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1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284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882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602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贵州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刚  陈服官 《动物学研究》1989,10(3):241-249
本文报道贵州省两栖动物63种,其中省新纪录2种,即阔褶蛙和锯腿树蛙。将贵州划分为黔西高原中山、黔北中山峡谷、黔中山原丘陵、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和黔南低山河谷五个动物地理省。认为黔南低山河谷省属于向华南区过渡的华中地带。讨论了各动物地理省的地貌、气候、两栖动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替代种类。分析了各动物地理省两栖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及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NO—样松驰因子在大鼠止血带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元  董淑云 《生理学报》1992,44(6):576-582
为探讨NO-样松驰因子(NO-LRF)在休克中的效应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本工作在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上发现离体灌流的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组织cGMP含量增加。用NO前体L-精氨酸(L-Arg)或NO合成阻断剂L-NNA,可溶性乌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灌流,分别增强或减轻ToS动物主动脉的上述变化,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不受血管内皮是否存在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非内皮细胞源的NO-LRF是引起ToS动物血管低反应性的因素之一。体内实验表明 L-Arg治疗缓解,而L-NNA恶化ToS病程,提示NO-LRF可能参与机体的适应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两种功能互相不同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复合神经元网络(CNN)模型;导出一种特殊结构的CNN的并行动力学;而且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在这些结果基础上,得到快速的假逆矩阵学习算法。计算机仿真试验证实学习算法与动力学稳定性的正确性,并表现出良好的容错性能与存储容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制备了HBsAg的微团化(Micelle)和免疫剂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简称ISCOMS)两种形式的抗原。在电镜下观察,微团化抗原是由球形亚单位颗粒组成直径100~150nm的较原颗粒大得多的大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24g/ml;而ISCOMS在电镜下为直径30~40nm左右稍大于原颗粒的多面体形态颗粒。SDS-PAGE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的颗粒都是由HBsAg的P23和GP27蛋白所组成。 小鼠免疫接种结果显示,ISCOMS的免疫原性优于微团化抗原,后者又优于原22nm HBsAg颗粒。在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上,ISCOMS组显著优于微团化抗原组,而微团化抗原组略优于22nm HBsAg组。 ISCOMS的免疫性强,抗体产生早,强度高,又易于制备,而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铝胶佐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中缝背核(DR)条件刺激对由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C)诱发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刺激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可以引起苔状和爬行纤维向对侧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的传入,因而在该小叶上记录到 PC 的诱发简单锋电位(SS)和复杂锋电位(CS)反应,潜伏期分别是8—25和12—30ms。(2)以不影响PC 自发 SS 和 CS 活动的阈下强度刺激 DR,可显著地压抑 PC 对于刺激感觉运动皮层引起的苔状和爬行纤维兴奋所产生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这种压抑作用可持续数百毫秒。(3)DR条件刺激对 PC 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的压抑作用可以被静脉注射5-HT 受体阻断剂羟甲丙基甲基麦角酰胺所减弱或阻断。上述结果表明 DR 的5-HT 能纤维传入可以降低苔状和爬行纤维对 PC 的突触作用效力,抑或降低 PC 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参与了小脑某些重要的神经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解兰昌  章海军 《生理学报》1991,43(6):530-536
本文利用激光散斑屈光测试系统详细探讨了夜近视(night myopia)的产生机制。夜近视在环境亮度降低到产生暗视觉时出现,并随亮度继续降低而增大,平均值为1.35D。实验证明眼睛球差和色差不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因素。夜近视数值在暗适应过程中呈增大的趋势。在暗视觉时,由于视野中缺少适宜的刺激,眼睛处于暗焦(dark focus)休止状态,这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蝮蛇毒抗凝血活酶组分及蝗蛇毒、圆斑蝰蛇毒和眼镜蛇毒粗毒,不仅能够水解血浆中的磷脂,而且还能水解完整人红细胞膜和完整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但是五步蛇毒和金环蛇毒粗毒却不能水解完整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由于抗凝血活酶组份和几种蛇毒粗毒的作用,人红细胞和人血小板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红细胞由正常的双圆盘形变成带刺的小球,人血小板的外形变成蜂窝状。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小麦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获得的胚与小麦正常自交的胚之间在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谱,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时空顺序的特异性变化。在同一发育时期,远缘杂交的具胚子房和无胚子房之间存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这可能涉及到与胚发育相关的同工酶的出现。远缘杂交的具胚子房和正常自交的小麦子房之间也有一定的酶谱差异。同时,同一材料还表现出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差别。在远缘杂交后的胚发育期间,酯酶同工酶的时空表达不如过氧化物酶显著。此外,对远缘杂交后的胚中的水溶性蛋白质进行了SD S-PAGE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可能存在与胚发育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