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18篇
  免费   5771篇
  国内免费   24987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1436篇
  2022年   2373篇
  2021年   2472篇
  2020年   2472篇
  2019年   2851篇
  2018年   1842篇
  2017年   1762篇
  2016年   1883篇
  2015年   2517篇
  2014年   3597篇
  2013年   3033篇
  2012年   4328篇
  2011年   4380篇
  2010年   3694篇
  2009年   3790篇
  2008年   4053篇
  2007年   3842篇
  2006年   3591篇
  2005年   3050篇
  2004年   2354篇
  2003年   1965篇
  2002年   1800篇
  2001年   1783篇
  2000年   1585篇
  1999年   967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42篇
  1979年   15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本文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血液淋巴细胞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条件下的细胞周期动力学及丝裂霉素C(MMC)诱发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用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确定细胞的分裂次数。实验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血液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2天后出现第二次分裂细胞,3天后达峰值(占分裂细胞中期相的38.9%),此后,其百分比逐日下降,培养后4天出现第三次分裂细胞,第5天出现第四次分裂细胞。Brdu浓度在8—24μg/ml范围内对SCE本底无影响。6ng/ml MMC所诱发的SCEs比对照组高3倍以上,说明中华大蟾蜍对MMC的诱变作用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92.
毛丝鼠幼仔,六日龄已基本上达到恒温水平。吮乳期幼仔的静止代谢率较威体高;二日龄前,代谢率变化不符合体表面积定律;二日龄后,趋向成年恒温动物代谢类型,而符合体表面积定律。幼仔在25℃环境的热能消耗比20℃时少。  相似文献   
93.
Abstract The time course of loading and transport of assimilate in sunflower leaves was examined by pulse labelling with 14CO2, followed by freeze drying or freeze substitution, and dry autoradiography at both low and high resolution. The five classes of veins, V1-V5 (V5 being smallest), show a division of function: V5 and V4 are engaged in loading and short distance transport; V3 to V1, in long distance translocation. The first high concentration of 14C is found in two or three phloem parenchyma cells (intermediary cells) of V5 and V4 veins. The sieve elements of V5 and V4 veins do not show comparable concentrations of 14C at any time. Recently assimilated 14C is transported by the intermediary cells for distances of about 0.5 mm to the V3 veins. In V3 to V1 veins translocation is in the sieve tubes. Transport in V5 and V4 veins is in two directions, that in V3 to V1, in one direction towards the petiol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14C formed in the intermediary cells does not increase further as the assimilate moves to the sieve tubes of the V3 veins, and so is probably the origin of the gradient that drives translocation.  相似文献   
94.
本实验在麻醉开胸犬,采用冠状动脉左旋支恒流灌注,于搏动的和心室纤颤(VF)的心脏,研究了电刺激迷走神经(VNS)及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ACh)对冠状动脉阻力的影响。当 VNS 和冠脉内给 ACh 时,(1)心肌内小冠状动脉阻力显著减低,而心外膜大冠状动脉阻力并无明显变化;(2)冠状动脉左旋支总阻力的减低幅度在 VF 的心脏比在搏动的心脏显著减小。以上结果表明,迷走-ACh 扩张冠脉的作用主要是舒张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并可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而间接降低冠状动脉阻力。  相似文献   
95.
中华白蛉的自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及实验室结果表明,我国黄土高原的大多数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应属自育性品系,它通常在羽化后、吸血前经交配能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泡,一般在产卵后始行吸血。其生理性状是:胃内无血、腹节内有大量块状或条状脂肪体。羽化24小时后,附腺内有暗色颗粒,卵巢内有发育的卵泡。在25℃士1℃下它的生活史分快、慢两型。快型从卵至成虫仅需44—50夭,慢型需要以四龄幼虫滞育,其长短随滞育期而定,最长的滞育期达301天。观察了白蛉幼虫在饥饿状态下对自育性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吸血白蛉与自育性白蛉的妊卵数。吸血白蛉的妊卵数约较自育性的高出1/5。这种自育性品系的中华白蛉在自然居群约内占92%、主要栖于洞穴内为野栖种类。本文对自育性中华白蛉的生态及其防制策略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6.
农田步甲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2种农田常见步甲的种群动态和捕食习性,施用杀虫剂对步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5,(2):227-228
本文记述樟蚕姬蜂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的一新种。标本采自北京潭柘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特征图由陆伯林同志绘制。 拟榨蚕软姬蜂 Habronyx subinsidiator新种 雌蜂:前翅长12毫米。头、胸黑色。触角柄节、梗节前面、脸、唇基、上颚除端齿外、眼眶外侧下端、触角鞭节、前足、中足、后足除基节及胫节端部外、翅基片、腹部除第二节背部纵斑外均黄至红黄色。翅脉褐色,翅痣浅褐,翅浅褐透明。体被致密短毛。头宽与胸宽  相似文献   
98.
在缺钾培养条件下,高粱苗地上部单位鲜重含钾量由于地上部鲜重的增加而下降。从高梁苗钾缺乏症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来看,Pro培养似乎有利于缓和或减轻缺钾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在同样含钾量情况下,以Ca(NO_3)_2为氮源的苗受到缺钾伤害要重于以Pro为氮源的苗受到的伤害,其钾缺乏症植株的百分数增加值与含钾量降低值之比为0.26,以Pro为氮源的缺钾营养液培养的苗为0.09,即下降同样量的钾前者苗的钾缺乏症的增加要大大地超过后者。Pro并不减轻在缺钾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9.
大豆幼苗下胚轴的SOD活性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约占细胞内总活性的87.3%,其次分布在线粒体,约占总活性的6.8~7.2%。细胞溶质的SOD以Cu-Zn-SOD(SODb_1b_2b_2)类型为主,它在细胞溶质中约占86%。线粒体的SOD主要是Mn-SOD(SOD_a)类型,它在线粒体中约占74~76%。大豆幼苗下胚轴的SOD同工酶活性,SOD_a(Mn-SOD)约占13%,SODb_1b_2b_2(Cu-Zn-SOD)约占77%,SODc_1c_2c_2(Cu-Sn-SOD)约占10%,表明大豆幼苗下胚轴的三组同工酶以SODb_1b_1b_2为最强。比较绿色与黄化花生幼苗子叶SODc_1c_2c_2的差异,证明SODc_1c_2c_2的形成与光照下叶绿体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0.
NAD~+-MDH在黄瓜子叶中的定位是细胞溶质中占总活性的55~59%,线粒体为38~35%,叶绿体为7%。其同工酶谱亦为细胞溶质中带数最多,全青为5条,粤早3号为4条,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1条,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黄瓜幼苗随低温胁迫的加剧,伤害逐步加重,子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NAD~+-MDH活性亦不断下降,其中叶绿体的NAD~+-MDH对低温最敏感,1±1℃处理就能反映品种间耐寒力的差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NAD~+-MDH同工酶对低温的反应与活性变化一致,谱带数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降低。细胞溶质部分酶带较多,各条酶带对低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