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动物贸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在物种的繁殖期进行捕捉和贸易对种群更是不利。为分析和评价贵阳本地鸟类在繁殖期间的生存现状和保护需求,于2014年3—6月调查了贵阳市油榨街花鸟市场上被交易的鸟类。共记录到114种当地鸟类,种数超过贵阳当地鸟类总数的50%,其中7种为保护物种。用于"斗鸟"的灰喉鸦雀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被交易的数量最高,画眉Garrulax canorn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s、红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us和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等数量次之。接近80%的陆栖或半陆栖的鸟类及其雏鸟在繁殖期间都面临着很高的被捕捉风险。除了开展人工繁育,还建议开展野生鸟类的性别识别和性比研究,以减少野生雌鸟的损失和评价鸟类物种保护的优先性,同时加大宣传,将笼养鸟类者发展为支持鸟类研究和保护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2.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高校培养植物医生的核心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课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并从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面等探讨了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培养植物医生的作用,以期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新型植物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已成为重要手段,而繁殖花绒寄甲时,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到大麦虫蛹体时,控制合适的接种量是提高花绒寄甲繁殖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通过在替代寄主上人工接种不同数量的花绒寄甲幼虫,观察其发育情况及其子代数量、质量等指标,明确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花绒寄甲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明显缩短,其中接种4头/个和6头/个,幼虫历期为13 d,蛹历期为33 d,而接种14头/个和16头/个时,幼虫历期短于12 d,蛹历期明显缩短为28~29 d。花绒寄甲结茧数随接种量增加而增加,接种数为16头/个时,结茧数最多,接近7个。花绒寄甲结茧率随着接种量增多而降低,4头/个时,结茧率最高为72.3%。接种量对花绒寄甲子代个体数量和大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接种8头/个时,羽化数平均为4.3头,显著高于接种4头/个(羽化数平均为2.8头),明显低于接种16头/个(羽化数平均为6.9头)。接种量为4头/个和6头/个时,子代成虫个体最大,单头重平均每头可达0.035 g,接种量为8头/个时,成虫单头重平均每头0.032 g左右,接种量达到16头/个时,单头重最轻,为0.023 g。对花绒寄甲羽化率无显著影响,7个处理下子代羽化率均较高,平均在94.4%~100%。接种量越少,更利于花绒寄甲的生长发育,当接种量为4头/个时,花绒寄甲成虫发育最好,其子代个体最大,但子代数较少。因此,利用大麦虫蛹繁育花绒寄甲种虫时,最佳接种量为4头/个,而需要规模化繁育花绒寄甲作为天敌使用时,综合考虑子代数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成本,最佳接种量为8头/个。  相似文献   
124.
从药用菊花皇菊中克隆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DFR)基因片段,插入病毒诱导载体中来抑制菊花内源性基因的表达,用于其基因功能分析。根据已报道的菊花DFR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GU324979)设计引物,克隆部分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采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以菊花的扦插苗生长到第3~4片叶期的菊花植株为实验材料,沉默菊花的DFR基因,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诱导沉默后DFR基因的表达。克隆得到黄菊DFR基因的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029 bp,共编码342个氨基酸,等电点是6.03,分子量是41 089.36,与同一科属植物之间同源性达到80%以上,说明DFR蛋白氨基酸序列在同一科属间具有高度保守性。根据DFR基因全长设计构建病毒诱导载体的引物得到453 bp的目的基因,命名为NbDFR。构建病毒载体(TRV)并利用携带目的基因的TRV重组载体病毒感染菊花幼苗,10 d后可以看出菊花出现发育迟缓且叶片皱缩干枯的现象,检测DFR基因发现基因表达下调约20%,但未达到显著性。DFR基因是否被成功沉默还进一步验证。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可在药用菊花中初步快速鉴定相关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5.
过度捕捉及贸易已严重威胁许多鸟类。然而,准确的物种鉴定是开展保护工作的首要前提。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s)和灰腹绣眼鸟(Z. palpebrosa)都是国内深受喜爱而被广泛捕捉和笼养的种类,它们形态识别的主要特征为胸腹中线的黄色带。本实验以41只国内分布的暗绿和灰腹绣眼鸟的ND2基因片断构建NJ树,结果呈现出Kimura-2P距离高达0.076的两个分支,但与依据有无黄色带而鉴定的物种不一致;合并GenBank上这两种绣眼鸟的ND2序列后构建的NJ树呈现多个分支,但实验个体只聚集在由暗绿绣眼鸟和由灰腹绣眼鸟西南亚种组成的两个高支持率的分支上。以贝叶斯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树也呈现同样的结果。这说明胸腹中线是否具有黄色带并不能准确地识别这两种绣眼鸟。比对照片发现灰腹绣眼鸟西南亚种的虹膜为白色,而暗绿绣眼鸟的为褐色,该特征可作为国内这两种绣眼鸟的物种识别依据,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6.
