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8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366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目的:分析初始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对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125例Graves病甲亢患者,根据入院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甲硫咪唑15 mg/次,2次/d;研究组62例给予甲硫咪唑1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和血清Visfatin、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32%vs. 77.78%,P<0.05);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降低、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ensitive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s TSH)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始小剂量(10 mg/次)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亢的疗效显著优于甲硫咪唑15 mg/次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血清Visfatin、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妇科盆腔恶性肿瘤血常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243例确诊为盆腔良性病变或妊娠状态的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选取同期717名接受体检的成年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水平(HGB)、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计数(RBC)水平降低,单核细胞计数(MO#)、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计数(NE#)、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升高;病例组患者EO、EO#、LY、LY#、MO#、MPV水平低于良性对照组,HCT、HBG、MCHC、PDW、NE、NE#、RDW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同时,病例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MCH、MCV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良性对照组患者的单核细胞百分比(MO)、血小板压积(PC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MO、PCT水平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Y#、MO#、MCHC、RDW、MCH、MCV与盆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各项血常规指标中,MCV诊断妇产科盆腔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683。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均存在差异,部分指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连续给药7天后,给药剂量200 mg/kg。应用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致大鼠缺血损伤。24 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中氧化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2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含量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显著(P0.05),RhoA/ROC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升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的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脑中氧化因子含量(P0.05),抑制了神经元凋亡(P0.05),抑制了RhoA/ROCK2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为解决目前床旁鼻肠管快速置入成功率低这一临床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磁驱动技术的空肠营养管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现有空肠营养管置管过程中的动力因素,结合磁驱动技术原理,提出了通过体外旋转磁场带动体内感应磁体螺旋式前进的设计方案,以期缩短空肠营养管的飘管时间。结果:该设计包括磁性空肠营养管和体外磁力驱动装置两部分。其中磁性空肠营养管由管体和感应磁头两部分构成,感应磁头包括磁体内核和硅胶外壳。磁力驱动装置由多极磁体和手持式微型电机组成。操作时通过体外磁力驱动装置发出大旋转磁场带动空肠营养管的感应磁头做轴向旋转运动,可加速空肠营养管在肠道内的移动,达到缩短飘管时间的目的。结论:该设计基于磁驱动技术原理,设计巧妙,符合磁力学原理,操作简单,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6.
摘要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对环状混合痔(RMH)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MH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和研究组(n=47,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10 d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P<0.05)。两组治疗10 d后创面渗液、水肿、疼痛、创面肉芽组织评分下降,创面面积减小,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H患者术后采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7.
斜纹拟木蠹蛾在广州发生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骏  林莉  梁帆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2):493-498
本文报道了斜纹拟木蠹蛾Indarbela obliquifasciata在广州的发生和为害特征,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做了阐述,表明该虫在广州一年发生一代,其取食寄主达18种,但主要寄主植物为羊蹄甲,其幼虫共6龄并以幼虫越冬。并对该虫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8.
磷脂酶A2 (PLA2)对细胞膜流动性、膜蛋白活性等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高温等环境压力对细胞的生理代谢有较大的影响,其在生物体抗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中华蜜蜂Hymenoptera: Apidae: Apis cerana cerana PLA2基因序列为基础,对其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温度和高温不同胁迫时间下的表达差异,以揭示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抗高温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结果显示,中华蜜蜂PLA2基因包含7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9.3 kDa,无跨膜结构,不属于膜蛋白。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中华蜜蜂PLA2序列与蜜蜂科昆虫的相似性最高,与其他膜翅目昆虫的相似性存在差异。qRT-PCR结果显示,PLA2在35℃、40℃和45℃处理下的表达量较高,较高的温度能诱导该基因表达的增加。同时,PLA2的表达受高温胁迫时间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导致PLA2基因的表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PLA2在中华蜜蜂应对高温胁迫时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9.
本文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光源滤除其红外部分仅输出可见谱段部分,在不超过国家安全标准允许的最大辐照量条件下,以正入射方式照射人眼后,记录并分析在明、暗适应条件下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和视觉后像持续时间,明确超连续谱激光可见谱段对人眼的眩目效果。明适应下激光照射0.1 s导致人眼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31~119 s,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19~76 s;暗适应下激光照射0.1 s导致人眼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26~223 s,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13~123 s;明、暗适应下导致人眼眩目效应的最小功率密度值分别为0.055 mW/cm^2和0.005 mW/cm^2。结果表明,超连续谱激光可见谱段对人眼有良好的眩目效果,可导致数十秒至数百秒的中心视力下降,随着照射功率密度增高,眩目效应增强,显示出较好的量效关系,且相同功率密度时暗适应下人眼的眩目效果优于明适应。该研究探究了明、暗适应条件下超连续谱激光对人眼眩目效应,明确了超连续谱激光与人眼眩目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0.
膜蛋白在诸多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信号识别和分子转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去污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膜蛋白研究的进展。去污剂广泛应用于膜蛋白的提取、增溶、纯化、理化性质及结构研究,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去污剂往往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系统地描述了去污剂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在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中的应用,(1)去污剂结构及其对去污剂性质和水溶性的影响,去污剂形成胶束的条件及影响去污剂胶束形成的其他因素。希望这些关于去污剂的基本性质和参数的介绍,可以为相关科研工作者选用去污剂提供一个理论依据。(2)去污剂抽提膜蛋白的流程和注意细节,去污剂对膜蛋白纯化时分子量测定的影响,膜蛋白研究中去污剂的置换与去除,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案例归纳。希望这些应用细节、课题研究,可以为相关科研工作者研究膜蛋白结构功能时提供一个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