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虫草多型现象的5.8S rDNA 和ITS2 序列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定名的甘肃虫草Cordycepsgansuensi与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形态相似。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具有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和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两类无性型。此研究对5.8SrRNA基因及ITS2间区DNA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虫草和冬虫夏草的DNA序列相同,属于同一种;蛹虫草的两类无性型具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趋异性。  相似文献   
992.
西瓜果实性状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薄皮、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Citrullus lanatus var.lanatus)97103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Citrullus lanatus var.citroides)PI296341杂交所得F2的118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西瓜主要果实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硬度、果皮厚度、单果重、种子千粒重进行区间作图,  相似文献   
993.
土壤水分与遮荫水平对棉花叶片光全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以盆栽棉花(中棉23号)做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遮荫,设计了3种遮荫水平(不遮光(CK),遮光75%(DN),遮光40%(SN)和高、中、低3种水分组合处理,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 ̄100%(高水分,HW)、65% ̄85%(中水分,MW)和45% ̄65%(低水分,LW)。探讨了土壤水分和遮荫水平共同作用对嘿期至蕾期中午的气孔寻度、净江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等的影响。高水分下DN和SN  相似文献   
994.
水通道蛋白是对水专一的通道蛋白,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研究表明高等植物的质膜和液泡膜上存在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植物水通道蛋白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其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基因水平的表达调控和翻译后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混合培养HepG2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用RT-PCR检测细胞中IDO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检测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表达IDOmRNA的水平随着1-MT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照组及实验组(1-MT浓度分别为1.25 mmol/l,2.5 mmol/l,5mmol/l)中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48±0.34)%,(7.82±0.41)%,(18.62±0.42)%,(25.32±0.40)%(P<0.01),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17.36±1.24)%、(25.48±1.48)%、(32.89±1.73)%、(42.04±2.16)%(P<0.01)。 结论 HepG2细胞表达的IDO能抑制外周T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996.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和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两个不同抗盐性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NaCl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和多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受抑制,膜脂过氧化和电解质渗漏升高,而弱抗盐品种‘津春2号'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盐品种‘长春密刺';盐胁迫下‘长春密刺'根系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幅度均大于‘津春2号',其最高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9.3%、60.1%、69.4%和118.6%、56.2%、50.6%;'长春密刺'多胺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小于‘津春2号',而二胺氧化酶活性仅在‘长春密刺'中增加.'长春密刺'根系游离态亚精胺和精胺、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津春2号'根系游离态腐胺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黄瓜根系中较高的游离态亚精胺和精胺、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以及较低的游离态腐胺含量有利于提高幼苗对盐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龟纹瓢虫在棉株上对棉蚜的搜索与捕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龟纹瓢虫在棉花上对不同密度、不同空间分布、不同来源棉蚜的搜索与捕食行为.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搜索活动随棉蚜密度增加而下降;当棉花上有充足的棉蚜时,瓢虫主要搜索和捕食棉花上部的棉蚜,很少捕食棉花中部的棉蚜,极少捕食下部的棉蚜;瓢虫对棉花不同部位上分布的2种不同来源的棉蚜捕食量没有差异;但当棉花上部主要为美9101棉花棉蚜时,瓢虫的搜索活动明显下降.龟纹瓢虫的捕食行为与蚜虫密度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乔木种的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植被调查资料的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CCA排序与环境解释,划分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给出了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如下:1)40个样地可划分为青檀林(Form.Pteroceltis tatarinowii)、栾树林(Form. Koelreuteria paniculata)、槲栎林(Form. Quercus aliena)、栓皮栎林(Form. Quercus variabilis)、鹅耳枥+葛萝槭林(Form. Carpinus turczaninowii+Acer grosseri)、元宝槭+千金榆林(Form. Acer truncatum+Carpinus cordata)和辽东栎林(Form. Quercus liaotungensis)7种群落类型,体现了中条山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CCA排序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海拔与土壤养分梯度,第二轴与土壤pH值、湿度指数和坡度显著相关。总体来说,海拔和土壤因子是影响混沟地区乔木物种分布分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3)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6.14%,其中环境因子占30.79%,空间因子占8.4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6.87%。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同时也体现了混沟地区植被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999.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经过26年的自然演替其间的种群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种群类型、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分布格局的测定,分析了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内部的消长与分布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阳生性优势种由高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其生态位宽度减小,中生及阴生性树种则由随机分布逐渐变为高集群分布,生态位宽度增大。树种由32种增加到65种,35种中生及阴生树种为后期侵入种,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对现存种群的种间联结与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揭示了天然次生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相互适应变化规律。原来阳生性的优势树种,如大叶栎(Castannopsis fleuryi)、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等,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下降,中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稍有增加,如柃木(Eurya nitida)、血胶树(Eberhardtia aurata)、广西拟肉豆蔻(Knema guangxiensis)等,中生偏阴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明显增大,其中一些种,如厚叶琼楠(Beilschmiedia percoriace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等,成为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次生群落种群之间的联结程度加强,一些种从零联结变为高度正联结或负联结,正、负联结性均变得更加紧密,高度正联结的种对占较大比例。种间联结与生态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高度正联结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也反映出这些种对生境要求的一致性。次生群落由前期阳生性大叶栎群落演替为中后期中生性厚叶琼楠群落,群落接近较稳定的中生性气候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PCR检测方法从饲料的主要原料豆粕、玉米蛋白粉中成功地检出启动子35S (35S-promoter,originated fro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终止子NOS (nopaline synthase-terminator,derived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耐除草剂基因EPSPS(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和抗虫基因CryIA(b)(delta-endotoxin,evol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等转基因成分,并通过扩增玉米自身蛋白基因Zein( a protein extracted from corn gluten)及大豆自身基因Lectin(chitin-binding protein)的引物和阴阳性对照、阴阳性质控,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该方法已在口岸进口饲料原料转基因检测中得到初步应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heterogenous genes usually used in transgenic crops,the PCR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with primers derived from CaMV 35S promoter(35S-promoter,originated fro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NOS terminator(nopaline synthase-terminator,derived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PSPS(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gene,and CryIA(b)(delta-endotoxin,evol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gene to detect transgenic agents from feed raw materials of soybean dregs and corn gluten meal,respectively.Endogenous corn Zein(a protein extracted from corn gluten) gene,soybean Lectin(chitin-binding protein) gene and negative,positive control were applied for avoiding false results.The method established here has been succeessfully applied in detecting transgenic elements in imported feed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