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5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机螯合剂在芦苇富集转运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植物提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以其潜在的高效、经济及其生态协调性等优势被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是利用对某些重金属具有超富集能力的超积累植物或耐性植物,配合添加一定量的鳌合剂来进行修复。由于超富集植物一般生长缓慢且生物量小,因此利用对重金属有一定耐性的生长快速、生物量大的植物来进行修复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芦苇作为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生物量大、耐受性强和分布广泛的特点,已经被研究和应用到环境治理的多个领域。本文通过户外盆栽沙培试验,研究了铅胁迫下,分别在 2-10 mmol·L-1共 5 个浓度梯度的 EDTA 和柠檬酸两种鳌合剂处理下,芦苇生长对铅的响应以及对铅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运的影响。初试结果表明∶在 4mmol·L-1 Pb(NO3)2胁迫下,施加 EDTA 对芦苇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 EDTA 浓度为 10 mmol·L-1 时,透灌 7 d 后,其芦苇根和地上部(茎和叶)干重分别是空白试验(未加螯合剂)的 68.0% 和 72.3%,而柠檬酸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较小。同时,EDTA 和柠檬酸对铅在芦苇体内的富集和转运,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分别施加 10 mmol·L-1的 EDTA 和柠檬酸,其植物根部和地上部的铅浓度分别为空白试验的 7.4 倍、10.7 倍、2.5 倍、3.5 倍。EDTA 在促进植物体内铅的吸收和从根部到地上部的转运效率方面要比柠檬酸更为有效。尽管像 EDTA 和柠檬酸这样的鳌合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富集效率,但考虑到螯合剂自身对植物的毒害性、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以及运行成本等方面因素,目前,寻找高效、廉价、可生物降解的鳌合剂以及大生物量的耐性植物成为植物提取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2.
993.
1997-1999年对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9种,隶属16目37科,其中留鸟32种,占总数的26.89%,冬候鸟24种,占总数的20.17%,夏候鸟30种,占总数的25.21%,旅鸟占33种,占总数的27.7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5%-25%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的SDS-PAGE分析法可将水稻种子贮藏谷蛋白分离为3个酸性(α)亚基和3个碱性(β)亚基,通过调节两性电解质比例对现有等用点了和焦电泳分析法进行改良,可将谷蛋白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分别分划为13和14条多肽带,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双向电泳分析法可以高清晰度地离析谷蛋白并获得单一多肽,此改良的电泳分析系统有助于确定水稻谷蛋白变异及谷蛋白的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新的水稻谷蛋白α—1亚基缺失突变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水稻受精卵MNU处理后代中获得4个谷蛋白α-1亚基缺失突变品系。SDS-PAGE和IEF分析表明这些突变体在共同缺失1条pI6.82多肽的同时,或形成新的多肽,或其他多肽表现量增加,这些突变体是由结构基因控制的,IEF分析同时显示2条多肽pI6.82和pI8.58源自同一条谷蛋白前驱体。这4个突变体对于改良水稻谷蛋白品质、研究谷蛋白生物合成遗传调控机制以及揭示谷蛋白基因功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96.
口蹄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凋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7.
基于PC/Linux的核酸序列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PC机和Linux操作系统, 利用Phred/Phrap/Consed软件和Blast软件, 构建了核酸序列大规模自动分析系统. 该套系统可自动完成从测序峰图向核酸序列的转化、载体序列去除、序列自动拼接、重复序列鉴定以及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可加速对大规模测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8.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 389个氨基酸 (DT3 89)的基因片段及人IL 2全基因 ,将两基因串连插入 pET3a载体 ,构建成含有DT3 89 IL 2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经表达、纯化后 ,用3 H Leucine掺入法测定其对HUT 10 2细胞的蛋白合成抑制作用。SDS PAGE电泳分析表明 ,表达产物分子质量 (Mr)约为 5 8kD ;重组嵌合毒素能够特异性地抑制高表达IL 2受体的HUT 10 2细胞的蛋白生物合成 ,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其细胞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约为 3 3× 10 -11mol/L。为进一步研制特异性的抗IL 2受体高表达肿瘤和相关疾病的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大白菜雄性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_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_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相似文献   
1000.
吴海洋  郑从义等 《Virologica Sinica》2001,16(2):175-178,F003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制品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调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