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同阶段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14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和36例非哮喘患儿(对照组)的BALF作为研究标本,分别测定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Gal-3、MPO、GM-CSF和TGF-β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和中重度患儿组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CS、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59±0.49 vs 10.27±3.89]、[13.82±3.54 vs 21.03±7.05]、[123.07±25.68vs154.82±36.44]、[121.68±7.98vs221.59±44.12];中重度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6.91±1.43 vs14.42±3.17]、[15.52±4.42 vs25.18±9.73]、[129.53±30.42vs164.78±34.03]、[171.35±21.48vs240.83±34.08];不同阶段哮喘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al-3与MPO、GM-CS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之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患儿BALF中Gal-3、MPO、GM-CSF、TGF-β1的水平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哮喘病症发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II)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69例HCC患者、141例肝硬化患者、66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和比较其血清AFP、PIVKA-Ⅱ含量。进一步分析血清AFP、PIVKA-Ⅱ含量的相关性及其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绘制ROC曲线,比较血清AFP、PIVKA-Ⅱ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ROC。结果:(1)HCC组血清AF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与参考线下面积相比,AFP、PIVKA-Ⅱ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PIVKA-Ⅱ的曲线下面积(AUC=0.790)明显大于AFP(AUC=0.708)。(3)PIVKA-Ⅱ在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方面均优于AFP;AFP+PIVKA-Ⅱ联合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P<0.05),准确度维持在75 %左右。(4)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7诊治的2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治疗14例(A组),采用空心钉治疗10例(B组)。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来进行评价。结果:A组(肱骨大结节锁定板)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空心螺钉),术后3月肩关节功能评分较B组优,最终肩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在住院日、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方面,B组比A组高。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比空心螺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臭椿生物碱canthin-6-on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地西泮阳性药物组、canthin-6-one低、中、高给药组(5、10、20 mg?kg-1),采用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记录入睡小鼠比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此外,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HT、NE、DA和GABA含量。结果:中、高剂量canthin-6-one可使小鼠的站立次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可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各剂量组可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率提高(P<0.05)。此外,中、高剂量canthin-6-one也可降低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含量,增加GABA含量(P<0.05),对DA的含量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nthin-6-one有明显的协同戊巴比妥钠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与相关神经递质(5-HT、NE、GABA)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积累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多酚酸注射低剂量组(C组)丹参多酚酸注射高剂量组(D组)。B、C、D组大鼠制备为心肌梗死模型,A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操作。B、C、D三组大鼠均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A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相关指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干预后,B、C、D组大鼠的LVEF、LVFS和dP/dt max、dP/dt min均下降,且C、D组高于B组,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大鼠LVEDD高于A组,C、D组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B、C、D组大鼠CK、CK-MB、LDH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SIRT3、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大鼠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PPARγ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且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因子水平相关,且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的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股骨骨折大鼠中的骨折愈合影响。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饲养一周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2只,之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50只,成功率为83.33 %。将其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n=10),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组(n=9),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 IGF-1组(骨折处注射IGF 30 μg/kg,n=11),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BMP-2组(骨折处注射100 μL BMP-2基因慢病毒1×108,n=10)、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IGF-1+BMP-2组(参照上述,n=10),其余进行等剂量溶剂注射,均连续注射两天。分组处理6周后,观察5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对比5组大鼠的血清钙、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对比5组的最大应力、最大载荷及刚度,检测5组大鼠组织中的IGF-1、BMP-2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A组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大小便、饮食均正常,毛色光亮;B、C、D、E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毛色光亮性较差、体重无明显减轻或增加、大鼠的饮水量、饮食增加,多尿症状较为明显。5组大鼠的血清钙、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B组结论:IGF-1联合BMP-2可促进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股骨骨折大鼠中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5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8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患者62例(单支组),双支病变患者81例(双支组),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57例(多支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HD患者斑块性质、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机将115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PCI手术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手术前后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PCI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415块斑块,ACS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CIS组以等、高回声斑居多(P<0.05),ACS组管腔面积小于CIS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高于CIS组(P<0.05)。多支组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双支组以等回声斑居多,单支组以高回声斑居多(P<0.05)。管腔面积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达标率、术后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IVUS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基于冠状动脉IVUS指导PCI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L148M在碘乙酸(Monoiodoacetate,MIA)诱导的膝关节炎(Kee osteoarthritis,KOA)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MIA组和L148M组。采用关节腔注射20 mg/mL MIA诱导KOA小鼠模型。手术后2周,L148M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L148M(10 mg/kg)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O染色、OARSI评分和Micro-CT分析评估小鼠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qRT-PCR检测CCR2、MCP1、MMP-1、MMP-3、MMP-13、COL10、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COX-2、Collagen II和Aggrecan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A和Ang-1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icro-CT血管造影分析软骨下骨血管形成数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L148M组小苏软骨细胞数和关节软骨厚度均高于MIA组。番红O染色显示,L148M组小鼠基质降解小于MIA组。L148M组OARSI评分显著低于MIA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表明,L148M组小鼠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完整,没有明显病理损伤。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MIA组相比,L148M组小鼠COL10、MMP1、MMP3和MMP-1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MIA组相比,L148M组小鼠Collagen II和Aggrecan表达水平升高,INOS和COX-2表达水平降低(P<0.05)。疼痛行为学分析显示,与MIA组相比,L148M组小鼠行进距离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均降低(P<0.05)。micro-CT血管造影分析显示,L148M小鼠组微血管数量和体积明显低于MIA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L148M组小鼠VEGFA和Ang-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IA组(P<0.05)。结论:L148M通过抑制软骨下骨异常血管生成,缓解关节炎症疼痛;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香草醛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参考Rice-Vannucci方法建立HIBI大鼠模型。HIBI大鼠建模后立即腹腔注射20 mg/kg(HIBI+20Van组)或40 mg/kg(HIBI+40Van组)的香草醛,每隔12 h给药,连续7 d。然后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对BV2小胶质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并用20 μM香草醛培养。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HMGB1、NF-κB p65、SIRT1、MyD88和TLR4的表达水平。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试剂盒测定用不同BV2细胞培养基处理的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结果:与HIBI组比较,HIBI+20Van组和HIBI+50Van组新生大鼠的前肢悬吊时间和旷场得分均升高,脑组织中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降低。香草醛均升高了HIBI大鼠和OGD/R处理的BV2细胞质中的SIRT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TLR4、MyD88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0.05)。香草醛降低了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量(P<0.05)。结论:香草醛通过调节SIRT1/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HIBI引起的神经炎症,从而提高HIBI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PT及ATPP)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O2、PCO2、乳酸),采用比色法检测常见代谢酶活性,采用PCR法检测mRNA含量,记录并对比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B、C、D三组大鼠的输血量。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高(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大鼠相比,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的pH、PO2水平明显降低、PCO2及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对比(P>0.05);与B组大鼠相比,C、D组大鼠的pH、PO2明较高,PCO2、乳酸明显较低(P<0.05);C、D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的血浆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动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高,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低(P<0.05),C组大鼠的血浆miR-24与肝脏FX mRNA与A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低,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高(P<0.05)。达到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输血量B组>C组>D组(F=133.139,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为1:1的输血策略较1:2.5的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更好,可能与其降低大鼠的循环miR-24水平,提高肝脏FX mRNA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