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2篇
  免费   1477篇
  国内免费   641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668篇
  2019年   690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145篇
  2011年   1092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820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PF级金黄地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SPF级金黄地鼠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为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及科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SPF级金黄地鼠。方法在5周龄、10周龄和30周龄群体中随机抽样20只地鼠,雌雄各半。测定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淘汰种鼠干物质及粗脂肪含量、解剖学特性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从SPF级金黄地鼠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来看,通过严格的选择和淘汰,SPF级金黄地鼠的生长、繁殖等特性已保留下来,同比原种群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体重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数据在5、10和30这三个日龄段基本稳定一致,呈现正常的生长规律;该鼠群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也比较稳定一致,个体间的差异很小。结论本实验测定的SPF级金黄地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为SPF级金黄地鼠进一步标准化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17β-雌二醇对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 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103。4%~7.5%Native 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93.
应用新型聚酯纤维盘片,采用连续灌注培养方式,分别试验了细胞接种量、pH、DO、罐流速度等因素对CHO-C28细胞生长分泌HBsAg的影响,初步建立了5L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生产工艺。经3次试验培养,每次培养60d,较适宜的培养条件确定为:pH6.80-7.10,DO 20%-30%,温度36-37℃,灌流速度138ml/h,接种浓度1.9×106cell/ml。收获液的HBsAg平均滴度是1∶256,最高滴度可达1∶512,纯化后的HBsAg产率为0.912mg/L。最后对反应器培养工艺与现行的转瓶培养工艺进行了比较,生物反应器培养具有可控制培养条件、不易污染和可使HBsAg产率提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Survivin、CyclinD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urvivin和Cyclin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大肠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黏膜组织无Survivin、CyclinD1表达;Survivin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及组织分级、大体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5),CyclinD1表达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生存率显著低于Survivin阴性患者,CyclinD1阳性生存率显著低于CyclinD1阴性患者(P<0.05);Survivin、CyclinD1在大肠癌中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大肠癌侵袭性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CyclinD1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Survivin、CyclinD1在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既有独立的功能,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乳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乳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用出生1~3 d乳鼠颅骨,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呈圆形,48 h后,贴壁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并且贴壁细胞伸出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 d后细胞铺满整个平皿底面。经鉴定,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接种后第1与第2个24 h为细胞的潜伏适应期,第3与第7个24 h生长曲线基本为线性曲线,是细胞的对数生长期。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96.
理论和实验表明体形大小是许多动物择偶的重要信号。体形大小与产卵大小、最终产卵数量、后代适合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动物利用体形大小为信号来择偶可以获得高的生殖利益。目前研究交配行为和体形大小的关系的文献较少,特别在微蛛亚科。本文以浅斑近微蛛为实验材料,在室内研究了体形大小对交配行为的影响。测量了体重,体长,头胸甲与腹部的长和宽,以头胸甲的面积(头胸甲的长与宽的乘积)为变量来表示体形大小。以雄蛛的行为为依据,将其交配行为划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并记录了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通过分析,发现了一种微蛛新的交配模式,即可将浅斑近微蛛的插入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大约25min长插入期,接着是一个大约15min的中度插入期,最后是一个大约5min的短插入期。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浅斑近微蛛的体形大小对其交配行为的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的持续时间都没有影响,对插入期的3个阶段的长短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7.
HBV YIDD变异株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HBV C基因型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求耐药后的有效治疗奠定基础。以重组质粒PMD18T-HBV-C为模板,采用PCR扩增HBV C基因型YIDD变异株的全基因组DNA,并将其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获得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HBV-C(YIDD)通过酶切后电泳及测序进行鉴定。琼脂糖电泳结果证实PCR产物大小约为3.2 kb,与预期相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HBV C基因型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HBV-C(YIDD)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98.
几种理化因子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H、温度、供氧状况、投菌量、氨氮初始浓度等理化因子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理化因子对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均有明显影响,海洋硝化细菌的最佳作用条件是pH 8.5,25℃,好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投菌量的增加而增强。在适宜条件下,海洋硝化细菌对海水中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研究海洋硝化细菌在去除氨氮过程中D IN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发现,在处理系统中随着NH4 -N含量的降低,NO2--N、NO3--N含量持续增加,大约有66.57%的D IN在海洋硝化细菌作用过程中以其他形式脱离了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99.
乳酸杆菌是人及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被公认为安全级(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微生物。乳酸杆菌表达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表达系统,随着乳酸杆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类表达调控元件的分离,相继发展了乳酸杆菌的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和整合载体。乳酸杆菌具有免疫佐剂、吸附黏膜、抗胆汁酸能力,以乳酸杆菌为载体,作为外源基因的传递和表达系统,研制口服疫苗,刺激黏膜免疫系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溶剂接触表面积、空腔个数和体积、紧密度、疏水性以及温度因子是影响蛋白质耐热的主要三维结构参数.挑选NCBI COG数据库中具有全基因组的单细胞微生物,选择其中三维结构已知的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因素对细菌类和古细菌类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古细菌类蛋白质的空腔个数和体积与耐热性无关,极性面积和表面残基个数随耐热性增加而降低;(2)超高温细菌类蛋白质的分子量比较小,空腔个数和体积都小于常温蛋白质,而且空腔个数对稳定性的贡献大于空腔体积;(3)无论是古细菌还是细菌类蛋白质,疏水性和紧密度都不随耐热性变化,但暴露残基个数越多,蛋白质的耐热性越差;(4)两类蛋白质侧链的温度因子都高于主链,这与侧链的运动性(柔性)一般比主链高的实验结果一致;另外,超高温细菌类蛋白质的温度因子明显高于常温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