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目的为了研究透明颤菌在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东北寒带地区透明颤菌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透明颤菌的分离采用培养基(PYA)富集培养与形态观察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光扫描与CO差示光谱确定透明颤菌的生理生化性质。结果研究分离的透明颤菌在蛋白胨0.4%,酵母0.6%,NaAc 0.02%,pH7.8,34℃,150 r/min时可获得较大生长速率,NaAc浓度为1%,pH7.5-8.0时菌体生长最快。透明颤菌在稳定期血红素含量约为每克湿菌中11 nmol,样品在5000 r/min离心后出现血红蛋白的吸收峰。结论分离培养出寒带地区生长的透明颤菌,并确定了其理化性质,为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应用透明颤菌奠定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两侧劳宫穴(PC8)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劳宫穴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两侧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人体两侧劳宫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在辐射峰处两侧劳宫穴红外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两侧劳宫穴辐射强度差值和冠心病患者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劳宫穴的红外辐射不能灵敏地反应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无刺激性探测和分析为经穴特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3.
激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激光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中的一个最新进展是将激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内部品质和安全性检测。本文介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几种激光技术,包括应用激光的吸收与反射技术来检测农产品糖酸度、质地、PH值、成熟度、干物质等;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来检测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叶绿素、成熟度;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来检测农产品水果损伤、农药残留。对农产品激光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44.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 是从线虫到人的所有生物中非常保守的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结合蛋白,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PICK1及其截短的 N-PDZ(1~110 残基)和 BAR-C(128~416残基)重组蛋白,结合变性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分子排阻层析,表明溶液中的PICK1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利用荧光光谱分析PICK1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0.02 mol/L Hepes, pH 7.2,随着2种金属离子的不断滴加,PICK1在338 nm 处的最大荧光强度逐渐降低,PICK1与Ca2+结合常数为Ka1=(2.34±0.20)×10.6 L/mol-1,Ka2=(7.75±0.62)×10.5 L/mol-1,而Mg2+结合常数为Ka=(5.00±0.40)×10.6 L/mol-1.另外,对PICK1的N端区域N-PDZ和C端区域BAR-C的重组片段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结合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Ca2+既能与PICK1的N 端N-PDZ结合,又可与C端BARC结合,而Mg2+只结合在PICK1的N-PDZ区域.比较Ca2+或Mg2+对PICK1结合脂质的影响,显示Ca2+能明显增强蛋白和脂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945.
The effects of modifying the carbohydrate chain and amino acids on the conformation and activity of 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 lectin (MDL) were studied by hemagglutination,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analysis. The modification of tryptophan residues led to a compete loss of h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mannose was able to prevent this loss of activ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wo tryptophan residues are involved in the carbohydrate-binding site. Modifications of the carboxyl group residues produced an 80% loss of activity, but the presence of mannose protected against the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rboxyl groups of aspartic and glutamic acids are involved in the carbohydrate-binding site of the lectin. However, oxidation of the carbohydrate chai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histidine and arginine residues did not affect the h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of MDL. Fluorescence studies of MDL indicate that tryptophan residues are present in a relatively hydrophobic region, and the binding of mannose to MDL could quench tryptophan fluorescence without any change in λmax. The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showed that all of these modifications affected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MDL molecule to different extents, except the modification of arginine residue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howed that acrylamide and iodoacetic acids are able to quench 77% and 98% of the fluorescence of tryptophan in MDL, respectively. However, KI produced a barely perceptible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of MDL, eve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 was 0.15M. This demonstrates that most of tryptophan residues are located in relatively hydrophobic or negatively charged areas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MDL molecule.  相似文献   
946.
为建立基于高光谱的苎麻叶片含水量估测模型,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集了360个苎麻叶片高光谱数据和相应的叶片含水量。用高杠杆值排除异常样本,用浓度梯度法划分样本集。采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并比较各预处理方法的PLSR(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模型效果,其中OSC(orthonormal signalcorrection)预处理方法最佳,预测集R^2=0. 8503,RMSEp=0. 0235。为了减少变量个数,通过OSC_PLSR模型的回归系数RC(regression coefficient)选择特征波段EB(effective bands)作为输入变量。随后,为了进一步降低计算量,本研究提出的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在基于RCEB建立的PLSR模型中,再次提取RC特征波长EW(effective wavelength)。由建模结果可知:与全波段相比,2种特征提取方法的变量个数均大幅减少(全波段为2 031个,RCEB为508个,RCEB_EW为16个); RCEB_PLS模型预测集指标最佳(R^2=0. 8546,RMSEp=0. 0232);与RCEB_PLS模型相比,RCEB_EW_PLSR模型预测集指标略低(R^2=0. 8499,RMSEp=0. 0234),但这种方法变量个数最少,因此综合评价效果最优。研究探讨了叶片高光谱与含水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基于高光谱的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对作物栽培中水分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诊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7.
气候变化下,不同生态策略的树种对环境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能力,影响其叶片淋溶产生的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通过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生态策略树种叶片DOM数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差异,评估不同数量和结构特征DOM输入到土壤对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树种鲜叶进行浸提,其中竞争型(Competitive,C)和忍耐型(Stress-tolerant,S)各3种(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黄绒润楠(Machilus grijsii),黄牛奶树(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Lour.)),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通过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表征DOM的数量特征,通过紫外吸收值(Special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SUVA),腐殖化指标(Humification index,HIX)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等光谱指标表征DOM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策略树种的叶浸提液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无显著差异,但是C策略树种浸提液中可溶性有机氮浓度大于S策略的DON浓度。此外,S策略的芳香化指数(Aromatic index,AI)和腐殖化指数(HIX)均高于C策略。C策略树种的发射荧光强度也高于S策略,说明C策略树种DOM腐殖化程度较低,易分解物质含量高;S策略难分解物质多,腐殖化程度较高。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树种叶浸提的DOM存在相似的吸收峰,其中以H键键合的—OH伸缩振动最强且C策略树种结果相对简单,验证了荧光光谱的结果。总体而言,与C策略相比,S策略树种叶片浸提的DOM结构更复杂,养分含量更高。这可能是因为,S策略树种对环境变化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由于其DOM结构相对复杂,输入土壤后减缓土壤碳周转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S策略树种可能有利于土壤碳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8.
羟丙基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用环氧丙烷对壳聚糖进行了化学改性。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氢氧化钠和异丙醇重量比为1:1:16,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 h时,其产物有良好的水溶性,并用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其反应主要发生在-NH_2基团上。  相似文献   
949.
藻胆体核心的分离和光谱研究李凤平路荣昭顾天青高士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ISOLATIONANDSPECTROSCOPICSTUDIESOFPHYCOBILISOMECORELiFeng-pingLuRong-zhaoGuTia...  相似文献   
950.
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植物数据管理系统(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DATABASEMANAGEMENTSYSTEMOFINTRODUCEDANDCULTIVATEDPLANTSINSOUTHCHINABOTANICALGARDENLaiZhimin(BotanicalGardenOf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cSinica,Guangzhou510520)1前言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对植物园引种栽培植物数据和资料进行管理,是提高植物园管理水平,协助进行科研、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亦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西方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就已建立起由计算机管理的植物档案,到80年代已经形成网络结构;80年代后国内若干单位也相继利用Lotusl-2-3、MS-DOS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