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6篇
  免费   1385篇
  国内免费   395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用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及Temkin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磷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不同模型的统一表达形式,并提出应加强对不同类型湿地中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解吸过程的长期监测和不同环境因子间的交叉效应研究等建议,以深化对动力学模型的认识,从净化机理层面充分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利用酵母回转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IAHI和TRB3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功能相关性。方法将全长形式的TRB3基因和SIAH1基因分别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DBLeu和pPC86中,共转化至MaV203酵母感受态细胞,验证其相互作用,然后分别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和pFLAG—CMV-2中,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通过体内泛素化实验检测SIAH1对TRB3蛋白稳定性及泛素化修饰的影响。结果通过在酵母细胞中的回转实验和HEK293rr细胞中的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TRB3与SIAH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内泛素化实验证实了S1AH1介导了TRB3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结论证实了TRB3与SIAH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SIAH1介导了TRB3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为TRB3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3.
对κ-卡拉胶进行酸降解得到三种卡拉胶低聚糖,并进一步与苯二甲酰基合成制得三种分子量分别为1450、2520和3430的κ-卡拉胶邻苯二甲酰衍生物(LA、LB和LC)。对产物进行IR表征并对其取代度(DS)进行测定,并检测了产物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上述三种κ-卡拉胶邻苯二甲酰衍生物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LC>LA>LB,这可能与衍生物的羟基含量、取代基团的性质以及取代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魔芋神经酰胺进行初步的探索,重点分析了溶剂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对魔芋神经酰胺提取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并且结合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方法对魔芋结合态神经酰胺-鞘磷脂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5.
采用HPLC-ELSD法对桑植株各部位所含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进行了含量测定,使用TSKgel Am-ide-80(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4∶16,6.5 mM醋酸铵),流速为1.00 mL/min,柱温:30℃,线性范围为0.505μg~20.2μg(r=0.9991,n=6),平均回收率为94.95%(n=5),RSD=1.98。测定结果表明,野桑叶、嫩枝和根皮部位的DNJ含量较高,而家桑的叶、枝皮和根皮中含量较高。本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检测桑树资源及类似植物和相关产品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产氢产乙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剩余污泥进行了半连续式厌氧发酵,主要研究了pH值和产甲烷抑制剂2-bromoethanesulphonate(BES)对耦合系统定向产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pH(pH=10.0)和添加BES都能促进A相乙酸的积累,提高乙酸的产率,同时碱性pH比添加BES更有利于污泥的水解.当...  相似文献   
997.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XG-2-8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影响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3个重要的因素为:玉米浆,多肽朊和装液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到其最适条件分别为:玉米浆浓度0.64%,多肽朊浓度1.21%,装液量14.7...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融粘帚霉AS3.3987对葛根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生成的主要产物经分析鉴定是3′-羟基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XDB-C18为色谱柱,甲醇:水(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得在160 r/min、30 ℃的转化条件下,底物加量为400 μg/mL,转化时间为36 h时,3′-羟基葛根素得率...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经过改良的初筛培养基,以p-NPG为底物作为筛子,从葡萄园土壤及葡萄表皮中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茵株,经18S rDNA鉴定为黑曲霉.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对该茵株进行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诱变菌株H68,与原茵株相比,酶活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三孢布拉霉菌提取β-胡萝卜素后产生的结晶脚料中去除脂溶性杂质成分,以回收β-胡萝卜素.考察了萃取过程中温度(25 ℃~55 ℃)、压力(15 MPa~45 MPa)、时间(1.5 h~4.5h)对β-胡萝卜素的回收得率及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 ℃、压力15 MPa、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