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均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1个月;参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仅1例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发生皮肤感染坏死,局部缺损,经清创、VSD覆盖负压吸引,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行带蒂皮瓣移植术,愈合良好。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解剖形态好,成角稳定,用于治疗Pilon骨折能够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型臂透视2D导航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二维透视导航辅助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治疗C型(Tile分型)骨盆骨折患者22例,其中交通伤16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5 h~12d(平均20 h)。按照骨盆骨折Tile分型:B3.3型1例,C1.2型8例,C1.3型12例,C3.3型1例。其中伴有休克2例,腹部损伤3例,尿道损伤4例,脊柱损伤5例,骶神经损伤1例,胫骨骨折2例。结果:建立导航系统耗时13~30 min(平均18.50±6.20 min),每枚螺钉置入耗时15~25 min(平均17.50±7.20 min),置入每枚螺钉出血量约20 m L。所有患者螺钉置入位置均较满意,无穿透椎弓根或椎体骨皮质进入骶孔、骶管和前方的盆腔等现象出现,无伤口感染发生。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15例,良5例,可2例。采用Majeed评分行功能评价:优13例,良6例,可3例。结论:采用导航下骶髂螺钉固定技术能够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稳定性,但需要手术者熟练掌握骨盆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有效增加手术准确性,避免副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例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骨不连愈合率、前臂旋转活动度,采用DASH问卷评估上肢功能,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3-78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骨不连在24周都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平均115.56±26.74°,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DASH评分从术前48.56±8.71分降至20.11±8.08分(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77.8%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尺骨头切除术联合桡骨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7诊治的2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治疗14例(A组),采用空心钉治疗10例(B组)。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来进行评价。结果:A组(肱骨大结节锁定板)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空心螺钉),术后3月肩关节功能评分较B组优,最终肩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在住院日、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方面,B组比A组高。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比空心螺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定殖植物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miRNA已被证实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调控作用。【目的】揭示印度梨形孢定殖大麦促进大麦生长发育过程中miRNA对印度梨形孢定殖的响应及对大麦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提取大麦总RNA,实施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与数据挖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麦生长素等激素水平变化。【结果】印度梨形孢对大麦有显著促生作用;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印度梨形孢侵染3 d较空白对照有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1个miRNA上调、7个miRNA下调;侵染7 d与空白对照相比24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1个miRNA上调、13个miRNA下调;侵染3 d与侵染7 d相比有3个miRNA上调、6个miRNA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转录、细胞分裂、生长素信号的感知和转导、光合作用和激素刺激响应。靶基因所参与的途径与大麦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暗示miRNA对印度梨形孢定殖过程做出了积极响应。代谢产物分析表明miRNA参与的调控路径的代谢产物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以miRNA为入手点,探究了miRNA对大麦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为揭示印度梨形孢的促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2例,统计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半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9%。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恰当的术后康复锻炼,应用DHS结合TSP,治疗A2.2、A2.3型不稳定性骨折及外侧壁薄弱的经大转子骨折的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PFN治疗,观察组应用Fixion PF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Fixion PF组的手术时间较PFN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PFN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cm×6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构建的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动物模型中,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成骨能力。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动物模型,使用全骨髓法获取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实验组)和正常山羊(对照组)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PI);地塞米松诱导21d时油红O染色,观察成脂分化比例;成骨诱导液诱导14d,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ALP表达量。结果:对照组PI高于实验组;地塞米松诱导后实验组脂肪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第7d,对照组AL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的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都降低,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