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法(CBL)联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学法(LBL)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创伤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四年级的学员80人,随机分为CBL联合P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各40人。在课程结束以后,采用记名试卷考核联合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员,有统计学差异。CBL联合PBL教学法支持率高于传统LBL教学法,并且在激发学员兴趣,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合作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可以在创伤外科学中实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康复治疗师的现状,为规范康复治疗师培养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向西北五个省区部分康复医疗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由单位负责人填写,调查内容包括该单位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专业、学历、从业时间、职称、持证情况和对培训的需求情况等,填写完成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师中从事神经康复方向的治疗师比例最高,约为45.04%。大部分的治疗师从业时间都在5年以内,从业时间大于5年的比例只占13.68%。77.60%的治疗师为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多数治疗师为本科以下学历,硕士和博士学历仅占0.48%,而获得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仅为39.35%。治疗师的职称也大多为初、中级(92.49%),高级职称治疗师仅占7.51%,78.81%的治疗师希望得到高水平的培训或进修。结论:西北地区康复治疗师整体从业时间较短,学历较低,缺乏高职称的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水飞蓟宾诱导肺腺癌Anip973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诱导肺腺癌Anip973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形态学检测以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DNALadder分析、凋亡分子PARP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进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活性分析。结果:(1)水飞蓟宾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2)水飞蓟宾作用Anip973细胞48h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减少,胞体变小、变圆,到高浓度时出现较多的死亡细胞;(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水飞蓟宾作用浓度的增加,Anip973细胞中出现增多的凋亡细胞,凋亡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超微结构特征;(4)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发现,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Anip973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G2期细胞略有减少,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5)水飞蓟宾作用后的Anip973细胞出现明显的DNALadder和PARP降解增加等凋亡特征;(6)水飞蓟宾作用后,Anip973细胞中的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增加,而Bcl-2表达降低。结论:水飞蓟宾在体外有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nip973的增殖作用,并通过激活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凋亡通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以下简称EGFR Del 19)和信号分子JAK/STA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 Del 19表达与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EGFR Del 19之NSCL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经ARMS法筛选出125例EGFR Del 19的NSCLC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EGFR Del 19、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三者在临床病理特点中的表达差异及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 Del 19阳性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EGFR Del 19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值均0.05)。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组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rs值均0.3)。结论:EGFR Del 19可能通过活化JAK1-STAT1途径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容量负荷对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65 例创伤后ARDS患者随机分为 液体控制组和对照组,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控制,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氧合指 数(PaO2/FiO2)、肺泡- 肺动脉氧分压差,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的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变 化,检测呼吸机脱机时间,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液体控制组血管外肺水肿指数(EVLWI)、CVP、PWAP、IL-6、 SP-D 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气氧分压、氧合指数较均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 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严格的液体控制可有效降低人体的容量负荷,有效促进创伤后ARDS 肺损伤和肺功 能的恢复,这可能与低容量负荷能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肺泡复张和改善氧合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1.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2.观察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愈合情况及该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犬1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行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对照组(4只)正常犬作为空白对照,术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修补局部的大体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气管狭窄指数。结果:成功建立了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食管双瓣修补术后,实验组动物呛咳症状消失,均存活至预定时间,修补瓣和气管之间愈合良好,修补瓣血供良好,未出现气管狭窄情况,气管通畅度良好。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食管气管瘘模型方法可靠;食管双瓣修补术治疗TEF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与基于课堂的学习法(LBL)在八年制学生本科教学阶段胸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40名,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各20人。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共纳入40例学生,分析显示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对八年制学生胸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影响。PBL教学法在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求知欲、团队协作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费用意识以及病人教育能力,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有效健康教育对患者全肺切除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二组,分别采取对患者及家属有效健康教育干预和无干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癌症生存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简称QLQ-C30)中文版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6个月疲乏及经济困难明显加重;术后第12个月起,经济困难状况好转,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3)无干预组与有效健康教育组在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术后,无干预组在疲劳和呼吸困难方面的QLQ-C30得分比有效健康教育组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12月之后直至病人基本恢复与有效健康教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使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术后生活质量,有效健康教育组较无干预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快,自觉不良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已有超过1/3的NSCLC患者诊断时发生了转移。早期判断肺癌的转移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enasein-C(TNC)具有调节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分化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Tenascin-C(TN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70例NSCLC及其正常组织内TN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NC在NSCLC组织内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NC在腺癌和鳞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无侵及胸膜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结果显示TNC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类无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TNC表达与NSCLC的肿瘤的TNM分期、有无胸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故TNC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其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PBL教学法,研究CBL+PBL法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胸腔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抽取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共5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9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CBL+PBL教学法讲授临床实践课,对照组采用单纯PBL法。授课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①随堂测试:实验组病例分析题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组间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问卷调查:在是否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是否有利于理论联系临床问题中,实验组肯定回答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是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是否赞同本教学方法问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L+PBL教学法相对于单纯的PBL教学法而言,更适合在临床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