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库网箱中加州鲈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库区一水库内利用诱食剂引诱小型鱼类,为网箱中的加州鲈鱼提供天然饵料,以观测加州鲈鱼的生长情况。通过剪鳍标记方法,把三口网箱中的加州鲈鱼分为六个平行组和一个对照组,平行组的加州鲈鱼掠食被诱食剂引诱进入网箱的小型鱼类,而对照组的则摄食投喂足够数量的小型鱼类。结果表明:(1)平行组和对照组间加州鲈鱼的生长差异不显着;(2)加州鲈鱼的生长是逐渐增大的,生长速率时快时慢,并且呈日趋减缓态势:(3)实验结束时的体重比实验前平均增加了494.1%,平均日增重7.4%;(4)加州鲈鱼的体重与生长时间呈线性关系,生长方程为:W=8.7655+0.7900D(n=81,p=0.0000,r=0.8555);(5)加州鲈鱼的生长质量是不断变化的,似乎遵循瘦-肥-瘦循环生长规律;(6)加州鲈鱼的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0857L3.3335(P=0.0000,r=0.9905).    相似文献   

2.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是我国最重要名优养殖鱼类之一,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近年来,大口黑鲈的养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而病害问题成为制约大口黑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蛙虹彩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影响最大。本文就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病的研究历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病学、感染机制、疾病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基础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我国近岸的咸淡水鱼类,常栖息于河口。肉质鲜嫩,年产量在1,000吨上下,是我国的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有关鲈鱼的吸虫研究,秦素美(1933)在青岛发现双冠冕吸虫Stephanostomum bicoronatum(Stossich,1883)Fuhrmann,1928;林秀敏(1963)在闽江淡水鲈鱼发现海鲫冠冕吸虫Stephanostomum ditrematis(Yamaguti,1939)Manter,1947与等肠属的未定种Isocoelium sP:唐仲璋、唐崇惕(1963)在福州发现冠扇盘牛首吸虫Rhipidocotyle cornatum Tang et Tang,1963。在海产鲈鱼体内,未发现这些种类。在日本报道以鲈鱼为宿主的有Opecoelus lateolabracis Yamaguti,1958;Isocodium mediolecithale Ozaki,1927;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玛曲渔场几种裂腹鱼类消化道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比较,并对其结构与食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这几种裂腹鱼类消化道的大体形态同林浩然(1962)报道的鲤科鱼类者一致,但显微结构差异甚大。与Mohsin(1961)报道的G.giurus鱼的显微结构相似。(2)各种硬骨鱼类分泌粘液的细胞组成不同,这种组成与食性有关。食道上皮除复层鳞形上皮外,还有复层柱状上皮。食道肌层的纤维走向与肠部者相反。(3)鱼类消化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一致,主要表现在口腔、咽、食道和肠的长短方面。肠的显微结构,几乎没有对特有食性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白鹡鸰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白鹡鸰(Motacilla alba)繁殖,育雏、雏鸟生长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三年的连续观察,发现白鹡鸰于当年或翌年均有利用旧巢的习性。育雏期完全以动物为食,其中85%是昆虫。  相似文献   

6.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鱼类资源及其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世界上最少研究的地区之一。通过多次零星的鱼类调查(1973-1986)和1990年5至8月间对本区进行的全面水生生物和鱼类考察。本文首次报道其有关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种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问题。诸如浮游动、植物的水平分布、优势和群和生物量及鱼类食性、年龄、生长、繁殖等。  相似文献   

7.
黄桑鱼的核型研究1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俊宝  范兆廷  王国瑞 《遗传》1983,5(2):23-24
黄桑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属脆科 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及黑 龙江诸流域。它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嫩味 美等特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关于 黄桑鱼的核型,尚未见报道。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七星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鱼类群落现状, 于2014年秋季(11月)和2015年春季(5月)进行底拖网调查。利用生态位测度、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等级聚类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功能群组成及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鱼类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和杂食性6个功能群。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和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是秋季优势功能群, 浮游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和杂食性是春季优势功能群。秋季, 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28-3.84, 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尖头黄鳍牙鱼或(Chrysochir aure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生态位宽度值较高; 春季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36-3.16, 其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和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的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秋季, 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值在0-0.94之间波动; 春季, 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值在0-0.92之间波动。以丰度数据平方根为基础, 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等级聚类分析, 主要鱼类秋季可以分为4组, 而春季可以分为3组。上述结果表明, 保护区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在三峡蓄水后,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合计132种,隶属于17科,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 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 在三峡蓄水后, 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 合计132种, 隶属于17科, 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 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 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 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 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 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 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 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