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61.
[目的]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在磷元素受限的贫瘠沙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种群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文解析了少花蒺藜草在磷胁迫条件下对磷素的高效利用机制,以期为揭示其入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少花蒺藜草、冰草、狗尾草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各处理间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组成差异。[结果]少花蒺藜草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解磷菌的群落多样性。PCA与UPGMA聚类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与狗尾草根际磷细菌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大。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根际显著富集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的解磷菌类群为α-变形菌、链霉菌,其在少花蒺藜草对磷的吸收中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有紧密联系。[结论]少花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的解磷菌群落结构间接影响根际土壤的磷素环境,从而利于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962.
油菜是食用油、优质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杂种优势利用是油菜培育优势性状最重要的手段,且提高亲本的选育效率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油菜育种技术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盲目性大、应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不适于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选育油菜新品种的技术方法。该技术以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从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新研究的发现、作用表现、诱导机制、作用价值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以及其他作物诱导系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接种疫苗主动免疫预防或使用抗体制剂被动免疫预防是避免重症感染和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须研制不同类型的RSV疫苗:减毒活疫苗对婴儿来说,可能是最佳选择;亚单位疫苗有引起增强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不适合RSV血清学阴性的婴幼儿接种,主要适用于老年人和孕妇。研发安全且有效的RSV疫苗难度大,虽然已有30余种RSV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显示出应用潜力,其中F纳米颗粒疫苗已率先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在老年人和孕妇中未达预期效果。在RSV流行季节前,使用特异性抗体制剂也是预防高危人群严重RSV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长效单克隆抗体MEDI8897比帕利珠单抗更具成本效益,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且获得优先研发资格。多克隆免疫球蛋白RI-002已在免疫缺陷人群中显示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具有进一步研发的现实意义。本综述针对近年来RSV疫苗及其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期望为RSV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和对照组(n=40,紫归解毒膏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肠动力学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更低,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改善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TGF-β1、bF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65.
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从羊肚菌中提取的多糖在抗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羊肚菌多糖的有效提取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不同的提取方式对羊肚菌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具有一定影响。羊肚菌多糖的结构特性如分子量、单糖组成、一级结构等,对其生物活性具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羊肚菌多糖的结构对揭示其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羊肚菌多糖进行综述,总结羊肚菌多糖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分析羊肚菌多糖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羊肚菌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6.
代谢组样品制备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础。本文以维生素B12生产菌株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320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细胞损伤、ATP泄漏、代谢物回收效率以及细胞代谢淬灭效率综合评价细胞淬灭方法,同时对5种提取试剂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优化胞内代谢物的提取方法。最终获得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 320的胞内代谢组学样品制备较佳条件:即-20℃40%甲醇淬灭细胞,过滤收集淬灭细胞,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2∶2,外加0.1%的甲酸)与50%甲醇相结合提取胞内代谢物。实验结果显示-20℃的40%甲醇(通过过滤收集细胞)对细胞膜的损伤较小,且细胞代谢淬灭效率和回收效率较高;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2∶2,外加0.1%的甲酸)与50%的甲醇对胞内代谢物的提取效率较高且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67.
为了解不同消毒剂对大黄鱼中致病性弧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片扩散法比较了聚维酮碘(PVP-I)、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和过氧化氢(H2O2)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再以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三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MBC/MIC比值,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抑菌效果相对较优的H2O2、PHMB对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混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H2O2(3%)对两种弧菌具有最大的抑菌圈直径(19~21mm),PHMB(30mg/mL)次之(约为15mm),PVP-I(10%)的抑菌效果最弱(小于10mm)。3种消毒剂的MIC值由小到大依次为PHMB相似文献   
968.
动物类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蛋白多肽为主,因此活性蛋白多肽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文章分析了沉淀法、色谱法、膜分离法以及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适用范围,综述了这些方法在动物源活性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为动物源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开发出高效、经济和环保的蛋白多肽分离纯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969.
为了优化建立火棘多糖铁(Ⅲ)复合物(PPC)中铁含量检测的方法。考察了邻菲啰啉溶液浓度(w/w,%)及用量(mL)、抗坏血酸溶液浓度(w/w,%)及用量(mL)、反应时间(h)及温度(℃)等因素对PPC中铁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软件进一步优化PPC的检测条件。结果表明,PPC中铁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向1.0 mL适宜浓度的PPC溶液中,依次加入1.5 mL 10%的抗坏血酸溶液及3.0 mL 0.1%的邻菲啰啉溶液,于45℃水浴2.0 h后,冰水快速冷却,在室温下于51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重现性,回收率达99.93%。此方法也适合推广于其他植物多糖铁复合物中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0.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导致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改变,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综合评价生态恢复效益是目前衡量恢复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以中国重点脆弱生态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产水、土壤保持、食物供给、固碳4项服务,构建研究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Welch T方法检验恢复显著和不显著区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对比分析研究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5年,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增长20.86%;综合效益由波动变化转为稳定,并稳定在其均值0.55附近,其中喀斯特区综合效益最高,达0.75以上;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主要是农田、森林、草地和聚落生态系统之间的转移,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增加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升高;T检验的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带来综合效益的改善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