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2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钧彦  贺微  粟硕 《病毒学报》2021,37(4):900-909
初步筛选与鉴定PDCoV N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LC-MS/MS质谱技术筛选出PDCoVN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利用免疫共沉淀进行鉴定.通过免疫共沉淀产物的SDS-PAGE分析发现在40 kD和100 kD左右有明显的差异蛋白条带,通过质谱筛选到了68个与PDCoVN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并做了GO、COG和KEGG注释,挑选出2个候选互作蛋白,经过免疫共沉淀验证,PDCoVN蛋白与TUBB2B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DCoV N蛋白在病毒感染细胞时的作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2.
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altosyltrehalose hydrolase,MTHase)是以淀粉或麦芽糊精为底物制备海藻糖的关键酶之一。来源于Arthrobacter ramosus的MTHase,表达量好,比活高,但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采用定向进化技术,筛选得到L137M和A216T两个突变体,在60℃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5.5、20.5和23.3 min,L137M和A216T的t1/2分别比野生型提高1.3和1.5倍。进一步考察了L137M、A216T和野生型酶在60℃分别和同样来源于Arthrobacter ramosus的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altosyltrehalose synthase,MTSase)复配制备海藻糖,在相同的加酶量下,野生型、L137M和A216T的海藻糖转化率分别为51.3%,52.6%和55.7%,两个突变体的转化率都比野生型提高,说明突变体提高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海藻糖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73.
杨树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严重危害。北抗杨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抗性,但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未受害、机械损伤、虫害北抗杨为研究材料,对其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防御酶含量进行检测,以探索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和光肩星天牛危害后其反应不同:1)次生代谢产物,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白杨甙含量显著上升,槲皮苷含量降低;而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槲皮苷含量显著上升,白杨甙含量无显著变化。机械损伤的北抗杨木质部总酚含量高于虫害与未受害木质部,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北抗杨木质部白杨甙和亚麻木酚素含量高于机械损伤木质部与未受害木质部。遭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北抗杨木质部的总酚苷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害木质部。2)防御酶活性分析表明,与未受害北抗杨树皮相比,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升高,但两者间无差异;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未受害树皮,且机械损伤树皮高于虫害树皮;北抗杨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木质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未受害木质部,但两者间无差异。3)与未受害北抗杨相比,北抗杨受机械损伤、虫害后部分次生代谢物和防御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推测这些物质可能与北抗杨抗逆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4.
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无标记、体积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受到了很多关注,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细胞、离子等生物识别物的检测。近年来,更有纳米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朝着高灵敏、微型化、快速化以及多功能化的方向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研究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阐述近年来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探讨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克服各种缺陷的应对策略,为该传感器在未来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以冬虫夏草单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菌株TZ8-1的3种菌丝形态为实验材料,提取RNA,经反转录获取cDNA,选择了11个持家基因为候选内参基因(18S rRNA、APRTase、β-TUB、RPL2、EF1-α、PGI、PGM、H+-ATPase、ACT1、UBQ和GAPDH),根据该菌基因组注释结果来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定量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算法程序进行表达稳定性评估,并用RefFinder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排比,最终筛选得到了最适内参基因。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1个候选内参基因均可作为冬虫夏草菌菌丝体时期的内参基因,稳定性最好的3个内参基因分别是UBQ、PGE和ACT1,稳定性较差的3个内参基因分别是GAPDH、RPL2和β-TUB。  相似文献   
76.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水生真菌调查中,从中国云南和西藏的沉水腐木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基于LSU、SSU、ITS、TEF1-α和RPB2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个菌株属于菩提科香港霉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4个菌株聚集在一起,并与泰国香港霉形成姐妹支。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将这4个菌株鉴定为新种棕孢香港霉。棕孢香港霉是香港霉属的第二个有性型物种,它因子囊果的孔口处有棕色至黑色的刚毛,且子囊孢子呈梭形,孢子两端逐渐变窄且钝圆,红棕色至暗棕色,具有多个隔膜而区别于另一个有性型物种泰国香港霉。本研究提供了该真菌新种的描述及图版并比较了该种与其他物种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对中国滇西北地区淡水木腐真菌进行了调查,在云南省的苍山、怒江和澜沧江采集到3个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LSU、SSU、TEF1-α和RPB2)描述了新种——苍山长喙孢Rostriconidium cangshanense。苍山长喙孢的特征是菌体形态与营养菌丝不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者松散成束,光滑或粗糙;产孢细胞多芽、深褐色、具有黑色驼峰状的分生孢子脱落痕;分生孢子梭形至倒棒状、长喙状,6-8个横隔,有明显油滴状细胞内含物,有时具顶端粘膜鞘。露兜长喙孢Rostriconidium pandanicola报道为世界淡水环境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8.
沙生植物沙鞭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沙鞭形态多样性的82.277%,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颖片长度、小穗长度等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欧式距离对参试居群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0.5时,可以将20个沙鞭野生居群划分为两类,且各表型性状并没有依居群地理分布而聚类。  相似文献   
79.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其幼虫蛀毁巢脾,造成封盖蛹不能孵化出房,使蜂群群势下降甚至飞逃.当前,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防控技术的研究相对薄弱,蜡螟危害仍是限制养蜂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大蜡螟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为我国制定蜡螟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思路,并展望未来蜡螟防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1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12%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4%呋虫胺·螺虫乙酯悬浮剂、22%吡虫啉·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6种复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幼虫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估.结果 显示,6种药剂对七星瓢虫48 h的LR5o(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分别为0.812、2.255、4.082、22.735、6.755和0.00467 g a.i/hm2.在农田内暴露场景下,6种复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均不可接受;在农田外暴露场景下,仅有14%呋虫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2%吡虫啉·螺虫乙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其它均不可接受.结果 表明在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下,6种药剂对七星瓢虫的初级风险评价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