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9篇
  免费   4795篇
  国内免费   20466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1969篇
  2021年   2035篇
  2020年   2050篇
  2019年   2374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1471篇
  2016年   1568篇
  2015年   2057篇
  2014年   2961篇
  2013年   2526篇
  2012年   3601篇
  2011年   3673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3131篇
  2008年   3336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968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1915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36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11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牛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融合表达及其产物的化学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寡核苷酸引导的定位突变,在人工全合成的第27位为Ile的牛生长激素释放因子[Ile27]bGRF(1-44)OH基因的5'端ATG后插入Trp密码子序列,并分别了构建了Pl promoter控制下、以β-半乳糖苷酶和protein A结合IgG domainB、C为载体蛋白的融合型基因表达质粒pBLE310和pBLPAE2D,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β-Gal  相似文献   
162.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B抗原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BamHI基因文库I3质粒中含有编码B抗原膜外Domain的DNA序列。经ScaI和SphI双酶酶解I3质粒,分离获得764bpDNA片段,并克隆进M13mp19中。DNA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为MDV-B抗原基因的494-1258bp部分序列。进一步分离NcoI-HindIII部分基因片(530bp),克隆于PLPromoter控制下的含有修饰型cIts857基因的表达载体中,  相似文献   
163.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柯德森,王爱国,罗广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活性氧;DNA;定位损伤活性氧对DNA的损伤已经被很多工作所证实”””,这种伤害是由0B”直接作用于DNA所引起的”’“。但是OH’...  相似文献   
164.
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经培养和继代培养6个月后的愈伤组织中,发现有少量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和第二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基本正常,最后形成四分体。该愈伤组织经石蜡切片和压片观察,发现其主要由大量的液化细胞和贮藏细胞所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分生细胞。没有发现进一步的分化。其染色体数目,2n=30者占71.7%其余则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65.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对蚕豆叶肉细胞中ABA定位的研究表明,在以ABA抗体处理的切片中,叶绿体有大量的金颗粒标记,细胞质和细胞核也有金颗粒标记,但液泡和细胞壁中没有金颗粒标记。免疫染色前用胰蛋白酶处理可显著增强金颗粒标记密度,而不用EDC固定或以免疫前兔血清处理的切片中几乎没有金颗粒标记。本实验为蚕豆叶肉细胞中ABA的分布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说明了该技术是研究ABA定位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6.
用生物素标了己了花椰菜CaM。生物素标记的CaM具有与天然CaM相似的Ca2+依赖电泳特性,可激活CaM依赖性磷酸二酯酶,能够检测出50ng的磷酸二酯酶。利用它建立了检测植物CaM结合蛋白的生物素-覆盖法(Biotin-overlay)并证实酶标亲和素可与胡萝卜愈伤组织内64kD蛋白质非特异结合,因此将此法运用于植物材料时必需设置酶标亲和素处理的对照。用生物素-覆盖法检测胡萝卜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CaM结合蛋白时可检出2,4-D诱导的CaM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6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valid and convenientexperimental system for exploring photosynthate transfer inthe developing wheat grai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to photosynthate transfer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dospermcavity sap were examined during the linear stage of grain developmentat 25±3 d after anthes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sestudies,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devised to permit the directmonitoring and manipulation of photosynthate transfer from theendosperm cavity to the storage endosperm. A novel approachwas used whereby insertions were made into the endosperm cavityby a needle at the embryo end and a piece of microcapillarytubing at the stigma end of the detached grain. By this means,the experimental solution was delivered into and flowed longitudinallyunder gravity through the endosperm cavity to exit at the stigmae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olution reflected the principalsolute concentrations and osmolality of the in vivo endospermcavity conten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olution intothe cav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viability of grain tissueswas maintained for up to 30 h. During a 24 h period both therate of sucrose uptake and subsequent incorporation into ethanolinsolublecomponents were shown to reproduce the rate of starch biosynthesisand in vivo grain growth.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systemeffectively reproduced the in vivo pathway of photosynthatetransfer from the endosperm cavity via the modified aleuronecells into the endosperm. As a result, this system providesa new approach to study photosynthate transfer in the developingwheat grain. Key words: Wheat grain, endosperm cavity, experimental system, photosynthate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68.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葡聚糖酶是饲用添加剂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旨在从湖羊消化道微生物中挖掘性质优良的GH9家族葡聚糖酶基因,用于研发新型饲用酶制剂。【方法】从湖羊瘤胃微生物cDNA中扩增IDSGLUC9-2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和底物水解模式。【结果】IDSGLUC9-25基因编码52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CelD_N结构和一个GH9家族催化结构域;重组蛋白rIDSGLUC9-25分子量约为62.7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在30-50℃下活性较高,在pH 4.0-8.0范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经pH 4.0-8.0缓冲液处理1 h后残余活性均大于90%;底物谱分析表明,rIDSGLUC9-25能催化大麦β-葡聚糖、苔藓地衣多糖、魔芋胶和木葡聚糖,比活性分别为(443.55±24.48)、(65.56±5.98)、(122.37±2.85)和(159.16±7.73) U/mg;利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水解产物发现,rIDSGLUC9-25降解大麦葡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64.19%±1.19%)和纤维四糖(占总还原糖26.24%±0.12%),催化地衣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78.46%±0.89%)。【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来自密螺旋体属细菌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IDSGLUC9-25 (EC 3.2.1.4),能高效催化多糖底物生成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为研发饲用酶制剂和制备低聚寡糖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70.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