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MVD治疗)和研究组(n=40,MVD联合P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睡眠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原发性TN,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该研究探讨了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通过体外培养VEC,分别转染KCNQ1OT1过表达载体、miR-223抑制剂或共转染KCNQ1OT1过表达载体与miR-223模拟物后,用1.0 mg/mL LPS干预24 h,然后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中KCNQ1OT1和miR-22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和IL-6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Q1OT1与miR-223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LPS可抑制VEC中KCNQ1OT1的表达,而促进miR-223表达;上调KCNQ1OT1或下调miR-223后均可降低LPS诱导的VEC凋亡率、Bax蛋白及TNF-α、IL-1和IL-6表达(P<0.05),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P<0.05)。KCNQ1OT1靶向负调控miR-223表达,上调miR-223则逆转上调KCNQ1OT1对LPS诱导的VEC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上调KCNQ1OT1抑制LPS诱导的VEC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miR-223有关,KCNQ1OT1/miR-223轴可能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33.
本文旨在探讨趋化因子CCL2在成年大鼠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CMEC)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分离原代大鼠CMEC,用CD31和VIII因子免疫染色鉴定,观察不同时间点基质胶(Matrigel)上CMEC血管形成情况,用real-time 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在血管形成过程中CCL2的表达和分泌情况。结果显示:(1)大鼠原代CMEC分离成功,该细胞具有形成血管能力,成网数和节点数在Matrigel处理后4 h显著增加;(2) CMEC血管形成过程中CCL2和CCR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并且CCL2的分泌量明显增加;(3) CCL2阻断抗体和CCR2拮抗剂均可显著降低CMEC血管形成能力。上述结果提示,大鼠原代CMEC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可分泌CCL2,并且CCL2-CCR2信号通路促进了CMEC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2578 C/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北方地区银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271名正常对照个体(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VEGF-2578 C/A多态位点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VEGF-2578 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80%、25.20%;在正常对照组中,VEGF-2578 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6,59%、23.41%,两组VEGF-2578 C/A多态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2578 C/A的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银屑病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微血管形态变化以及Bcl-2和P53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245例消化不良症状的住院患者,首先用放大内镜观察胃微血管形态,然后根据胃小凹状况分为A、B、C、D、E型,分别检测不同胃小凹分型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结果:浅表性胃炎主要见于A型(57.9%)、B型(49.0%)和c型(20.0%)小凹类型;萎缩性主要见于C型(40.0%)和D型(50.0%);肠上皮化生主要见于C型(32.0%)、D型(35.7%)和E型36.0%);不典型增生多见于D型(10.7%)和E型(34.0%);胃癌仅见于E型(14.0%).不同类型的微血管形态,其Bcl-2和P53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8.0%与62.0%,均显著高于A(5.2%与7.8%)、B(7.8%与11.8%)、C(18.0%与16.0%)、D型(26.8%与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主要发生在D、E型小凹类型;微血管形态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指标,放大内镜可以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一种临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Mdivi-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I/R组、和SI/R+Mdivi-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Fis1水平;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细胞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Drp1,Fis1表达增高,ROS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比较,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凋亡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rp1,Fis1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Mdivi-1可减轻CMECs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5、50、100 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24小时,观察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1、5、10 μmol/L)预处理内皮细胞l小时后加入100μg/ml 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3小时,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ox-LDL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x-LDL(100 μg/mll)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ox-LDL(25 μg/ml)组(P<0.001).而不同浓度ox-LDL处理的细胞内SIRT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ox-LDL(50、100 μg/ml)组SIRT1的表达显著低于ox-LDL(25 μg/ml)组(P<0.05).1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100μg/ml 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0.001),并显著抑制细胞内SIRT1的蛋白表达(P<0.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抵抗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内SIR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人参苷皂Rd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系细胞培养,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d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端粒酶活性以及h TERT表达水平。结果:随着GSRd浓度的升高,U251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出现了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的现象;在经GSRd处理后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对照组和溶媒组类似,而GSRd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中20μg/L组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40μg/L和80μg/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SRd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端粒酶在20、40、80μg/L处理后,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20μg/L、40μg/L和80μg/L的GSRd处理细胞后,相比于对照和溶媒组,h TER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d能够促进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对于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酒精对全身器官均有损害,随着研究的深入,酒精性肺疾病逐渐被人们重视。基于酒精的挥发性和肺脏的丰富血供,酒精可以通过支气管循环从纤毛上皮进入到气道,汽化的酒精还可以沉积回气道随呼气再次被释放,这种重复循环使局部气道上皮细胞持续暴露于高浓度酒精下。酒精在肺脏的代谢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代谢两种途径,氧化代谢产物乙醛可引起氧化应激,并产生大量的ROS和自由离子。酒精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提高血管紧张素II水平,并引起内皮细胞应激。酒精还可降低肺脏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损害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功能。本文将阑述酒精在肺脏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对肺脏的损害,其引起重要的应激反应对肺脏均造成损害,是发生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征等肺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通过酒精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总结最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0.
血管内皮作为血管壁的衬里,参与调节组织器官的局部血流和机体其它生理进程,在维持血管完整性和内环境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内皮细胞对包括重力在内的机械应力刺激极为敏感,重力变化可对其形态和功能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失重/模拟失重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细胞骨架重塑、质膜caveolae重布,使其合成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炎性介质的能力以及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分子变化又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具有精细调控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失重/模拟失重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围绕文献报道中一些尚存争议的观点进行了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