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荔枝胚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3年(1999-2001年)对典型的荔枝焦核品种桂味、糯米糍和大核品种黑叶、怀枝花后10-40d的幼胚和胚乳内源激素、多酚含量及蛋白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焦核品种幼胚及胚乳中的IAA、GAs和ABA含量低于大核品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在胚中低于大核品种,胚乳中则高于大核品种;胚和胚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大核品种。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22.5、28.5和45kD这3类蛋白质在怀枝和黑叶的胚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桂味和糯米糍胚蛋白质中的28.5kD蛋白质也有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2.
野败型水稻保持系线粒体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的保持系珍汕97B中得到一个特异的扩增片段PWP-13。该片段全长808bp,1-142区段为正常的cob基因片段;143-372、406-707区段与一个报告的嵌合cob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100%,但由于碱基缺失,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373-405区段为PWP-13所特有的重复序列,708-808区段为未知序列。序列内含有3组长度分别为9、31、27bp的小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993.
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8号(含苯达松抗性基因Ben)和其突变体农林8号m (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进行标记,从360个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产生的7个RAPD标记.经对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再设计PCR引物,将其中4个RAPD标记OPG18/943、OPG18/972、OPD10/1248和OPF03/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883、SCAR/G18/890、SCAR/G18/919/948、SCAR/D10/1237、SCAR/F03/1186.通过对农林8号×农林8号m F2分离群体320个单株的连锁分析及在1对含ben基因的近等基因系H121和Hben121中验证,标记SCAR/G18/883、SCAR/G18/890、SCAR/G18/919/948与Ben 或ben基因共分离,SCAR/D10/1237与Ben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4.8±2.1) cM.经Southern blotting分析并结合F2代分离比例表明,标记OPG18/943、OPG18/972及其转化的SCAR标记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且OPG18/943和OPG18/972为一对等位STS位点.这是首次报道与ben或Ben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ben基因的转育及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分离ben基因提供了有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4.
Common whea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crops in the world. The improvement of its yield and quality by the introduction of heterologous gene(s) is very significant. Avena sativa L. (2n = 42), belonging to the Avena tribe, possesses resistance to drought, coldness and many dis-eases. Its contents of proteins and fat in seed, especially lysine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 are highest in crops, therefore it is regarded as healthy food. Sexual hybridization between wheat and Avena sativa…  相似文献   
995.
韭菜迟眼蕈蚊简便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鲜净韭菜假茎为饲料,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50~70%条件下,可正常累代饲养韭菜迟眼簟蚊幼虫及繁殖后代的方法。用该方法经14代累代饲养的韭菜迟眼簟蚊,各代幼虫成活率、幼虫历期、平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林窗中植物竞争强度随林窗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移植外来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 ormis)和本地种荷木(Schima superba) 3种幼苗,挖沟排除根竞争和砍树创造林窗排除地上竞争的实验,来测定林窗形成后植物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强度的变化以及这些竞争对3种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林窗内,尾叶桉、大叶相思和荷木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和地上竞争强度均呈现出随林窗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外来种尾叶桉和大叶相思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大于本地种荷木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而荷木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大于两种外来种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在只有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时,这3种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均小于没有竞争时,这反映了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对3种幼苗的生长有抑制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本地种和外来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7.
间隙连接蛋白 (Cx)基因在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分化以及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肿瘤发生与Cx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常存在Cx基因表达下调或缺失 .将人Cx2 6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 ,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采用脂质体转染 ,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Cx2 6转入鼻咽癌细胞系HNE1,使Cx2 6基因在HNE1中重表达 ,探讨Cx2 6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Cx2 6基因的重表达 ,抑制HNE1细胞生长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HNE1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 ,裸鼠致瘤能力减弱 .  相似文献   
998.
花生总DNA的快速提取与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化了花生总DNA的提取条件。用3.50ml细胞提取液,2.50ml饱和KCl溶液,0.25倍样液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1:28:1)溶液,0.30倍样液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溶液,0.60倍体积的异丙醇,可从1.0g花生芽中提得4.0mg纯DNA。用该法提取总DNA的产率高,时间短,DNA的纯度高。  相似文献   
999.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技术对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Hook.f.)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布、濒危原因及物种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海南粗榧在海南岛的5个取样地点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物适应能力不强;2、海南粗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有很大差异,绝大部分变异分布于种群内(DAN多样性为85.1%);种群间仅有较低程度的分化;3、人为砍伐,植被破坏,台风、被食用遗传漂变是海南粗榧遗传多样性低水平的主要原因,也是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4、对于呈零星分布的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的研究与保护,应充分考虑个体小环境之间的差异。考虑影响小种群的随机因素;5、应采取有力措施,就地保护现有种群,并寻求适当的方法迅速扩展种群,降低基因丧失率;选择遗传多样性较高且破坏相对较小的黎母岭种群作为保护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其他种群的保护与管理;6、海南粗榧种群内,种群音质遗传多样性在不同引物之间有较大差别。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则是种群间的变化大于引物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元宝山冷杉是广西特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数量不足900株,在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设置5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并进行种群动态谱分析;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处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幼苗个体比例大,大个体级死亡率较高,个体胸径超过21cm后,生命期望陡降,谱分析表明,种群的动态过程存在周期性,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及林窗效应,种群结构有波动性变化过程,元宝山冷杉种群当前仍为稳定型种群,元宝山冷杉种群呈现聚集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有差异;幼苗,幼树阶段为集群分布,中龄阶段向随机分布发展,大树呈均匀分布,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群落内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