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古尼虫草胞内多糖高产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胞内多糖产量为目标,利用单因素法筛选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运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培养基组合,用最佳培养基研究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动力学。结果表明: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5g/L、蛋白胨15g/L、硫酸锌1g/L、KH2PO4 1g/L、K2HPO4 0.5g/L,用最佳培养基获得胞内多糖(5.169±0.274)g/L,产量是优化前的1.81倍;动力学研究表明,144h是古尼虫草胞内多糖最佳培养时间,此时产量最高为(6.794±0.221)g/L,是目前报道古尼虫草胞内多糖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92.
表面消毒是植物内生菌分离的关键环节,在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内生真菌分离的过程中,使用75%乙醇、2%次氯酸钠(NaClO)代替升汞对外植体进行了表面消毒摸索。结果显示:红豆杉叶、茎、皮经预处理后,先用75%乙醇浸泡3 min,再用2%次氯酸钠浸泡2 min,然后红豆杉叶、茎、皮分别用75%乙醇浸泡3 min、5 min、7 min,可取得满意的表面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3.
张道伟  陈静 《昆虫学报》2014,57(10):1123-1132
【目的】探讨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免疫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德国小蠊酚氧化酶基因(BgPO)的全长cDNA序列,用MEGA5.1软件构建BgPO与其他昆虫PO的系统进化树,用RT-PCR方法检测BgPO的组织表达模式及大肠杆菌诱导后不同时间的表达量变化,用Hultmark 方法测定抑菌活力,用邻苯二酚法测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获得的德国小蠊BgPO基因(GenBank登录号:KJ789157)cDNA全长为2 25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大小为2 085 bp,编码695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9.7 kDa和6.19。Blast分析结果表明德国小蠊BgPO与其他昆虫PO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PO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8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C. formosanus PO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BgPO主要在血淋巴细胞和表皮中表达。大肠杆菌诱导德国小蠊后,发现BgPO的表达量在诱导24 h后升高,在诱导后36 h达到峰值;其血淋巴的抑菌活力及酚氧化酶的活性在诱导后6-36 h内均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菌诱导组与PBS诱导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德国小蠊酚氧化酶基因BgPO主要在血淋巴和表皮中表达,并参与了大肠杆菌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酚氧化酶在德国小蠊对病原菌的免疫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为了了解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生态系统碳吸存趋势,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生态系统碳吸存特征。结果表明: 总体上植被生物量随恢复进程递增, 其中乔木层与其变化一致, 草本层、灌木层则相反; 喀斯特植被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较低, 尤其灌木层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最低; 加权平均含碳率随恢复进展递增; 随恢复进程, 植被乔木层碳密度递增, 草本层、灌木层碳密度递减; 总体上生态系统及其植被、土壤的碳密度由恢复早期(草本阶段、草灌阶段)经中期(灌木阶段、灌乔阶段)至后期(乔木阶段、顶极阶段)呈增加趋势, 而凋落物的相反。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的恢复进程中, 植被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最大, 尤其是木本植被, 而土壤的影响较小, 因此, 加强植被恢复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碳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陈静  张道伟 《昆虫学报》2015,58(10):1046-1053
【目的】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TPS)是参与昆虫血糖-海藻糖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旨在克隆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TPS基因,研究TPS基因在德国小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RACE技术克隆德国小蠊TPS基因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PS基因在德国小蠊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在高温(40℃和46℃处理30 min)及低温(0℃和10℃处理1 h)逆境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从德国小蠊中克隆获得2个TPS基因,分别命名为 BgTPS1 (GenBank登录号:KR050213) 和 BgTPS2 (GenBank登录号:KR050214)。其中,BgTPS1基因cDNA序列全长2 987 bp,开放阅读框 (ORF) 2 502 bp,编码833个氨基酸;BgTPS2基因cDNA序列全长3 212 bp,开放阅读框2 469 bp,编码822个氨基酸。BgTPS1和BgTPS2基因都主要在5龄幼虫脂肪体中表达,且BgTPS2基因的表达量为BgTPS1基因表达量的3.9倍。在两种不同极端温度诱导下,BgTPS1和BgTPS2基因mRNA均上调表达。