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0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通过对郑州青台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91例个体、1913枚牙齿罹患龋齿的统计与分析可知,青台人群患龋率为71.43%,龋齿率为13.38%。其中,龋齿率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孕期生理变化、食物选择及性别分工等有关。上颌龋齿率高于下颌,臼齿及咬合面为龋齿易患齿类及部位。通过对比可知青台人群显示出较高的龋齿罹患率,暗示该人群饮食中应包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这可能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中游发达的旱作农业有关。此外,龋齿率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农业人群中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龋病病因的复杂性和各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人群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2.
食气梭菌是一类主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二氧化碳(CO_2)和一氧化碳(CO)合成多种化学品和燃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天然的食气梭菌吸收、固定和转化一碳气体速率较慢,能量代谢效率低且高值产物种类少。近年来,随着组学、分子遗传学工具以及生化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食气梭菌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代谢工程设计、改造和发酵工艺等方面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食气梭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能为这类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一碳气体的生物转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背景】胶孢炭疽菌是引起橡胶炭疽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导致橡胶树产胶量下降。【目的】从山东青岛一农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胶孢炭疽菌生防放线菌SD-29,并对其进行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对峙生长法及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SD-29的拮抗活性进行鉴定;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菌株SD-29发酵液粗提物并进行活性评价;根据菌株SD-29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皿内抑制活性达到82.6%。发酵液粗提物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3.6μg/mL,100μg/mL的粗提物对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63.16%,其对感炭疽病橡胶叶片的防治效果达到48.96%。根据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D-29为Streptomyces yatensis。【结论】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 DC)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棉铃虫雄性特异性致死(male specific lethal, msl) 基因Hamsl1,利用RNA干扰技术明确其是否参与调控棉铃虫剂量补偿。【方法】利用RT-PCR同源克隆棉铃虫Hamsl1基因全长cDNA; 利用qPCR技术研究Hamsl1基因在棉铃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显微注射Hamsl1 siRNA到棉铃虫3龄幼虫中对Hamsl1基因进行RNA干扰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15个Z染色体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Hamsl1是否调控Z染色体基因剂量。【结果】成功克隆了棉铃虫Hamsl1基因的cDNA序列,鉴定出Hamsl1基因mRNA存在2种剪接体,分别命名为Hamsl1a(GenBank登录号: MK564008)和Hamsl1b(GenBank登录号: MK564009)。功能域分析发现HaMSL1含有典型的PEHE和coiled-coil功能域,具有MSL1蛋白的特征。qPCR分析表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棉铃虫Hamsl1a与Hamsl1b基因表达均具有发育时期特异性,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且雌雄化蛹后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具有性别特异性。通过同源比对和qPCR分析,在DNA水平鉴定了15个Z染色体候选基因。显微注射Hamsl1 siRNA于3龄幼虫体内72 h,干扰效率为36.01%~64.27%,并未发生雄性致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Hamsl1 RNAi处理组中棉铃虫15个Z染色体基因在雄性个体中整体呈现表达量上调趋势,而在雌性个体中平均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初步探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且该基因可能通过抑制雄性棉铃虫Z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棉铃虫Z染色体剂量补偿。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剂量补偿分子机制和绿色防控棉铃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5.
频繁使用染发剂对小鼠染色体畸变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多次接触7 种染发剂对不同组小鼠骨髓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7 种染发剂均导致出现较高的染色体畸变率,3 种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上升, 其中以粉末状染发剂的影响最为严重。4 种染发剂对进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小鼠均产生显著影响, 尤以氧化型染发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6.
番茄抗病基因Cf9的3′UTR区含有内含子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抗病品种“中杂9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751bp,含有一个编码86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架。在该基因的3′UTR区发现了一段未曾报道的内含子序列,长115bp,它所处的位置与番茄另一个抗叶霉病基因Cf2内含子的位置相似,其5′和3′边界序列为一重复序列,TCCAGG(T)ATTC,并与Cf2基因内含子边界序列高度同源。与已报道的Cf9的cDNA序列相比,它的第371位的核苷酸T突变成了C,从而使其编码蛋白的LRR区第121位的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  相似文献   
137.
稻田生境调节和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1973年开展以发挥天敌作用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20多年来稻飞虱一直没有大发生,且发生程度低于临近地区。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通过改善天敌的生境条件,捕食性天敌群落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增多,天敌各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增强,重建后群落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临近地区,最终使得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增强,98%以上的稻田飞虱的数量常在防治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138.
血革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厉螨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剑川县大绒鼠巢中的血革螨属一新种,六毛血革螨Haemogamasussexsetosussp.nov.,其背部刚毛呈三叉状,与多齿血革螨H.multidentis较相近,但肛板副毛6根,钳齿毛呈喇叭状,胸部副毛全部光滑,殖腹板较宽大,可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9.
噬菌体DNA的快速抽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噬菌体DNA的快速抽提方法.用聚乙二醇沉淀噬菌体颗粒,然后经DEAE纤维素纯化处理和酚抽提.与传统的噬菌体DNA纯化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法方便、快速、经济,可获得高纯度的噬菌体DNA.  相似文献   
140.
一种新的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向的基因导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号及Ⅱ号的受体 (IGFⅠR ,IGFⅡR)在人原发性肝癌中过量表达 ,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多种人恶性肿瘤过量表达 ,设计和合成了针对IGFⅠR及IGFⅡR的 1 4肽E5和针对EGFR的 1 6肽GE7,以及流感病毒血凝素功能域 2 0肽HA2 0作为内吞小体释放寡肽 (Endosomereleasingoligopeptide,EOP) ,将它们分别与多聚阳离子多肽 (Polycationic polypeptide ,PCP)———多聚赖氨酸 (Polylysine ,PL)或鱼精蛋白 (Protamine,PA)共价连接 ,藉静电效应与DNA形成一个复合体 (E5 PCP/DNA/PCP HA2 0 ,GE7 PCP/DNA/PCP HA2 0 ) ,即构建的新的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相对靶向且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恶性肿瘤细胞并得到预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