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11.
酵母N-糖基化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洁  吴军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3):272-274
酵母表达系统可用来生产具生物活性的重组糖蛋白,但其在N-糖基化过程中会生成高甘露糖型糖链。通过引入相关的甘露糖苷酶和糖基转移酶基因、切断酵母自身的高甘露糖链形成通道能够改变酵母宿主N-糖基化的类型。本对酵母N-糖基化工程的研究状况、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2.
安徽石台奥陶纪弗洛期—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石台栗阳柳树亭下、中奥陶统紫台组牙形刺的系统研究,对该地区早奥陶世弗洛期一中奥陶世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作了初步分析,发现牙形刺的简单分异度在弗洛晚期Oepikodusevae带达到峰值,有17属20种。之后,牙形刺分异度呈下降趋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与湖北宜昌地区同期牙形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峰值出现的时间(Oepikodusevae带,相当于笔石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上部,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及Azygograptussuecicus带下部)与华南上扬子区腕足动物宏演化趋势(首次峰值出现在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大体相似,但比三叶虫多样性演变在奥陶纪的首次峰值(出现在Exigraptus clavus带)早,比扬子台地笔石多样性演变的首次峰值(在Acrograptusfiliformis带和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下部)晚。分析显示,该地区早、中奥陶世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与海平面变化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3.
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小蜂,黄潜蝇姬小蜂,甘蓝潜潜蝇茧蜂和离潜蝇的种群数量将比原各群增长1.23,2.73,5.98,5.92和5.71倍,在春季菜豆,豇豆,丝瓜和黄瓜上第2代美洲斑潜蝇中,若排除寄生蜂作用因子后,美洲斑潜蝇在上述4种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将分别多增长2.73,2.87,2.24和1.89倍,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大于1龄,2龄幼虫和蛹的控制作用;春季美洲斑潜连续世代中,第1,2代寄生蜂的控制作用较第3,4,5代低,寄生蜂有菜豆和豇豆上的控制作用比在丝瓜和黄瓜上高。  相似文献   
114.
脱氧核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从一个人工合成的随机多核苷酸单链DNA库中筛选出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 目前已经筛选出具有RNA切割作用、DNA切割作用、金属螯合作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DNA激酶活性以及DNA连接酶活性等多种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 特别是脱氧核酶10~23,无论在体外应用于RNA限制性内切酶,还是在生物系统内作为RNA水平上的基因失活剂,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施氮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并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但对普通小麦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的比值没有影响,而硬粒小麦4286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该比值下降。在开花后32d以前,籽粒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以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趋于相近,表明施氮增加了游离氨基酸的库源,不同基因型小麦对施氮水平的反应不同,在同等施氮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籽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硬粒小麦4286>小偃6号>小偃107,不同施氮水平下,籽粒中氨基酸含量为高氮>中氮>低氮。  相似文献   
116.
不同批号蕲蛇酶在家兔血液凝固系统上的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号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后,对血液凝固系统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其药效的稳定性。方法:取家兔,纯白色,体重1.5-2.5kg,雌雄兼用,每日静脉注入蕲蛇酶1.0u/kg.d^-1,连用3-5天,药前、药后从心脏取血6ml,取全血1ml作血栓形成;余血以3.0%枸橼酸钠按1:9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其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聚集率,以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5个批号的蕲蛇酶药后3天或5天均可明显使血栓形成的重量减轻,长度缩短,Fg含量减少(P<0.01),TT,PT,KPTT均延长(P<0.05-0.01),血小板数轻度减少,聚集率抑制达20%-50%,结论:不同批号的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具有显著的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减少,表明对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药学相同,说明用家 兔作为鉴定药品质量是可行而必须。  相似文献   
117.
通过雉科虹雉属(Lophophorus)、角雉属(Tragopan)、勺鸡属(Pucrasia)和血雉属(Ithaginis)7种鸟类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比较,构建的虹雉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子系统树表明:①3种虹雉构成一个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虹雉属与角雉属、勺鸡属构成一个单系群;②虹雉属内分为白尾梢虹雉,以及棕尾虹雉和绿尾虹雉两个演化枝。综合分子系统学、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学的证据,推测虹雉属鸟类起源于中国的横断山脉,其中繁衍生活在原地的一枝演化为白尾梢虹雉;另一枝则分别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西)和中国西南部(东),向西的演化为棕尾虹雉,向东的则为绿尾虹雉。  相似文献   
118.
摘要:从口蘑科真菌北风菌(Pleurotus ostreatus(Jacq.:Fr.)Kummer)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2个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麦角甾醇类甾体及4个甾体苷。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鉴定了一个新化合物3-O-β-D-glucopyranosyl-22E, 24R-ergosta-7, 22-diene-5a, 613, 9α-triolo 其余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2E,24R-ergosta-7, 22-di-ene-3β, 5a, 6β3, 9α-tetraol, 3-O-β-D-glueopyranosyl-22E, 24R-ergosta-7, 22-diene-5α, 6β-diol、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 5α, 6β-triol, 22E, 24R-ergosta-5, 7, 22-tfien-3β-ol 3-O-β-D-glueopyranoside, ergosterol, 22E, 24R-ergosta-7, 22-dien-3β-ol 3-O-β -D-glueopyranoside, 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ol、 22E, 24R-ergosta-4, 6, 8, 22-tetraen-3-one、22E, 24R-ergosta-7, 22-diene-313, 5ct, 6a-tfiol, ergosterol peroxide 和 22E, 24R-ergosta-7, 22-diene-3β, 5α-diol-6-oneo  相似文献   
119.
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研究人肺腺癌细胞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差异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肺腺癌细胞系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总蛋白质 ,银染显色 ,PDQuest 2 DE软件分析 ,对部分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 TOF 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指纹图谱 ,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 PROT数据库。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 ,图象分析探测到A 5 492 DE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 (890± 38)个 ,HBE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 (75 7± 2 7)个 ,不同胶间蛋白质点的位置偏差在IEF方向为 (2 .85± 0 .48)mm ,在SDS PAGE方向为 (2 .6 9± 0 .37)mm。差异表达分析发现A 5 49和HBE图谱有5 35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 ,其中A 5 49有 35 5个未被匹配 ,HBE中有 2 2 2个未被匹配 ;对A 5 49和HBE中的 18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进行肽质指纹分析 ,经数据库查询 ,初步鉴定为一些与物质代谢、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有关的蛋白质。提示人肺腺癌细胞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 ,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肺腺癌的相关蛋白质及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0.
一种新的肝细胞生成素(HPO)转录本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 5′RACE技术从人胎肝组织中分离一种新形式的肝细胞生成素 (HPO 2 0 5 )cDNA ,其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N端较已报道的人肝细胞生成素HPO(hepatopoietin)多 80个氨基酸 ,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 2 3kD。RT PCR检测HPOmRNA在多种肝癌细胞中表达 ,Western印迹可检测到 2 3kDHPO 2 0 5表达 ,表明此种形式HPO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将构建的HPO 2 0 5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COS 7细胞 ,其表达蛋白质能够刺激HepG2肝癌细胞DNA合成 ;将HPO 2 0 5、HPO和荷空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入低水平表达HPO的Bel 740 2肝癌细胞株 ,发现HPO 2 0 5比HPO具有较强的激活MAPK磷酸化的活性。细胞周期分析稳定转染HPO 2 0 5 ,HPO细胞的增殖周期也支持这一结论。这些结果表明HPO 2 0 5具有刺激肝源性细胞增殖的活性 ,并提示HPO 2 0 5可能较HPO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