其中,BgTPS2 的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 BgTPS1。在0℃时,BgTPS1和BgTPS2的表达量最高。【结论】德国小蠊5龄幼虫中存在2个TPS基因。两个TPS基因均在脂肪体中高表达,且BgTPS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gTPS1基因;低温和高温诱导下均能促进两个基因的表达量上升。该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昆虫海藻糖的合成途径及其在昆虫对温度逆境的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哺乳动物的犁鼻嗅觉系统 (VNS)主要感知信息素,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蝙蝠犁鼻器受体的分子进化,我们以已发表基因组的10种蝙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蝙蝠犁鼻器受体V1R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0种蝙蝠中都存在V1R基因。尽管在印度假吸血蝠和帕氏髯蝠中存在完整的V1R基因,但大部分蝙蝠中的V1R基因却都是假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假吸血蝠中仅有的1个全长的V1R基因处于中性进化状态,揭示其犁鼻器很可能已经丧失功能;而帕氏髯蝠中3个全长的V1R基因都受到了强烈的净化选择,提示其犁鼻嗅觉功能仍然保留,这些结果和蝙蝠犁鼻器形态学研究和蝙蝠TRPC2基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蝙蝠丧失了犁鼻嗅觉功能,而犁鼻器功能丧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王春波  郭治友 《广西植物》2017,37(2):145-152
膜蕨科植物是薄囊蕨类中种类最多的科,主要分布在潮湿的热带地区,拥有陆生、附生、半附生和攀生等多种生态型。为进一步了解膜蕨科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该研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对膜蕨科植物rbc 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个氨基酸正选择位点(125I、227L、231A、258F、304S和351L),其中位点304S位于环六上,对维持Rubisco功能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计算了Rubisco大亚基内部氨基酸位点之间的共进化关系,共检测出39组(35个氨基酸)共进化位点,其中位点在α螺旋上的占46%,在β折叠上的占14%。膜蕨科植物rbc L基因这种复杂的进化式样可能与其起源较早有关。鉴于此,基于UCLD分子钟模型对膜蕨科植物的分化时间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膜蕨科植物首次发生分歧的时间在三叠纪早期,瓶蕨属和膜蕨属的分歧时间分别发生在侏罗纪早期和白垩纪晚期,并且得出陆生生态型是其它生态型进化的基础,推测最近几次最热事件可能对物种分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对认识膜蕨科植物如何应对被子植物兴起所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分析了贵州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20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50、100和250 m23种取样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但取样面积为100 m2,比50 m2和250 m2更为合适.结合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其种间联结性的程度测度显示:各项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相互弥补由于单一方法分析的不足;十齿花种群与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著,而且多数为正联结.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对环境要求越接近,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相似文献   
99.
为了阐明东北三省近年育成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该研究通过对2021年育成的256个水稻新品种的系谱进行分析,确定了20个材料为育种核心亲本,并利用44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和34对InDel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籼粳分化程度。结果表明:(1)SSR标记能够高效评价参试材料的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13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等位基因(Na)变异为2~5个,平均为2.95个;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为0.10~0.75,平均为0.4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为0.09~0.70,平均为0.36。(2)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东北三省20份水稻核心亲本的整体多样性水平较低,黑龙江省核心亲本多样性略高于辽宁省和吉林省。(3)NJ聚类分析表明,20份核心亲本可以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辽宁类群、吉林类群和黑龙江类群。(4)遗传结构分析表明,20份核心亲本可划分为2个稳定的类群,其中辽宁省核心亲本均处于A类群,黑龙江省核心亲本均处于B类群。(5)籼粳分化分析表明,20份核心亲本遗传背景均为粳稻类型,但都含有少数籼型位点,其籼型基因频率F在0.01~0.19范围内。研究认为,东北三省水稻育种核心亲本遗传基础狭窄、使用频率较高是导致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的可能原因,在育种中亟待挖掘新种质、引入新资源,丰富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00.
钟萼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植物名称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Hemsl.),又名伯乐树。2材料类别外殖体自三都水族自治县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引种的二年生实生苗春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