黔西南薏苡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黔西南薏苡(Coix lacryma-Jobi)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组成及其抗菌活性。通过组织块分离法,选取薏苡根、叶和种仁为分离对象,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所分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菌块对峙法对薏苡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从薏苡根、叶和种仁中共分离纯化获得76株薏苡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它们属于10个目、14个科、26个属和1个不明属以及未知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指示菌株,对薏苡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其中有25株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比例为32. 9%;有3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其比例为44. 7%;有24株对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比例是31. 6%;有23株对酿酒酵母具有抗菌活性,占比例为30. 3%;对4种标准菌株都有抗菌活性的有13株,占总株数的17. 1%。薏苡的不同组织结构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部分内生真菌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活性,具有产生天然活性产物成分的潜力,为工业应用奠定了资源基础,具有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王芬  裴会敏  文狄  陈志  刘荣  姚玉仙  马媛 《广西植物》2020,40(9):1269-1280
为探究茶树中茶多酚等产物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该研究以贵州都匀地区福鼎大白种茶树的根茎叶为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茶的转录组数据库并筛选其根茎叶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共获得70.88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33 Gb,Q30碱基百分比在93.22%以上。将Clean Reads与中国种茶树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效率从87.83%到91.14%。基于比对结果,进行可变剪接预测分析和基因结构优化分析,发掘新基因13 531个,其中10 244个得到功能注释。利用FPKM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根据基因在不同样品中表达量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叶与茎的差异基因有5 595个,其中2 769个在茎中上调,2 826个下调,叶与根有9 650个差异基因,5 056个上调,4 594个下调,茎与根中有5 644个差异基因,2 938个上调,2 706个下调,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将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上述结果为揭示都匀地区福鼎大白种茶参与类黄酮、茶氨酸和咖啡碱等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提供了参考,为选育优良品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基于3S 技术分析了2000-2015 年间黔南州植被覆盖度和不同等级石漠化格局变化特征, 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参考。采用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的植被NDVI 遥感影像计算植被覆盖度, 通过图像差值分析和石漠化转移矩阵定量分析研究期间石漠化格局变化特征。2000 年黔南州无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51%, 重度石漠化面积占11%,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是长顺县、惠水县和独山县; 2005 年其无石漠化面积达到研究期间的最大值, 重度石漠化面积达到最小值, 长顺县石漠化较严重; 2010 年无石漠化面积为研究期间的最小值, 重度石漠化面积为最大值, 整个黔南州石漠化程度加深, 面积在扩大, 黔南州各县、市均有较严重的石漠化分布; 2015 年其无石漠化面积在2010 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而重度石漠化面积在2010 年的基础上有所下降、石漠化程度有所减弱, 黔南州中西部、东南部石漠化较为严重。黔南州生态环境脆弱,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生态治理模式,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9.
中国西南林区火源复杂,人为干扰大,多为喀斯特地貌和农林交错区,山形复杂,是中国林火发生的重灾区。分析该区域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并进行火险区划,对于该地区合理的林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为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森林火点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气象数据、植被数据和人类活动数据等,利用ArcGIS 10.7的空间分析和R Studio等软件分析贵州省近10年林火分布时空格局,得到林火发生的驱动因子和概率预测模型,分别绘制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贵州省林火发生概率和森林火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近10年,贵州省火点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每年主要集中在1—3月,占全年火点数量的61%;距居民点距离、距铁路距离、人口密度、逐月平均空气温度、逐月平均相对湿度和逐月累计降雨量对贵州省林火发生概率有显著影响,得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1.9%,曲线下面积为0.904;贵州省春季林火发生概率高于其他季节,且春、秋和冬季的森林火灾高火险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西部,而夏季则主要是贵州东部的林火发生概率较高。研究得到贵州省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和基于季节火险区划图,对于该地区科学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西...  相似文献   
130.
贝氏高原鳅泌尿系统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泌尿系统由中肾、输尿管、膀胱构成。头肾极小。中肾组织在前中后三部分中无明显差异,也无功能分区的现象。成体中肾组织中除大量成熟肾单位外,还发现少量发生中的肾单位和少量解体中的肾单位。成熟肾单位的肾小体为典型的淡水真骨鱼类肾小体,肾小管分化为第一近端小管(PⅠ)、第二近端小管(PⅡ)和远端小管(D)。PⅠ、PⅡ段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管腔游离面具有丰富的刷状缘和9 2式纤毛。D段为单层矮柱状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管腔游离面无刷状缘,也无纤毛。输尿管前、后段组织结构有明显差异。膀胱为不发达的输尿管膀胱。斯坦尼斯小体2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