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稻幼苗缺硫培养12—15天,叶和根中的乙烯产生量明显降低,缺硫培养时间延长,根的乙烯产生量继续降低,叶的乙烯产生量升高。在缺硫幼苗中供给 SO_4~(2-)和0.1mmol/l 的半胱氨酸,乙烯产生量分别在36和12小时后升高到加硫幼苗的水平。供给0.1mmol/l 蛋氨酸,6小时后的乙烯产生量已高于加硫的幼苗。测定培养13天的幼苗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表明,缺硫幼苗其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2.
荔枝果实在发育和采后的乙烯产生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荔枝果实在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呼吸作用和乙烯的产生不断下降。 成熟荔枝果皮的乙烯产生量约为果肉和种子的86倍。外源乙烯处理能提高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在5℃下,荔枝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受到强烈抑制,只有常温(25℃)下的1/10或更低,但进入常温后则很快上升,果实内部乙烯最高可达17.6 ppm。  相似文献   
103.
本实验用CaCl_2溶液对香蕉(Musa acuminata cf. 'Dwarf Davendish')组织进行真空浸透处理,研究Ca~(2 )对香蕉采后乙烯释放、EFE活性、ACC水平以及ACC/MACC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处理可抑制香蕉果皮和果肉组织乙烯生成,对抑制果皮的乙烯生成尤为明显。Ca~(2 )处理还可降低内源ACC水平,抑制EFE活性。结果还显示,Ca~(2 )处理对组织中ACC/MACC比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4.
跃变期的莱阳梨果肉切片保温12h期间,降低空气中O_2浓度使乙烯生成减少,ACC含量相应增加,解除处理后,除0%O_2处理外都能恢复相应的乙烯生成速率。CO_2对乙烯生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处理初期表现出促进,O_2浓度低时更显著,随保温时间延长CO_2表现出抑制作用并继续增强。CO_2浓度增高,乙烯生成的抑制增强,ACC含量变化与乙烯减少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应关系,解除CO_2处理后乙烯生成速率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5.
乙烯对番茄成熟过程中果皮细胞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冰冻蚀刻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番茄成熟过程中果皮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成熟过程开始启动时(发白期),异染色质不断减少、分散,直至转色成熟。果实成熟衰老时细胞核形态畸变,染色质结构瓦解。经外源乙烯处理后果实成熟加速,异染色质减少,核孔数量增加,NBD可消除乙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 )和抑制剂(Co^2 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的ACC的Km值,Fe^2 提高酶的活性,Co^2 抑制酶的活性,Fe^2 能够拮抗Co^2 ,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构机制,首先与O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已报道的甜瓜CMe-ERF1和CMe-ERF2基因c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甜瓜品种‘河套蜜瓜’成熟果实中克隆得到CMe-ERF1和CMe-ERF2基因cDNA全长编码区序列,分别为498bp和822bp.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得到的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Andes甜瓜相应基因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Me-ERF1、CMe-ERF2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成熟及乙烯生成量显著相关,表明该基因可能对果实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果实保鲜的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几年来采用转基因或反义RNA技术,将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转化到植物体内以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乙烯对旱后复水玉米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的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幼苗,经乙烯利和AgNO3处理后,其复水前后某些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水前,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施用乙烯利有利于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而AgNO3处理明显降低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NR活性和GS活性.复水后,乙烯利处理的玉米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叶片相对含水量、NR和GS活性与对照相近;经轻度与重度干旱后复水,AeNO3处理明显降低玉米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片相对含水量、NR、GS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施用乙烯利有利于提高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苗期玉米对干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0.
ERF转录因子及其在烟草抗逆性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表达是植物逆境应答反应的关键环节。乙烯反应因子(ERF: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综述目前ERF及其对烟草抗逆遗传改良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