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7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4116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是一种与行为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相关的神经精神疾病,也定义为酗酒和酒精依赖。由于AU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行为标准的判断,诊断具有复杂性,难以建立包含所有AUD特征的动物模型。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将AUD模型分为强迫给药模型和自身给药模型,比较了两种模型所包含的酒精唯一饮用方法、酒精灌胃方法、酒精流食方法、慢性间歇性酒精蒸气暴露方法、两瓶选择方法、操作性自身给药方法的优缺点,从表观效度、预测效度和结构效度三方面对造模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AUD研究者在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2.
苏敏  郑童  孙艳辉 《生态科学》2023,42(1):181-186
依据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文章构建了食饵感染疾病的一类捕食-食饵系统,并从特征调节的食饵偏好、寄生导致的宿主繁殖率下降以及捕食者对食饵资源的转换等方面研究种群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空间传播动态与生物控制的影响。其中,文章采用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以及规则格子等四种空间网络结构来明确网络异质性对疾病空间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特征调节的捕食种群对食饵偏好的改变以及对食饵资源的转换行为显著影响了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不同网络结构下,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捕食者对疾病的生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寄生调节的宿主生长率对疾病的传播和捕食者数量产生较为微弱的影响。另外,空间网络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疾病的流行率也产生显著影响,网络结构异质性的增加将不利于局部感染作用的发生,从而抑制疾病的空间传播。最后,斑块发生率的模拟结果揭示,虽然网络节点的度越高越有利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发生,但是已感染食饵为了权衡感染与捕食风险的正负作用,其斑块发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总之,种群的行为与网络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均可作为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3.
<正>人体的健康状况不仅取决于自身的遗传因素,还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的作用密切相关。正常微生物群是人体生理性组成部分。人体携带与其自身细胞相当(1∶1)的微生物细胞,这些细胞参与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如消化、吸收、代谢、免疫、酶活性以及内分泌等,在微生态平衡时,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保健作用[1]。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18只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4),实验组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转染68周后采样。通过qPCR方法检测肝中HBV DNA及HBV cccDNA,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用一代测序法检测HBeAg+/HBsAg-及HBeAg-/HBsAg+组织DNA基因测序,生化分析ALT和AST,HE染色、天狼星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组中,100%的小鼠HBV-DNA拷贝数高于1000 copies/mL;小鼠肝组织ccc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9%的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呈阳性;60%的小鼠肝HBsAg呈阳性和26.7%的小鼠肝HBcAg呈阳性;HBeAg-/HBsAg+...  相似文献   
95.
以雌激素含量明确的避孕药物作诱导剂观察了其对离乳Wistsar大鼠性成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给予避孕药后体重、乳腺、阴门、阴道上皮细胞、卵巢、子宫均发生类似人体假性性早熟变化,而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6.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常引起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血样下痢或突然死亡,严重损害养猪业。猪群感染该菌在肠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较少。因该菌胞内寄生,基于细菌不同感染阶段动物免疫应答特点,检测方法会有所侧重。本文重点阐述了胞内劳森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电活性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胞外电子传递功能,在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污染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在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参与直接电子传递途径,还参与电子媒介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功能不仅对地球环境中铁、锰、碳等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还应用于能源生产、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电活性微生物的2个模式菌属(希瓦氏菌属和地杆菌属)为例,综述了电活性微生物将电子由胞内转移至胞外的方式和途径,详细阐述了细胞色素c在该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细胞色素c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并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高等植物中焦磷酸:果糖—6—磷酸 1—磷酸转移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近年来PFP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从激活剂、酶型转化和酶蛋白的表达等方面探讨该酶活性的调控,简要地论述了PFP在高等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9.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100.
蒸散发过程决定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北京市实验绿色屋顶气象和蒸散发连续监测数据,构建并验证绿色屋顶水文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蒸散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较准确模拟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率定和检验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6385和0.6014,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91和0.6168;(2)基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从半干旱区(兰州)、半湿润区(北京)到湿润区(武汉和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3)增加基质厚度可提升绿色屋顶最大雨水滞留能力,进而增加绿色屋顶实际蒸散发量,但基质厚度对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的影响存在阈值,在兰州、北京、武汉和广州,当基质厚度分别超过10 cm、17 cm、24 cm和25 cm时,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变化不再明显。此外,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也存在阈值,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的阈值依次高于武汉、北京和兰州。本研究有望为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