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4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PCR基因扩增法,以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质粒为模板,获得N蛋白相应抗原基因,构建了表达载体pBV220/SARS-N,并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用纯化后的N蛋白抗原包被测定板,通过间接ELISA法对阴阳性血清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46份阳性血中有41份被测出,检出率为89.13%。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SARS冠状病毒N蛋白,为进一步研制SARS病人抗体检测试剂和SARS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对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化效率影响的研究,更明确阐明了不同保存温度下感受态细胞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转化率的变化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3.
真核mRNA的3′非翻译区转录后水平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核生物mRNA的3′非翻译区(3′_UTR)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3′_UTR内存在末端加工信号以指导mRNA3′末端的加工;3′_UTR不但控制mRNA的稳定性及降解速率、协助辨认特殊密码子,而且还控制着mRNA的翻译时间、位点及控制其翻译起始及效率等。  相似文献   
84.
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电子克隆和编码区序列RT-PCR验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成功地克隆了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cDNA(GenBank登记号:AY074907和TPA: BK000260),发现C17orf32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31~657 bp)cDNA(627 bp)与人类假定基因LOC124919 ORF(25~807 bp)的25~651位只有一个碱基不同.经RT-PCR验证并cDNA测序、人类表达序列标签(EST)数据库的BLAST检索和基因组成规律分析三方面的结果,均支持C17orf32的序列,而不支持LOC124919的编码序列.C17orf32基因组序列全长4.610 kb,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cDNA序列全长1 679 bp, ORF横跨全部6个外显子.该基因ORF翻译起始处符合Kozak规则,ORF起始码上游同一相位有终止码,ORF后有2个加尾信号和PolyA尾.C17orf32基因的成功克隆表明,NCBI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在2001年12月预测的人类假定蛋白XP-058865编码基因LOC124919的模式参考序列XM-058865中存在偏差,即在C17orf32基因cDNA的406与407位碱基之间错误插入一个碱基G, 从而导致在插入位点后,ORF编码125位氨基酸以后蛋白质序列的改变,出现260个氨基酸的多肽.因此,应慎重看待计算机注释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序列.建立的技术路线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人类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85.
对多种生物薄样品和标样进行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显微定量分析,分别以电子束轰击后样品的O Kα峰计数和介于4.2-6.2keV区间的连续X-射线计数变化监测质量损失,结果显示样品O Kα峰计数减少幅度大于连续X-射线计数减少幅度,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各样品质量损失程度不相同(P<0.05)。培养肝癌细胞冷冻干燥超薄切片、明胶冷冻干燥超薄切片、BSA薄膜、氨基塑料超薄切片、红细胞冷冻干燥超薄切片和卵黄高磷蛋白薄膜样品的质量损失分别为33%、28%、26%、18%、13%和13%,以上结果提示:以O Kα峰计数的减少监测样品的质量损失较敏感,在进行生物薄试样定量EPMA时应对各样品的质量损失进行相应校正。  相似文献   
86.
Riccia fruticulosa O.F.Müll., 1782 from Norway is a valid name, referring to Riccardia palmata (Hedw.) Carruth. In 1785 Dickson misidentified British plants of a blue Metzgeria as R. fruticulosa . The European blue species of Metzgeria is conspecific with M. violacea (Ach.) Dumort., which replaces M. fruticulosa auct. The true origin of the type of Jungermannia violacea Ach., 1805 is probably Tierra del Fuego (rather than Dusky Bay, New Zealand), where the species is widespread. Reports from Australasia, Asia and Africa are all erroneous. The blue colour of Jungermanniales is found only in living plants and is derived from the oil-bodies. In contrast, that of Metzgeria appears only after death;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is unknown.  © 2003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2 , 229−235.  相似文献   
87.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 Zoysia spp.)地上部分形态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结缕草属 (ZoysiaWilld .)植物地上部分 18个形态性状的的聚类分析 ,将产于中国的 78份结缕草种质划分为 6组 ,结缕草 (Z .japonicaSteud .)和中华结缕草 (Z .sinicaHance)具有较典型的特征而各自成组 ,细叶结缕草(Z .tenuifoliaWilld .)和沟叶结缕草〔Z .matrella (L .)Merr.〕为一组、大穗结缕草 (Z .macrostachyaFranch .)和长花结缕草 (Z .sinicavar.nipponicaOhwi)为一组 ,另有两组为比较独特的类型。结缕草属植物叶表面被毛、叶长、叶宽等营养性状和生殖枝高度、小穗密度、小穗数量等生殖性状都有较大的变异 ,变异系数 13.75 %~ 5 8.74 % ,其中中华结缕草内部存在更大的变异 ,表明在中华结缕草种内选育更加容易获得优良种质或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 ,小穗数、小穗长、小穗密度、小穗长宽比以及叶片宽度和叶片被毛发达情况是结缕草属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 ,其中叶片被毛发达情况可以作为区分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的简单依据 ;而生殖枝高度、穗长、叶长、花序柄长度 (1)和叶长宽比可作为研究结缕草属下种内分异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分布于我国的结缕草属(ZoysiaWilld.)54份种质地下部分特点的研究,发现其地下茎分布都在15cm土层内,其中大部分在5cm深度的土层范围内(97.23%),很少达到15cm(0.29%);不定根一般可分布到40cm左右,但表层15cm内分布了不定根总量的81.62%,其下的25cm土层中分布的不定根只占不定根总量的18.38%。地下茎在10~15cm、不定根在30~40cm土层中各性状的变异都比较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地下茎在较深的土层(5~15cm)中分布密度有增加的趋势,而伴随着纬度升高不定根分布密度趋小。根据地下茎和不定根分布的特点,可将我国结缕草属植物地下部分划分为3大类型,即浅茎密根型、中茎密根型和深茎浅根型。  相似文献   
89.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相似文献   
90.
蛋白芯片生产用醛基化玻片制备的条件优化及初步检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一种以玻片为基质的蛋白芯片制备的优化及检定方法。将经过清洗处理的玻片,用不同浓度的氨基硅烷试剂和戊二醛试剂,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氨基化和醛基化处理,通过蛋白结合强度与处理时间及溶剂浓度的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确定最佳的优化条件,将不同浓度梯度的人IgG抗体结合于该玻片表面,经过洗涤、封闭,再加入Cy3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洗涤后检测各点的荧光强度,确定其线性范围及其检测灵敏度。氨基硅烷试剂浓度为5%,作用时间为30min;戊二醛试剂浓度为2.5%,作用时间为60min时,蛋白结合强度达到饱和。蛋白芯片在2~2×4-7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检测出人IgG的最低浓度为2×4-8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