+10sm(2SAT),核型为2B型;10个个体为四倍体,染色体组型是2n=4x=26m(1SAT)+6sm(1SAT),核型为2B型。薤白种群的混倍性和七倍体均为首次报道。(2)对七倍体薤白的成因分析认为,七倍体是通过三倍体和四倍体未减数配子结合产生;随体染色体数目并不与植株的倍性相对应,而且并不都是出现于同源染色体上;薤白种内倍性增大与其物种进化的趋势一致,即倍性越大,种群越进化。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大肠杆菌荧光报告菌株,本研究通过对检测元件模式和荧光蛋白的筛选后,以蓝色荧光蛋白mTagBFP2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使用双启动子模式,构建融合报告载体Pmer::merR-m-Pmer::mTagBFP2-pMD19-T。然后将报告载体转化至E.coli MC4100菌中,构建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微生物传感器,并对此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了最佳培养基、起始诱导浓度和时间、最适检测范围等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此微生物传感器检测镉离子背景信号低,选定起始菌液浓度为OD600=0.1,于IHMM培养基中诱导2 h为最佳检测条件,检测镉离子线性浓度范围为0.1-75μmol/L,并且只对Cd2+响应,特异性较高。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生物传感器,为重金属微生物传感器的优化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用方案。  相似文献   
9.
紫外照射对葡萄果实莽草酸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花后11周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为试材,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6种剂量的UV-A、UV-B和UV-C照射对莽草酸途径及后分支酸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对紫外诱导的响应不同步,且有照射剂量的依赖性。一定剂量的紫外照射可显著地诱导莽草酸途径的大部分基因和后分支酸途径的VvCM-1、VvCM-2和VvAS的表达;高于或低于该剂量,表达量明显降低。不同基因对紫外诱导的响应也存在差异:3种类型紫外线对莽草酸途径入口酶的两个同源基因VvDAHPS-1和VvDAHPS-2的诱导效应均最为显著。随紫外波长减小,这两个基因受诱导表达的量有所下降。VvSK和VvCS的表达只受1.2kJ·m^-2UV-A的诱导,而不受UV-B和UV-C照射的影响,在后分支酸途径中紫外对VvCM-1表达的诱导作用明显大于VvCM-2和VvAS。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其资源有限,因此对其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α-L-鼠李糖苷酶辅助提取铁皮石斛多糖,通过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加酶量三个因素进行优化,提高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结果显示,在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1 h、加酶量为2.5%时,多糖提取率为38.4%,而不加酶处理多糖提取率仅为21.7%,酶法处理大大增加了铁皮石斛的多糖提取率。同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分析比较α-L-鼠李糖苷酶对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的影响;GC-MS分析表明,铁皮石斛加酶处理前后共发现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己醛、1-辛烯-3-醇、异薄荷醇和3-辛烯-2-酮,并且醛类化合物在加酶处理前后的样品中相对含量均最高,且加酶处理后产生6种新的挥发性成分。该研究结果表明α-L-鼠李糖苷酶的使用可显著增加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并为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