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p38MAPK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对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48只永久凝闭双侧椎动脉的Wistar大鼠分为8组(n=6):sham组、LIP组、脑缺血损伤组、LIP+脑缺血损伤组、双蒸水+LIP+脑缺血损伤组、p38MAPKAs-ODN组和p38MAPKAs-ODN+LIP+脑缺血损伤组,p38MAPKAs-ODN的剂量又分为5nmol/5μl和10nmol/5μl。所有动物均在sham手术后或末次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天断头取脑,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情况。结果:sham组和LIP组均未见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与sham、LIP组相比,脑缺血损伤组出现了明显的DND,表现为组织学分级(HG)升高和锥体神经元密度(ND)下降(P0.05)。LIP可显著抑制脑缺血损伤引起的DND。与LIP+脑缺血损伤组相比,p38MAPKAs-ODN+LIP+脑缺血损伤组出现了显著的DND,表现为HG升高、ND降低(P0.05),且此种变化与p38MAPKAs-ODN的注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38MAPKAs-ODN可阻断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进一步证实了p38MAPK表达上调参与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筛选获得的内毒素结合肽模拟肽进行体外拈抗内毒素活性鉴定。方法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化学合成内毒素结合肽模拟肽P11,并进行拮抗内毒素活性和细胞毒性测定。结果亲和ELISA检测显示P11与LPS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周期显示P11对人U937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检测显示P1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FITC—LPS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结合。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显示10μg/mlP11可显著抑制LPS诱导PBMC和U937细胞TNF—α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结论体外活性鉴定结果表明化学合成的模拟肽P11可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3.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对内毒素性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组分对大鼠内毒素(LPS)性心肌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PCA组和PCA LPS组,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相应时点记录HR、LVSP、LVEDP、LVDP、 dp/dtmax、-dp/dtmax的变化,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PCA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心功能改变并抑制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的升高(P<0.01)。结论PCA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改善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清内TNF-α的来源及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30),于建模3h、6h、12h、24h、48h、72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肝、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30)。结果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NF-α的增高在3h(P〈0.01)、6h(P〈0.05)有统计学差异;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h、6h、12h(均为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AHF模型;TNF-α在此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肺脏可能是血清内TNF-α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5.
小剂量脂多糖气管内滴注制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一种轻型ALI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的观察手段。方法给予45只SD大鼠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 mL/kg(LPS 200μg/mL),观察4、12、24及48 h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改变;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数、白蛋白等。结果在观察时间内实验动物均存活。LPS给予后实验组病理检查发现①肺间质水肿;②肺泡腔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和红细胞渗出;③肺泡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以LPS给予后4~12 h为最严重。BALF中PMN及白蛋白明显增加。结论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 mL/kg(LPS200μg/mL)成功地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不同Zn(Ⅱ)浓度对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 sp.JR-142生理活性,尤其是反硝化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筛选一株好氧反硝化菌,优化了最佳活性条件;分析了不同Zn(Ⅱ)浓度对生长曲线和反硝化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明晰了不同Zn(Ⅱ)浓度条件下,细胞特征活性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活性同关键酶的编码基因napA和nirS的相对表达量之间的规律。【结果】获得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命名为JR-142,经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在以琥珀酸钠为碳源,C/N为6,pH为7.0,温度30℃,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好氧反硝化活性最高。结果表明当Zn(Ⅱ)浓度为3.25 mg/L时,对菌株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速率有促进作用;当Zn(Ⅱ)浓度为52 mg/L以上浓度时,菌株的生长及反硝化速率均受到抑制。酶活及关键基因napA、nir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及JR+0.05处理组的硝酸盐还原酶N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均高于JR+0.8处理组,在24 h时,JR+0.05 Zn(Ⅱ)处理组中,细胞的关键好氧反硝化基因napA及nirS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说明3.25 mg/L Zn(Ⅱ)可以促进好氧反硝化过程,而在24 h及32 h时对照组及JR+0.05处理组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远高于JR+0.8处理组,也说明52 mg/L Zn(Ⅱ)则会对反应产生抑制。【结论】探究并系统分析了不同Zn(Ⅱ)浓度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JR-142生长繁殖以及和在重金属锌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影响好氧反硝化生理活性的影响,为后续硝酸盐-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提供了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57.
酸铝胁迫是限制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了我国酸性土壤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植物抵御酸铝胁迫的形式复杂多样,如分泌有机酸、提高根际pH、分泌黏液、细胞壁对Al3+的固定、有机酸对细胞溶质中Al3+的螯合与液泡区隔化等。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生理特征分析,缺乏深入的分子生物学解析。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植物适应酸铝胁迫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酸铝胁迫对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植物适应酸铝胁迫最主要的两种生理机制(Al排除机制、Al耐受机制)以及分子水平上调控相关耐铝基因进行了综述。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深入揭示植物适应酸铝胁迫的机理以及挖掘适于酸土生长的优质作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尿内毒素定量检测与培养结果的一致性,及对于快速诊断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泌尿道感染的价值。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定量检测240份尿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常规尿培养和鉴定,SPSS 16.0分析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培养结果之间内毒素检测结果差异的显著性,Kappa值评价内毒素检测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菌生长的尿液标本,与革兰阳性菌或真菌生长及培养2 d无菌生长的标本内毒素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8,t=12.00,均为P0.001);革兰阳性菌或真菌生长的尿液标本与培养2 d无菌生长的标本内毒素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183)。结论尿内毒素定量检测对于快速诊断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泌尿道感染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艾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将艾迪注射液稀释至1/6后可消除干扰因素,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检测艾迪注射液中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及部分肠外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添加酪酸梭菌活菌散。观察2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防治喂养不耐受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减少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呕吐、胃潴留、腹胀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期的生长发育,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