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内外因素与细菌L型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备了新型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新型隐球菌L型的特征为:革兰氏染色性改变;大小不一;能通过孔径0.8μm的滤器;电镜检查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在高渗液体培养基中,新型隐球菌L型缓慢生长、不易回复;在高渗平板上则易回复。稳定、不稳定隐球菌L型的生化反映与其酵母型相似,但稳定L型的同化能力及尿素分解能力减弱。新型隐球菌形成L型后,其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映发生变异,这在菌种鉴定与临床检验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L型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胃内可能影响NP变成L型的一些因素,如抗生素、胃液、胆汁等为诱导剂,进行HP一L型的体外诱导。梭芋青霉素纸片法和含药平板法可诱导出HP一L型的园球体和丝状体,在L型平板上形成典型的“油煎蛋”佯或丝状菌落。梭千青霉素诱导HP一L型纸片法浓度为10一200ug/片,含药平板法浓度为0.156一0.01ug/ml。融羧苄青霉素诱导的“油煎蛋”样菌落不稳定易回复,丝状菌落则较稳定,在Skirrow平板上也能生长。胃液可诱导HP形成稳定的L型,这种L型为丝状菌落,涂片油镜下呈长丝体。胆汁对4株不同的HP经多次诱导均未成功,形成的HP一L型作了免疫酶(PAP法)染色和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4.
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由于细胞壁缺损,使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对低渗敏感,用常规培养法不易检出,因此对其性状认识不足,常造成临床的漏诊与误诊。L型是否有致病性争论已久。过去一般认为有致病性的细菌变为L型后即不致病。目前已有一些资料表明L型亦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文就细菌L型的类型、生物学特性、致病作用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876例子宫内膜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1.子宫内膜细菌 L 型感染病例中,32.5%的内膜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或伴有浆细胞浸润。尚有部分病例虽有感染,但无慢性炎细胞浸润。2.细菌学检查阴性病例,内膜间质无慢性炎细胞浸润。3.病原微生物培养显示70.8%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L 型感染。4.免疫组织化学证明子宫内膜间质细菌型和 L 型的检出率高于腺体。作者提出子宫内膜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形成系细菌 L 型感染的病变特征。故也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免疫酶技术鉴定 El Tor 型霍乱弧菌稳定 L 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稳定 L 型的形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常与原菌不同,其菌落在盐水中不能乳化,故不能通过玻片凝集测定其抗原。对于这种一时不能回复为原菌的 L 型很难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免疫酶技术对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的 El Tor 型霍乱弧菌稳定 L 型进行了鉴定。实验证明 L 型的细胞壁可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稳定 L 型仍可能有少量“O”抗原存在。PAP 法比较敏感,即使少量抗原亦可以检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41例宫腔刮出物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其中子宫异常出血和早孕胎盘组织各15例,月经紊乱6例和不孕症5例。1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46.35),19例中之7例为细菌兼有 L 型感染,8例为单纯 L 型感染,3例为解脲脲原体和1例 G~ 厌氧球菌感染。L 型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或颗粒样。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切片的细菌学检查发现大量 L 型巨形体、圆球体和长丝体。作者认为在妇产科范围内,细菌 L 型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并非少见,可能是子宫异常出血、月经紊乱、不孕症和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L 型的形成与抗生素治疗及体内因素的诱导有关。在治疗 L 型感染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L型实验动物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2~5×109个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细菌型与L型口饲感染了不同种的小鼠(KM种,C57BL/6N系),于感染后90天处死小鼠。组织学检查表明,口服细菌型与L型小鼠多数出现胃肠粘膜组织的慢性间质性炎症(15/18,24/34),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同时引起肝脏细胞的轻微毒性变化。免疫组化技术(ABC法)证实,这些病变确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HP抗原检出率12/15和19/24)。在形态上,两组细菌均主要以圆球体形式在胃粘膜存在和潜伏。提示HP-L型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因素,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潜在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内外因素与细菌L型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失去细胞壁后尚有细胞膜包围。若能维持于高渗环境中,仍能继续存活。这种有细胞壁缺损的细菌型式称之为L型。细菌变为L型后,许多特性与原菌不同,不仅其形态、培养特性、代谢、药物敏感性以及抗原性等与原菌不同,其对宿主机体的致病性,包括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可与原菌不同。通过对L型的研究阐明了许多医学上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L型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细菌L型的一般特点,以布氏肉汤为基础,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和统计分析,研制出适合HP-L型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其成份包括:蛋白胨1%,胰蛋白陈1%,葡萄糖0.1%酵母粉0.2%,小牛血清10%,D-蛋氨酸0.02%,NaCl1.5%,MgSO4·7H2O15mM,CaCl210mM。HP-L型固体培养基则在此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除去小牛血清另加0.8%琼脂和15%羊血浆,HP-L型在此培养基上诱导成功,形成典型的“油煎蛋”菌落,在常规Skirrow平板上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