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田野小家鼠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关于种群特征的研究,当首推夏武平等(1982)对长爪沙鼠的种群动态及其调节的研究,国内对种群特征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研尚不多见,而该工作对动物种群动态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小家鼠(Mus musculus L.)的种群特征包括诸多方面,如性比、年龄结构、胎数、怀孕率和身体大小等,它们的变化均与一定的种群数量相联系,今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作一些新的探求。  相似文献   
62.
温度与聚群对三种仔兽热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兽出生以前,是在相对稳定而安全的母兽子宫内生活的,出生以后,兽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温度即起了根本的变化。新生兽是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兽在新环境中的生活能力怎样?环境温度与食物条件对新生兽的存活率、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如何?环境温度和聚群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怎样?这是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尤其是毛皮动物饲养业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3.
加州鲈鱼仔幼鱼口器结构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龙  郑柏年 《生态学报》1993,13(3):283-286
加州鲈鱼,又名大嘴黑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ntrarchidae)。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现广泛分布于欧美等地。它为肉食性凶猛鱼类,肉质鲜美;且具有生长快、耐低温、抗病力强和易捕捞等优点。1983年我国深圳首次引进此种鱼类,此后在各地逐步推广养殖。有关加州鲈鱼的生长、生态及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幼鱼口器结构及食性方面的研究不多,仅见Parmley,D.等研究该属佛罗里达黑鲈幼鱼食性的报道。为更好地促进其苗种培育,作者于1991年4—5月进行了有关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屏障设施下裸小鼠繁殖生产时,在不同时间段剔除杂合鼠对纯合裸鼠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5窝头胎生BALB/c-nu新生裸小鼠按剔除杂合鼠的时间不同分成五组,以24h剔除组为对照比较纯合裸鼠生长发育及死亡率、离乳率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重增长等。结果剔除组生长发育及死亡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性,其中14d剔除组和21d剔除组差异极显著。结论剔除杂合鼠的时间对纯合裸鼠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的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SPF级裸鼠生长发育要求,生产繁殖出合格的实验用裸小鼠,剔除全部杂合鼠的最佳时间应该在新生鼠出生24h内,超过3d则会极大地影响纯合裸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5.
海水鱼类共附生细菌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敬宾  胡超群 《生态学报》2010,30(10):2722-2734
与海水鱼类处于共生、共栖、寄生或附生关系的细菌群落,称之为海水鱼类共附生细菌群落。这类细菌群落生活在海水鱼体表(皮肤、鳃)以及体内(消化道和血液、肌肉、肝脏、肾脏等内部组织器官),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宿主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并且对于宿主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对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中的致病微生物缺乏有效控制措施,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养殖产业经受着相当严重的疾病问题。因而,生态健康养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微生物生态调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目前相关的基础微生物生态学资料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国内作为微生物生态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微生物病害发生有着直接关系的大多数海水养殖鱼类的共附生细菌群落研究资料相当缺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海水养殖鱼类共附生细菌群落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下,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宿主海水鱼类种类、共附生细菌群落类别、共附生细菌群落的影响因素、共附生细菌群落对宿主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海水鱼类共附生细菌群落的研究进展,并对此类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眼斑双锯鱼仔稚鱼发育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对孵化后眼斑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眼斑双锯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1日龄为眼斑双锯鱼、稚鱼的区分时期, 结果表明, 眼斑双锯鱼、稚鱼的感觉、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 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 吻长、眼间距、口宽和头高在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 吻至鳃裂前缘长和眼径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 鱼期体高、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厚均为正异速生长, 仅头长为负异速生长; 在游泳器官中, 鱼期眼斑双锯鱼尾鳍、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眼斑双锯鱼头部、躯干及游泳等各器官均为负异速生长。眼斑双锯鱼这些关键器官的异速发育, 对适应环境因子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7.
室内饲养条件下,测量了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体重,并探讨了胎数(分别为1只、2只、3只和4只)及父本缺失(母鼠单独抚育)对幼体重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出生后第一周体重的瞬时生长率最高,此后逐步下降;出生后28~35 d,体重增益最大(P<0.05).出生后7 d,不同胎数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但至断乳时(出生后21 d),胎数为2只的幼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其它胎数的平均体重(P<0.05).与双亲抚育相比,母鼠单独抚育的幼在断乳时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哺乳期内棕色田鼠幼的体重发育与胎数有关.由于棕色田鼠是单配制,双亲育幼,父本雄鼠的缺失减少了亲本投资,影响了幼的身体发育.  相似文献   
68.
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对有效微卫星引物对大连群体菲律宾蛤连续4个选育世代(F1、F2、F3、F4)的14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获12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6个不等,其大小在101-273 bp之间;各个世代平均等位基因数在3.75-4.58,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3391-0.3860之间。从F-检验结果上看,所有世代内有2个位点遗传分化较弱,8个位点遗传分化中等,2个位点遗传分化较大;配对比较Fst值(0.05-0.15)表明4个世代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中等。Fis值表明有2个世代位点杂合度处于过剩状态;但对连续4个世代而言,每个世代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随着世代连续选育的进行,Nei氏遗传相似性逐渐减小(0.8203-0.8107-0.8031);遗传距离逐渐增大(0.1918-0.2099-0.2129);不同世代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873-0.8685,遗传距离为0.141-0.2391。4个世代平均PIC值为0.5055,表明选育后代遗传多样性较好,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进行上选。  相似文献   
69.
庄河海域菲律宾蛤仔底播增殖区自身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和封闭式代谢瓶,周年现场研究了庄河海域菲律宾蛤的生物沉积速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结果表明:菲律宾蛤的生物沉积速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物沉积速率为0.15~1.47 g·ind-1·d-1(年均0.61 g·ind-1·d-1);其排氨率及排磷率分别为0.02~0.40 mg·ind-1·d-1(年均0.17 mg·ind-1·d-1)和0.01~0.39 mg·ind-1·d-1(年均0.13 mg·ind-1·d-1).根据以上结果,估算庄河海域底播增殖菲律宾蛤每年产生的生物沉积物达到5.46×107t(干质量),折合有机物9.07×106t、有机碳1.00x106t和有机氮1.18xlO5t;而氨氮和磷酸盐分别为1.49x104t和1.15x104t.表明浅海高密度、规模化菲律宾蛤增养殖区自身污染严重,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0.
南滑蜥Scincella reevesii 系温暖气候区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每只繁殖雌蜥产6(3~9)条.雌蜥分娩持续时间为30~ 60 min,蜥在产出时包被卵膜.南滑蜥雌体采取高投入的繁殖策略,平均繁殖投入为0.359,平均窝投人为0.247.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窝数、窝重与雌蜥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幼重与雌蜥体长不相关;窝数与雌蜥的繁殖投入及窝投入均成正相关,与分娩时的能耗投入不相关,与幼投入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