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子宫异常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子宫异常出血由内分泌紊乱、内膜肿瘤和子宫内膜炎引起。通过对471例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组织的细菌学及免疫组化等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85.7%)出血者原因不明,其中376例子宫内膜查见L型菌。本组细菌L型感染率为93.8%。提示子宫异常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子宫内膜细菌L型感染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作用于细菌胞膜的药物治疗细菌L型感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64)。对照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脑积水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72.9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FABP、MCP-1、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其可显著降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开放性输血,研究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48 h后、72 h后的止血率。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疗效、再出血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Blatchford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研究组治疗24 h后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的止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 h后Blatchfor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PT、APTT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可迅速止血,有效防止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同时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4)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n=18)、蛛网膜下腔出血+甲状腺素组(SAH+T4)(n=18)、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SAH+溶剂组)(n=18)、假手术组(n=18)。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术后行颅脑CT平扫,建模后立即开始给药,按3 μg/100 g腹腔注射,每隔24 h一次,连续3 d,SAH+T4组予甲状腺素干预,SAH+溶剂组予等体积溶剂干预,均在建模后72 h处死;各组6只大鼠经多聚甲醛灌注处死后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及p-Akt蛋白、6只用TUNEL法检测凋亡,6只用干湿重法做脑水肿含量检测。结果:建模成功后SAH组及SAH+T4组、SAH+溶剂组大鼠的脑组织肿胀明显,蛛网膜下腔可见暗红色血凝块。SA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凋亡率、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SAH+T4组神经行为学评分、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SAH组明显增高,其脑含水量、凋亡均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T4替代治疗可以上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三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使凋亡率减小,最终大鼠行为学得以改善,对大鼠脑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我国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宝荣  张丛林  邓冉 《生物多样性》2020,28(10):1255-638
近年来, 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存在的大量的人口密集区域、民生设施、矿业活动、开发建设项目、农牧业生产活动等历史遗留问题在中央环保督察中集中暴露出来。为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本研究首先将其分为三大类: (1)保护越位与保护空缺并存; (2)生态保护和大量原住居民生计改善间的矛盾突出; (3)保护地内存在大量生产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各类遗留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为合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矛盾, 提高保护地建设和管理质量, 本文从加强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采取多元化手段解决保护地内土地权属和矿业权问题、建立健全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体制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历史遗留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6.
人工繁育是当前我国保护野生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林麝种群复壮的过程中,消化道寄生虫病始终威胁着林麝的健康。为探究林麝消化道寄生虫群落对不同扰动策略的响应,本研究分别使用复合药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和单一成分药阿维菌素粉去除林麝体内线虫和绦虫,监测林麝其他寄生虫和群落动态变化。选取60只雄性林麝,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20只)、阿维菌素用药组(20只)和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20只),并连续采集8周用药组和对照组林麝的新鲜粪便。基于改良的Wisconsin粪便虫卵漂浮计数法检测粪便中的虫卵和卵囊,对实验结果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检验、Mann Whitney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林麝的寄生虫感染均为混合感染,球虫为优势物种,其负载量显著高于线虫和绦虫(P < 0.05),阿维菌素用药组林麝仅感染球虫。药物扰动后,两组用药组的林麝球虫的流行率、平均感染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但线虫流行率均低于对照组(27.15%,42.15%)。此外,用药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林麝先于阿维菌素用药组再次感染线虫和绦虫。通过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林麝寄生虫的群落动态变化,表明林麝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多重感染中球虫和蠕虫存在竞争关系,复合药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对林麝寄生虫群落的扰动程度更大,林麝寄生虫群落恢复能力与扰动程度成正比。建议林麝人工繁育基地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驱虫,并持续性开展林麝寄生虫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给大鼠连续21 d灌胃戊酸雌二醇的方法制备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制备成功后,按随机法再均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和治疗组,其中阳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计算各组大鼠的子宫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one,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两个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比空白组显著性减少(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比空白组均显著性升高(P<0.05)。给药后,治疗组和阳性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子宫内膜 MMP-9 和VEGF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主要介绍了江苏濒危植物珊瑚菜的特征特性、生存现状.江苏沿海野生珊瑚菜种群被证实已灭绝,并探析了其灭绝的原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结合,但人为的外在因素对其生存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呼吁保护环境以拯救其它濒临灭绝的物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SITSSICH风险评分预测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效果,为使用SITSSICH风险评分指导溶栓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86名进行rt-PA静脉溶栓(剂量0.9mg/kg体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ITSSICH风险评分,并记录总分及风险水平分层结果,按总分0、1、2、3、4、5、6、7、8、≥9分,分为10组,再按风险水平低危、平均、中危、高危分为4组,记录各组患者溶栓后有颅内出血(包括SICH)的比例,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SITSSICH风险评分0.5分、6分、7分、8分、≥9分各组SICH的比例分别为0.0%、8.3%、10.0%、25%和50.0%,卡方检验得x2=64.38,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随着SITSSICH风险评分值的增加SICH的比例也在增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低危及平均组的SICH比率为0%,中危、高危组的SICH比率分别11.5%,50%,卡方检验得xZ=-59.52,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SITSSICH风险水平越高,SICH的比例也越高,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将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出血类型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0.422,P〈0.001;说明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S1CH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经标准的rt—PA静脉溶栓方案(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SITSSICH风险评分分值的增加与SICH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SITSSICH风险评分是一个能够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sICH风险的简单易行的实用的I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巴中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巴中地区1134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2例反复发作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这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132例患者的年龄、生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生活压力等多种相关因素。结果:发现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腹腔感染、腹腔内压增高、输液输血过速、过量等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结论:通过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反复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